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图片及价值

桑树长什么样的?

桑树是桑科,桑属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5米。树体富含乳浆,树皮黄褐色。叶卵形至广卵形,叶端尖,叶基圆形或浅心脏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

叶面无毛,有光泽,叶背脉上有疏毛。雌雄异株,5月开花,葇荑花序。果熟期6-7月,聚花果卵圆形或圆柱形,黑紫色或白色。雌花序长1-2厘米,被毛,总花梗长5-10毫米被柔毛,雌花无梗,花被片倒卵形,顶端圆钝,外面和边缘被毛,两侧紧抱子房,无花柱,柱头2裂,内面有乳头状突起。如下图:

扩展资料:

桑树原产中国中部和北部。中国东北至西南各省区,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鲜、日本、蒙古、中亚各国、俄罗斯、欧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 桑蚕饲料。木材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作造纸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酿酒,叶、果和根皮可入药。

桑木还可以用来做弓,叫做 。枯枝可以作为干柴;树皮可以作为药材,造纸;桑木还可以也可以造纸;桑木还可以用来制造农业生产工具,如桑杈、车辕等。 养蚕的主要饲料,亦作药用,并可作土农药。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乐器、雕刻等。桑椹不但可以充饥,还可以酿酒,称 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桑 (荨麻目桑科植物)


桑树的叶子是什么形状?
桑树的叶子是什么形状 5分
桑树叶

幼枝有毛。叶互生,卵形至阔卵形,长6~15cm,宽4~12cm。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齿,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绿色攻脉上有疏毛,脉腋间有毛;叶柄长1~2.5cm
桑树叶的形状、特点
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短尖,基部圆或心形,锯齿粗钝,幼树之叶常有浅裂、深裂,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毛,脉腋簇生毛。
桑树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桑叶由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属完全叶,是桑树主要同化器官和收获物。叶片又分叶尖、叶缘、叶底、叶脉和叶肉。叶片的形态有全缘叶和裂叶两大类,湖桑属全缘叶,而日本桑品种则多为裂叶。

(一)桑叶形态
1、全缘叶 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心脏形等。
2、裂 叶 裂叶、五裂叶、多裂叶。
(1)叶尖 尾状、锐头、钝头、双头等。
(2)叶缘 锐锯齿、 *** 状锯齿、钝锯齿、复锯齿等。
(3)叶底 深凹、浅凹、直线形、锲形等。
桑树的外形,桑树叶子的样子,生长特点
一,形态特征:

桑叶由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属完全叶,是桑树主要同化器官和收获物。叶片又分叶尖、叶缘、叶底、叶脉和叶肉。叶片的形态有全缘叶和裂叶两大类,湖桑属全缘叶,而日本桑品种则多为裂叶。

(一)桑叶形态
1、全缘叶 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心脏形等。
2、裂 叶 裂叶、五裂叶、多裂叶。
(1)叶尖 尾状、锐头、钝头、双头等。
(2)叶缘 锐锯齿、 *** 状锯齿、钝锯齿、复锯齿等。
(3)叶底 深凹、浅凹、直线形、锲形等。

(二)桑叶内部结构桑叶内部结构上表皮(厚度20~30μm)栅栏组织(厚度25—40μm)海绵组织(厚度50~70μm)下表皮(厚度12~20μm)(三)其它特性
1、叶色 深绿、浅绿、嫩绿。
2、叶厚 100~200μm。
3、叶片大小150~350cm2。
4、叶重 1.5—2.5g/dm2。
5、叶序 互生叶序,有1/
2、1/
3、2/
5、3/8等类型。
6、气孔密度 500~1200个/mm2。

二,药用价值:

性状 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上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色较浅,叶脉突起,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桑叶内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纤维。现代科学表明,桑叶是上好的功能食品,它能降压、降脂、抗衰老、增加耐力、降低胆固醇、抑制脂肪积累、抑制血栓生成,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的氧化物生成,最突出的功能是防止糖尿病。

据现代研究,干桑叶中含粗蛋白25-45%,碳水化合物20-25%,粗脂肪5%,以及丰富的钾、钙和维生素C、B
1、B
2、A等,还有各种微量元素铜、锌、硼、锰等物质。桑叶中含有蜕皮固酮、羽扁豆酮以及靶香甙、桑甙等许多氨基酸、维生素、绦原酸、叶酸、延胡索酸、内消旋肌酸、植物雌激素等人体所物质,具有抗应激、抗衰老、增强肌体耐力,调节肾上腺素功能等效果。

三,美容功效

研究表明,桑叶具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效。
桑树叶子长什么样?
无奈了
桑树长什么样子?
桑(拉丁学名:Morus alba L.),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5米。树体富含乳浆,树皮黄褐色。叶卵形至广卵形,叶端尖,叶基圆形或浅心脏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叶面无毛,有光泽,叶背脉上有疏毛。雌雄异株,5月开花,葇荑花序。果熟期6~7月,聚花果卵圆形或圆柱形,黑紫色或白色。
桑叶长什么样的有照片形壮什么样
网上百度桑叶图片多了去了。
桑叶长什么样?(请用图片表示) 为什么有的桑树叶子长成了构树叶子的形状
同为桑科植物。。
桑树介绍
桑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它的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养蚕。中国是世界蚕业的起源地。最初可能是采集野生桑叶喂蚕,后来随着蚕业的发展而过渡到人工种桑。《诗经》所载各种植物中,桑出现的次数最多,超过主要粮食作物黍稷。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既有大面积的桑林、桑田,亦广泛在宅旁和园圃中种桑,桑树的分布遍及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也是宋以前中国最主要的蚕桑产地和栽桑技术的中心。唐宋以后,南方蚕业赶上并超过北方。随着蚕业的发展,南方的栽桑技术亦逐步改进。南方的蚕农选育了多种优良的桑树品种,桑苗的繁殖和桑树栽培管理等技术,包括施肥、中耕、除草、修剪、整枝等,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和蚕桑发展的区域相适应,中国古代桑树的品种也形成了南北两个中心。南北朝以前,山东是蚕桑业很发达的地方。古籍中常说到的鲁桑,就是山东地区多种桑树品种的总称。《齐民要求》中说:“黄鲁桑不耐久,谚日:‘鲁桑百,丰绵帛’。言其桑好,功省用多。”这里说的黄鲁桑,就是鲁桑中的一个丰产、叶质优良的品种。从宋代起,全国蚕桑业重心已移到杭嘉湖一带来。出现了众多的桑树优良品种,统称为湖桑。 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都曾用于桑苗繁殖。其中种子繁殖是古代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氾胜之书》就记载了一种桑黍混播的方法,播下后“桑生正与黍高平,因以利镰摩地刈之,曝令燥,后有风调放火烧之。”古人认为,如此处理,明春桑苗萌发可较繁茂。陈旉《农书》说:育苗先整治苗圃,“预择肥壤土,锄而又粪,粪毕复锄,如此三四转,踏令小紧。平整了,乃于地面匀薄布细沙,约厚寸许,然后于沙上匀布椹子,令疏密得所。”书中又说,播种用的种籽,“择美桑种椹,每一枚剪去两头,两头者不用……唯取中间一截。” 无性繁殖主要包括:扦插、压条和嫁接。《务本新书》说;如果有较多桑树供截取插穗,则用扦插法繁殖。不过较多的截取插穗,将影响次年养蚕,那么便用直播育苗或压条的办法。宋元以后浙江嘉湖一带常用嫁接以繁殖桑苗。陈旉《农书》最先谈到桑树嫁接,书中说,湖州安吉人都能用嫁接繁殖桑树。《农桑辑要》论述嫁接的效果时说,把鲁桑接在荆桑上能改变接本的品质,并指出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两种桑树“功相附丽,二气交通,通则变,变则化”,使砧木的不良品质,“潜消于冥冥之中”。宋元时代就已创造了多种嫁接法。如插接、劈接、搭接、靥接和皮接等。靥接今称片芽接,皮接俗称抱娘接,搭接现在一般称为合接,劈接实际上就是通常说的嵌接。《农政全书》强调嫁接时要“皮肉相向”、“皮对皮”、“骨对骨”,“更紧要处在‘缝对缝’”。皮指表皮及韧皮部,肉和骨指的是木质部,而“缝”,指的是产生愈伤组织的形成层。古书中的这些记述,表明古人已基本上明白嫁接的奥秘,掌握嫁接的成败关键。 古代桑园施肥除施用人粪尿、饼肥、厩肥等外,在蚕桑的主产区太湖地区用得最多的是塘河泥。据《沈氏农书》所说,施用过塘河泥的桑地,具有“土坚而又松,雨过便干”的特点,这非常适合桑园的要求,因为“桑性喜燥,易于茂旺”,相反“不罱泥之地,经雨则土烂如腐,嫩根不行,老根必露,纵有肥壅,亦不全盛。”塘河泥主要用作冬肥,而人粪尿则主要用作春肥和夏肥。夏肥又称为“谢桑”,在剪桑完毕后立即肥下,《沈氏农书》说:“谢桑尤是要紧功夫,切不可因循。” 为了防止杂草和桑树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把杂草翻入土中,使杂草转而成为桑树的肥料分,桑园还要中耕除草。从明清嘉湖地区的情况来看,桑园中耕除草还有一层作用,即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因此,除倒(用锄锄地以松土)和#(用刮子刨土以除草)之外,还有垦(用铁搭深翻).《沈氏农书》中说:桑园一年要垦两次,一次在夏伐后,称“垦蚕罢地”;另一次在冬至前,即所谓“垦过冬”。垦过冬最重要,书中说:“垦地须在冬至之前,取其冬日严寒、风日冻晒.”
介绍桑树的资料
桑树   学名:Morus alba L.   科属名:桑科Moraceae 桑属   为落叶乔木。桑叶呈卵形,是喂蚕的饲料。 [编辑本段]我国桑树栽培  我国劳动人民对桑树作了改良,培育了许多产量高,质量好的品种。我们的祖先很早就采用了压条繁殖法,为繁殖良种桑苗开辟了新途经。在桑地间作绿豆、大豆作绿肥、以蚕粪肥桑、桑树剪伐等栽培技术,都对蚕桑的生产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桑树的栽 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   我国收集保存的桑树种质分属15个桑种3个变种,是世界上桑种最多的国家。其中栽培种有鲁桑、白桑、广东桑、瑞穗桑;野生桑种有长穗桑、长果桑、黑桑、华桑、细齿桑、蒙桑、山桑、川桑、唐鬼桑、滇桑、鸡桑;变种有鬼桑(蒙桑的变种)、大叶桑(白桑的变种)、垂枝桑(白桑的变种)。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原产我国中部,有约四千年的栽培史,栽培范围广泛,东北自哈尔滨以南;西北从内蒙古南部至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南至广东、广西,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以长江中下游各地栽培最多。垂直分布大都在海拔1200m以下。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6米,胸径1米。树冠倒卵圆形。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短尖,基部圆或心形,锯齿粗钝,幼树之叶常有浅裂、深裂,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毛,脉腋簇生毛。聚花果(桑椹)紫黑色、淡红或白色,多汁味甜。花期4月;果熟5~7月 [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喜光,对气候、土壤适应性都很强。耐寒,可耐-40℃的低温,耐旱,不耐水湿。也可在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喜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能耐轻度盐碱(0.2%)。抗风,耐烟尘,抗有毒气体。根系发达,生长快,萌芽力强,耐修剪,寿命长,一般可达数百年。个别是可达千年。 [编辑本段]园林用途  桑树树冠丰满,枝叶茂密,秋叶金黄,适生性强,管理容易,为城市绿化的先锋树种。宜孤植作庭荫树,也要与喜阴花灌木配置树坛、树丛或与其它树种混植风景林,,果能吸引鸟类,宜构成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居民新村、厂矿绿地都可以用,是农村“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 [编辑本段]染料用途  桑树的枝叶和桑皮都是几号的天然植物染料,染料使用部位:枝叶、树皮   桑叶染色,在丝布与棉布的呈色很接近,可染出卡其黄,其中铝、锡媒染呈色稍鲜明些。黄褐色,呈带黄味的灰色。    利用桑树枝叶染色为桑树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也为天然植物染色提供了新的原材料。 [编辑本段]繁殖培育  播种、扦插、分根、嫁接繁殖皆可。可根据用途,培育成高干、中干、低干等多种形式,园林上一般采用高干广卵形树冠。 [编辑本段]桑树养殖  (一)桑苗种植法   
1、种植办法   种前先用磷肥加黄泥水浆根,提高成活率。坡地及半旱水田平沟种,水田起畦种,按上述规格拉线种植,种后回土至青茎部,踏实后淋足定根水。   
2、淋水及排水   种后干旱时要及时淋水,渍水则及时排水,发现缺苗及时补上。   
3、施肥、除草   新梢长到3—4寸高施第一次肥,亩施粪水+尿素7—10斤;长到5—6寸高结合除草施第二次肥,亩施农家肥500—1000斤+复合肥40斤+尿素20斤,肥料离桑苗3寸远,以免烧死桑苗,要开沟深施回土。施第二次肥后可喷禾耐斯都尔等旱地除草剂一次,注意不能喷到桑苗;隔20天后施第三次肥,亩施生物有机肥100斤+尿素40斤。施这次肥后喷一次乐果+敌敌畏,浓度为背负式喷雾器一桶水加乐果2盖,敌敌畏2盖,不得喷其他农药,以免蚕中毒。   (二)桑枝繁殖法   除了种桑苗外,尚可用桑枝繁殖,办法如下:   
1、选地及整地:选土质肥沃,不渍水的旱水田为好, 犁好耙平。   
2、枝条选择及种植方法   应选择近根1米左右的成熟枝条,种植时间最好是12月份冬伐时进行,随剪随种,提高成活率,种植办法有垂直法和水平法。   ①垂直法:把桑枝剪成5寸(3—4个芽)左右,开好沟后把枝条垂直摆好(芽向上)回土埋住枝条或露一个芽,压实泥,淋足水,保持20天湿润,用满膜盖,待出芽后去掉薄膜。   ②水平埋条法:这是一项新技术,对于无种子的良种最适宜,平整土地后,按规格开好约1.5寸深的沟,然后把剪成约2尺长的枝条平摆2条(摆2条是为了保证发芽数)回土约0.8寸,轻压后淋水,盖薄膜出芽后去掉薄膜。   
3、植后管理   待芽长高5寸后,结合除草,每亩薄施农家肥300—400斤+尿素15斤。20天后再施一次,亩施复合肥60斤+尿素30斤,施肥后进行除虫。   (三)直播套种成园法   这是一种快速成园,提高经济效益的新技术,具体办法如下:   
1、播前准备:选择土质疏松,容易打碎的好地,犁翻打碎后,开好排水沟,按行宽2.1尺—2.4尺划线,沿线施入腐熟有机肥,与泥土翻匀,拨平地面。   
2、播种方法:2—3月份播种最适宜,先将播桑行线3寸宽的泥土充分打碎充分淋水,然后沿桑行线点播桑种,亩播种量2—3两,(每3寸播3—6粒),用泥粉薄盖种子,最后盖草再淋水。行间套种黄豆、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不要离桑苗太近),套种作物可在播种的同时进行,也可适当提前,争取5月份收获完,以免影响桑树生长。   
3、管理、播种后小苗阶段注意淋水,及时除草施肥除虫,套种作物收获后,及时施肥,不久就可养蚕。为了养树,当年不夏伐,冬季离地面1.5尺左右剪伐,按每亩6000—7000株(行距2.1—2.4尺,株距4—5寸),留足壮株,多余苗木挖去出售或自种,重施冬肥。 [编辑本段]桑树的药用价值  桑树为桑科落叶乔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江浙一带居多,且历史悠久。桑树的叶、果 、木材、枝条等可以用来饲蚕、食用、酿酒、编筐、造纸和制作各种器具,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还是防治疾病的良药。   桑叶:桑树的叶,以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肝阳头痛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出血及盗汗等证。现代还用于治疗下肢象皮肿。可内服、外用,也曾被制成注射液。此外,把鲜桑叶摘破叶脉后取其渗出的白色液汁,药名叫桑叶汁,味苦性微寒,功擅解毒清热止血,主治痈疖、瘿瘤、外伤出血及蜈蚣咬伤等。桑叶的蒸馏液还可用于治疗目疾。   桑枝:桑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其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身痒等证,尤擅疗上肢痹痛。可煎汤或熬膏内服,亦可煎水外洗。此外,把桑树的枝条烧灼后,可沥出汁液,名桑沥,《本草纲目》等书载其能治疗“大风疮疥”、破伤风、小儿身面烂疮等症。   桑根:冬季采挖桑根,除去其栓皮作药用。性味甘寒,入肺脾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痰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多入煎剂、散剂,也捣汁或煎水外用。桑根带皮用亦可入药,书载其味微苦性平,能治疗惊痫、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崩漏等。此外,全株桑树皮中的白色汁液叫桑皮汁,可治小儿口疮和外伤出血。   桑葚:为桑树结的果穗,夏季采收。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常用于治疗阴亏血虚之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及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煎汤、熬膏、生啖、浸酒、外洗用均可。   桑木:桑树的木材入药有三用,一是木材所烧成的灰,叫桑柴灰,可治疗水肿、金疮出血、目赤肿痛等。二是桑柴灰加水制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名桑霜,可治疗噎食积块及痈疽疔毒。三是老桑树木材上的结节,名桑瘿,古人认为能祛风除湿,疗风湿痹痛、老年鹤膝风等。可惜现在临床对桑木已鲜用。   桑树寄生物: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古药书称桑耳,性味甘平,能治疗肠风、痔疮出血、衄血及妇人崩漏、带下、心腹痛等。此外,目前临床通用的桑寄生为桑寄生科多种植物的枝叶,但古人认为寄生于桑树者为佳,其性味苦平入肝肾经,擅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及妇人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等症。 [编辑本段]桑树用途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衣帛矣。   三年桑枝,可以做老杖,一支三钱; 十年桑枝,可以做马鞭,一支二十钱; 十五年干枝,可以做弓材,一张弓两三百钱;   做木屐,一双三十多钱; 做剑格刀柄,一具十钱; 二十年老桑,可以做轺车良材,一辆轺车一万钱左右;桑树还可以做马鞍,桑叶可买可吃。尤其柘桑,柘桑皮是药材,也是燃料,能染出柘黄色丝绸。桑叶喂蚕,蚕吐细丝,可作上好琴弦.......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