落叶松毛虫毛虫

落叶松毛虫是什么?

(larch caterpillar)

(严静君)

学名: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鳞翅目,枯叶蛾科。成虫灰白至棕褐色,体长25~38毫米,翅展57~85毫米。前翅外缘倾斜度较小,横线纹深褐色,外横线呈锯齿状,亚外缘斑列黑褐色,最后两斑与外缘近于平行,中室白斑较大。(见图)雄性外生殖器阳具尖刀状,小抱针长度约为大抱针的2/3,抱器顶面密布粗大的钩状齿。分布中国河北、内蒙古、新疆及东北地区;苏联,蒙古,朝鲜,日本。为害落叶松、红松、油松、樟子松、冷杉、云杉等。一年1代,少数两年1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树皮裂缝或落叶层下越冬。翌年4~5月日平均气温达到10℃时,越冬幼虫开始上树活动为害,6月下旬到7月间结茧化蛹,蛹期16~22天,7~8月羽化为成虫。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飞翔力很强,寿命10天左右。成虫羽化后即交配产卵。卵产在针叶上,排列成行或呈块状。每雌平均产卵310粒左右。卵期10~14天。初龄幼虫有群聚性,遇惊吐丝下垂。幼虫从2龄开始取食全叶,10月间以3~4龄幼虫下树越冬。两年发生1代的,第二年继续以6~7龄幼虫越冬,至第三年才羽化为成虫,完成一个世代需跨3个年头。寄生天敌:卵期有松毛虫黑卵蜂、大蛾卵跳小蜂、松毛虫赤眼蜂等;幼虫期有枯叶蛾绒茧蜂、松毛虫脊茧蜂、黑侧沟姬蜂等;蛹期有舞毒蛾黑瘤姬蜂及寄生蝇等。防治方法见马尾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雌成虫


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方法

注意修剪有虫枝,在6月下旬落叶松毛虫害虫蛹期,进行人工摘茧;幼虫盛发期人工捕捉毛虫,捕捉时注意毒毛。在成虫羽化盛期,在夜间20点至22点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利用落叶松毛虫以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的习性。人为破坏其越冬环境,使其幼虫因环境改变面貌无法正常越冬来消灭越冬幼虫,来减少种群的数量。 ①每年4月中旬害虫老熟幼虫上树前或9月中旬下树前,用除虫菊酯类药剂制成的毒笔、毒绳、毒胶等在树干上划、系、涂毒环,或在树干上缠塑料布,毒杀上、下树幼虫或防止幼虫上、下树。
②每年5月中下旬或8月下旬,用机动喷雾机喷洒1.8%阿霉菌素乳油1:3000倍,或森得保1:6000倍或灭幼脲,有效防治害虫幼虫。③当虫害大面积暴发时,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动用运五、M-18固定翼飞机超低量喷撒阿霉菌素(66mL/667㎡)、森得保(2g/667㎡)等高效生物药剂,用量7.5L/h㎡,效果显著。
④在5月中旬或8月中下旬,在郁闭的林分施放敌敌畏插管等杀虫烟剂防治害虫幼虫,用量15公斤/公顷。要注意防火。施放烟剂时,参照落叶松枯梢病烟剂施放方法执行。 人工挂鸟箱,招引益鸟,如大山雀等,5个/hm2。
每年7月上中旬,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以虫治虫,用量40-60卡/ hm2。要在无大风的睛天,上午9时左右挂卡。每公顷放蜂点50处,蜂卡固定在背荫处。


落叶松毛虫的生活习性
2年1代或1年1代,以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在新疆阿尔泰林区以两年1代为主,1年1代的占15%左右。据在新疆观察,越冬2次的幼虫在6月即化蛾,而1年1代的则到8月才化蛾,因此,1年1代的多转为2年1代,而2年1代的少部分则转为1年1代。由此可见,2年1代与1年1代在一个地区交替发生,形成3年2代。新疆年度问积温差较大,在年积温高的年份,幼虫发育增快,可增加1年1代的比例。在长白山林区也兼有2年1代与1年1代的。而在辽宁以南的林区则多为1年1代。
越冬幼虫于春季日平均温度为8-10℃时上树危害,先啃食芽苞,展叶后取食全叶。取食时胸足攀附松针,从针叶顶端开始取食,遇惊扰则坠地蜷缩不动。2年1代的经2次越冬后在第3年春一部分经半个月取食后于5月底6月上旬化蛹,另一部分则需经过较长时间取食后再化蛹;化蛹前多集中在树冠上结茧。预蛹期4-8天,蛹期18-32天。1年1代的蛹期短,2年1代的蛹期长。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或中、下旬大量羽化,部分到8月才羽化。1年1代的羽化期较集中,2年1代的羽化历期延续达2个月。成虫有强烈趋光性。
初孵幼虫多群集在枝梢端部,受惊动即吐丝下垂,随风飘到其他枝上。2龄后渐分散取食,受惊动不再吐丝下垂,而是直接坠落地面。幼虫共7-9龄。1年1代的龄期较少,以3-4龄幼虫越冬。2年1代的第1年以2-3龄幼虫越冬,第2年以6-7龄幼虫越冬。幼虫前期食量小,危害不明显,最后2龄食量剧增,约占幼虫总食量的95%。


落叶松松毛虫危害部位在哪?
松针

落叶松毛虫在东北2年或1年完成1代,在新疆阿尔泰林区完成1代跨3个年头,幼虫越冬2次,幼虫期长达22个月。

成虫呈枯叶色,前翅中外横线双垂,波状或齿状,亚外缘斑列深色
落叶松毛虫
,中室端具小白点。雄蛾触角近乎羽状,雌蛾呈短栉状。阳具尖刀状,表面多有小刺,抱器发达。
卵几十粒或几百粒成一堆或排列成行。初产为黄色、淡绿,渐变粉红和紫褐色。
幼虫具长毛,中、后胸有毒毛。末龄幼虫体长47~100毫米。体色有棕红、灰黑、黑褐、烟黑、灰褐等色,花斑明显成不明显,两侧有长毛,全体满布白、黑、棕色长毛或短毛。

雌蛾多产卵于松针上,呈块状,每一雌蛾产卵200~800粒,一般300~500粒,云南松毛虫最高产卵量高达1700多粒。幼虫在上午6~9时孵化,初孵幼虫在3龄前比较集中,有吐丝下垂习性,借风力传播,3龄以后分散活动,幼虫期共有6~9龄,以3~5龄幼虫越冬。

长江以南除高海拔地区的思茅松毛虫下树越冬外,一般均以幼林松针丛

松毛虫
为越冬场所。大树则有部分在大树树干皮层中越冬。在黄河、淮河流域,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大部分在树干皮层,一部分在树冠针叶丛中越冬。华北地区的油松毛虫以树皮下或地面石块下为越冬场所,东北的落叶松毛虫在地被物以下越冬。幼虫以最后一个龄期取食量最大,占整个幼虫总食量的70~80%。老熟幼虫在树枝上、针叶丛中或地被灌木上结茧化蛹,老熟幼虫体上及茧上均有毒毛。成虫多在傍晚羽化,交尾、产卵均在夜间进行,趋向生长好的松林产卵。成虫飞迁是扩散的主要方式,飞迁的距离与地形地势、松林分布、受害程度、光源有关。

落叶松松毛虫危害部世兵另收经著势定济蒸位在哪?
松针

落叶松毛虫在东来自北2年或1年完成1代,在新疆阿尔泰林区完成1代跨3个年头,幼虫越冬2次,幼虫期长达22个月。

成虫呈枯叶色,前翅中外横线双垂,波状或齿状,亚外缘斑列深色
落叶松毛虫
,中室端具小白点。雄蛾触角近乎羽状,雌蛾呈短栉状。阳具尖刀状,表面多有小刺,抱器发达。
卵几十粒或几百粒成一堆或排列成行。初产为黄色、淡绿,渐变粉红和紫褐色。
幼虫具长毛,中、后胸有毒毛。末龄幼虫体长47~100毫米。体色有棕红、灰黑、黑褐、烟黑、灰褐等色,花斑明显成不明显,两侧有长毛,全体满布白、黑、棕色长毛或短毛。

雌蛾多产卵于松针上,呈块状,每一雌蛾产卵200~800粒,一般300~500粒,云南松毛虫最高产卵量高达1700多粒百花居。幼虫在上午6~9时孵化,初孵幼虫在3龄前比较集中,有吐丝下垂习性,借风力传播,3龄以后分散活动,幼虫期共有6~9龄,以3~5龄幼虫越冬。

长江以南除高海拔地区的思茅松毛虫下树越冬外,一般均以幼林松针丛

因杂盾怎这至突议松毛虫
为越冬场所。大树则执画管班初清声有部分在大树树干皮层中越冬。在黄河、淮河流域,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大部分在树干皮层,一部分在树冠针叶丛中越冬。华北地区的油松毛虫以树皮下或地面石块下为越冬场所,东北的落叶松毛虫在地被物以下越冬。幼虫以最列台故后一个龄期取食量最大,占整个幼虫总食量的70~80%。老熟幼虫在树枝上、针叶丛中或地被灌木上结茧化蛹,老熟幼虫体上及茧上均有毒毛。成虫多在傍晚羽化,交尾、产卵均在夜间进行,趋向生长好的松林产盟搞苗固着务最座情正卵。成虫飞迁是扩散多确硫乎钟背身五院脚既的主要方式,飞迁的距离与地形地势、松林分布、受害程度、光源有关。

如何区分毛适浓火的道钟织均指毛虫和松毛虫
毛毛虫的主要特至抗艺太笔些会单艺害
时间:2020-04-22

1、外表颜色上。简单来说,色彩鲜艳。多数幼虫即毛毛虫没有防御能力,对于敌害,只是有很多逃避的方法。虽然宜觉针整无抓毛毛虫的身体是软软的,但同样拥有外骨骼。毛毛虫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主要是百花居靠着天生利齿大嚼蔬菜和树叶为食物。


2、毛毛虫分布很广,各种树木上多生有这种小毛虫。对行动迟缓,没有翅膀,毛毛虫有跟随的习惯,而且会边走边吐出一种丝,别的松毛虫便沿着丝走。

毛毛虫的主要速者务频特点


3、在自我保护上,善于伪装。毛毛虫精通伪装和防卫,毒毛蛰入人体皮肤后,往往随即断落,放出毒素。被毛毛虫蜇伤后,皮肤会出现刺痛烧灼感。

毛毛虫一般指蛾类和蝶类昆虫的幼虫。毛毛虫特征,在外表颜色上,色彩美丽,在体态形状上,毛毛虫成虫体肢和翅满被鳞片和毛,前翅大于后翅。在自我保护上,善于伪装源宗罗助尽景些

松毛虫基本形态特征识别:


1、成虫呈枯叶色,前翅中外横线双垂,波状或齿状,亚外缘斑列深色,中室端具小白点。雄蛾触角近乎指毁羽状,雌蛾呈短栉状。阳具尖刀状,表面多有小刺,抱器发达。


2、幼虫具长毛,跑王到时看介兴眼调见银中、后胸有毒毛。末龄幼虫体长4胶完细职7-100毫米。体色有棕红、灰黑胡键、黑褐、烟黑、灰褐等色,花斑明显成不明显,两侧有长毛,全体满布白、黑、棕色长毛或短毛。

【2】常见的几种松毛虫发生规律:


1、落叶松毛虫:在东北2年或1年完成1代,在新疆阿需住叫题笑验尔泰林区完成1代跨3个年头,幼虫越冬2次,幼虫期长达22个月。


2、马尾松毛深造使约冷军鲜贵展练虫:在黄、淮流域一题月支段最确留掌直系年2代,在长江流域一年2-3代,在广东、广西南部一年4代。


3、油松毛虫:在东北一年1代,在北京一年1-2代,在唯做备四川一年2-3代。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