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掌怎么种

白掌怎么养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白掌怎么养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掌怎么养

  土培白掌的养殖方法

  
1、光照
:光照对植物生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白掌在冬季和早春的时候都需要较好的光照,但是光照渐强时要逐渐遮阳,如果在荫蔽处欣赏的,不可以直接放在阳光下曝晒,这样对白掌的生长很不好。

  
2、温度:
白掌是喜高温种类,应该在高温温室栽培。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应在14~16℃,白天应在25℃左右。

  
3、浇水
:白掌在生长期间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是不能过多的浇水,浇水过多盆土会长期潮湿,容易引起烂根和植株枯黄。

  
4、施肥
:施肥不要施用浓肥或生肥,并在施用了固态的肥料后浇一次清水,最好以稀薄的肥水代替清水浇灌,这样一般不会产生肥害,而且白掌会生长的很茂盛。

  
5、虫害
:植物在生长期间是最受虫害欢迎的,应定期喷施螨类专杀药剂进行防治,如三氯杀螨醇、尼索朗、哒螨灵等。

  水培白掌的`养殖方法

  
1、光照
:水培植物的光照以散射光为主,不一定非要晒到太阳,夏季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2、温度
:水培植物的生长温度为5℃—30℃,在这个范围内的水培植物都可以正常生长,所以白掌也是。

  
3、换水
:夏天在水培植物时应该7天左右换一次水、冬天10—15天左右换一次水。

  
4、 水培: 水培植物也会发生叶片干枯的现象,所以在日常护理时,应用清水喷洒叶面保湿,最好是每周喷施叶面肥一次,保证白掌很好的生长下去。

  盆栽白掌的养殖方法

  白掌的分株繁殖

  分株时间

  白掌的分株繁殖应避开低温和高温,除此之外全年均可进行,但以春季和秋季最为适宜。人们通常习惯于3~5月结合换盆进行分株。

  分株步骤

  选取生长两年左右的健壮植株,早春生芽之前将植株脱盆,去除根部的泥土,修剪根茎。

  将整株从盆内托出,从株丛基部将根茎切开,每丛至少有3~4枚叶片,注意不要伤到根系。分株后分栽,然后放半阴处恢复。

  分株注意事项

  每年早春新芽大量萌发前要换盆一次,此时分株最为合适,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分株后换大一点的盆栽种,更有利于根系的发育,生长茁壮。

  分株后要经常给盆面松土,使盆土经常保持疏松透气,只要温度适宜,全年可生长良好。

  白掌的繁殖方法

  白掌的播种繁殖较为少用,因为白掌的种子获取不易,从授粉到种子成熟需要10~15个月,常用于原生品种的保存和杂交品种的育种。

  播种方法

  消毒:播种通常在温室中进行,首先对土壤进行消毒。将种植土壤放在阳光下暴晒,或者用消毒剂浇灌。

  浸种:播种前将种子放进40℃的温水中浸泡10小时,在阴凉处稍干后播种。

  播种:将种子在温室盆播,然后盖上一层薄土,并用喷雾法或浸盆法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播种时控制温度在25~28摄氏度,若温度不达标,可在盆口盖上塑料薄膜,保持80%以上的湿度。

  播种后养护

  大多数品种,播种后20~25天即可发芽。但若温度不适或室温过低,不仅影响出苗,还会使种子腐烂。所以控制温度在20℃左右,适当控水。

  出苗后,当小苗长出1~2片真叶后可分盆栽种,种植后喷洒稀薄的液肥,使小苗健壮生长。

  播种繁殖的白掌,养护3~6年才可开花,但2~3年后可具有观叶价值。

  白掌的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法是白掌大规模繁殖的主要方法。家庭的环境技术环境都达不到要求。

  外植体消毒

  组织培养主要是将白掌的茎尖、茎段、叶片、花序等外植体,用酒精浸泡30秒,再用0.1%升汞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消毒后培养到采用MS(营养液的名称)做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激素激素诱导芽生长,很快就会长出根系。

  生根炼苗

  当生根培养30天左右,苗高2.0厘米以上时,在自然光照下再炼苗10天后可出瓶。炼苗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

  移栽

  移栽时用镊子把试管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掉根部培养基,栽入由沙和珍珠岩各半混合成的基质中。注意浇水、遮荫、保温,成活率一般可达95%以上。移栽约40天后可上盆栽培。

  组织培养白掌离我们似乎很遥远,但说不定你家中的盆栽白掌就是这样得来的哦!

  注意事项:

  
1、光照不当。白掌在冬季及早春需要较好的光照,不要荫蔽,而光照渐强时要逐渐遮阳,如果在荫蔽处欣赏的,不可直接放于阳光下曝晒,否则会因环境的急剧变化而出现不适,表现为萎蔫、黄叶,甚至枯死。

  
2、湿度:白掌需要较高的生长湿度,如果空气过于干燥会引起叶片萎蔫,可通过加强喷水或环境地面洒水来解决,用透明塑料袋罩起来也可,但在光照较好时要稍通风或在塑料袋上端开一口通风透气,否则袋内温度会急剧攀升。

  
3、施肥不当。施肥要薄肥施之,不要施用浓肥或生肥,并在施用了固态的肥料后浇灌一次清水,最好以稀薄的肥水代替清水浇灌,这样一般不会产生肥害,而且植株生长茂盛。

  
4、温度不适。一般这种情况在此时不会发生,多在温度低于5℃或高于35℃时易出现。

  
5、虫害。如有害螨害危害,则叶片表现萎蔫、光泽淡化、黄枯等不良症状,可喷施螨类专杀药剂进行防治,如三氯杀螨醇、尼索朗、哒螨灵等。


白掌结的种子可以种植吗视频?

是可以种植的


1、种前准备

播种白掌,首先要准备种粒饱满的种子、松软的花土以及大小适中的花盆。先将花土放到太阳下曝晒消毒,然后再将之装到花盆之中备用。


2、种子催芽

在播种之前,需要将种子放到水温为40℃的清水之中,泡10个小时左右,再放到阴凉处晾干。这样能使种皮变软,方便出芽。


3、播种方法

将种子轻轻地播撒在花土的表面,再在上面覆盖一层薄土。之后,用喷壶为它喷一些水雾,让花土处于湿润的状态。最后,用一层塑料膜将整个花盆包裹起来,放到25-28℃的环境中即可。


4、养护方法

播种好后需要定时察看盆内状况,发现花土发干后需要立刻补水。还需要注意,维持好25-28℃的温度条件,否则它很可能会发生腐烂,这样就很难出芽了。如果养护得当的话,它在播种的20-25天后就能够出芽了。之后在养殖时要2~3天浇水一次,3周左右施海餐沃水溶肥一次补充养分,还要在冬春进行全日照养护,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一帆风顺(白掌)该如何养?
白鹤芋(一帆风顺)
  白鹤芋又称苞叶芋、白掌,为天南星科苞叶芋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原产于哥伦比亚,生于热带雨林中,为欧洲最流行的室内观叶植物之一。
  白鹤芋因叶片与竹芋相似,花儿酷似鹤翘首,亭亭玉立,洁白无暇,故给人以“纯洁平静、祥和安泰”之美感,被视为“清白之花”。民间因觉得白鹤芋有一种吉祥的寓意,特按其花的形象美其名“一帆风顺”。由于白鹤芋花叶兼美,轻盈多姿,生长旺盛,且又耐阴,故深受人们的青睐,常用于室内绿化美化装饰。

  形态特征
  白鹤芋无茎或茎极短,多为丛生状。叶长圆形或近披针形,有长尖,基部圆形。花为佛苞,呈叶状,即它的花并无花瓣,只是由一块白色的苞片和一条黄白色的肉穗所组成,酷似手掌,故名白掌;它的花大而显著,花枝长而高出叶面,白色或绿色。

  常见品种
  白鹤芋自问世以来,品种不断增加,目前全世界有近30种。近年我国引进栽培的有5种,即绿巨人、香水白掌、神灯白掌、大叶白掌、梦娜罗亚白掌。它们各有其特色,其中绿巨人由于株型硕大更引入注目。

  栽培管理
  一般每年早春新芽大量萌发前要换盆一次,换盆时去掉部分宿土,修整根系,添加新的培养土并栽植在大一号的盆中,以利根系发育,利于生长茁壮。宜常给盆面松土,使盆土经常保持疏松透气,只要温度适宜,全年可生长良好。
  土壤
  白鹤芋盆栽要求土壤疏松、排水和通气性好,忌粘重土壤,宜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一般可用等量的腐叶土、泥炭土加1/4左右河沙或少量珍珠岩配制成基质;种植时加少量农家肥或骨粉或腐熟好的饼末作基肥。
  浇水
  白鹤芋性喜温暖湿润,故生长期要供给充足的水分,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要避免浇水过多,忌盆内积水,盆土长期潮湿,易引起烂根和植株枯黄。夏季和干旱季节应经常用细眼喷雾器向叶面和地面喷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如周围环境太干燥,新生叶片会变小、发黄,严重时枯黄脱落。秋末及冬季应减少浇水量,保持盆土微湿即可。
  光照
  白鹤芋较耐阴,适合半阴的环境,切忌阳光直射。只要有60%左右的散射光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因此可常年放在室内具有明亮散射光处培养。夏季应注意遮阴可遮去60%~70%的阳光,如光线太强,叶片就会变黄,容易灼伤、枯焦,叶色暗淡,失去光泽,严重时出现日灼病。如长期光线太暗,则植株生长不健壮,且不易开花。北方冬季温室栽培可不遮光或少遮光。
  温度
  白鹤芋为喜高温性种类,怕寒冷,生长适温为20—28℃,应在高温温室栽培。冬天须入室过冬,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应在10℃以上,才能安全过冬。白天应在25℃左右,会生长良好。长期低温或潮湿易引起根部腐烂、叶片脱落或焦黄状,严重者会使整株死亡。所以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温,同时保持盆土湿润。
  施肥
  由于其生长快,需肥量较大,故生长旺季每7天-10天须施1次有机液肥,或稀薄的复合肥或腐熟饼肥水,这样既利于植株生长健壮,又利于不断开花。北方冬季温度低,应停止施肥。

  繁殖方法
  白鹤芋可用分株和播种法繁殖,也可用组织培养法大量繁殖。由于植株萌蘖快,多用分株法繁殖。
  
1、分株繁殖:生长健壮的植株2年左右可以分株一次,一般于春季结合换盆时或秋后进行。早春新芽生出之前将整个植株从盆中倒出,去掉旧培土,在株丛基部将根茎分割成数丛,每丛含有3个以上的茎和芽,用新培养土重新上盆种植。要尽量多带些根群,以利新株较快的抽生新叶和株形丰满。
  
2、播种繁殖:此法繁殖也不难。开花后的白鹤芋在温室中经人工授粉,可以得到种子。种子成熟后,可随采随播,播种温度应在25℃左右,温度低种子易腐烂,影响出苗。

  病害防治
  肥多、冻害,叶子易黄尖。此时应立即换土。

  —— 怕黑的老猫
怎样种植白芨

白芨的规范化种植技术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紫兰、刀口药、连及草等。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趋增多,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畅销态势。 一、白芨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故应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二、栽培     (一)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前一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 20公分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 1500-2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在栽种前,再浅耕1次,然后整细耙平。 (二)种植方法   

在生产上,白芨主要用其块茎繁殖。在贵州地区,一般在9-10月份收获时,选择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无虫蛀、无采挖伤者作种植材料,随挖随栽。在整好的地上开宽1米左右、高30公分左右的厢,按行距约30公分、窝距30公分左右挖窝,窝深10公分左右,窝底要平。将具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每窝栽种茎3个,平摆窝底,各个茎秆靠近,芽嘴向外,成三角形错开。栽后覆细肥土或火灰土,浇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粪水,然后盖土与厢面齐平。 三、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   

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第一次在3-4月出苗后;第二次在6月生长旺盛时,因此时杂草生长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时出尽杂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浅锄厢面,铲除杂草。每次中耕都要浅锄,以免伤芽伤根。     2. 水分管理    白芨喜阴湿环境,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     3. 追肥    白芨喜肥,应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3-4次。第一次在3-4月齐苗后,每亩施硫酸铵4-5公斤,兑腐熟清淡粪水施用;第二次在5-6月生长旺盛期,每亩施过磷酸钙30-40公斤,拌充分沤熟后的堆肥,撒施在厢面上,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每亩施入腐熟人畜粪水拌土杂肥2000-2500公斤。     4. 与其他作物间作    白芨植株矮小,生长慢,栽培年限较长,可在头两年在行间间种短期作物,如萝卜、青菜等,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所谓间作就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中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比如在玉米、高粱地里,可在其株、行垄上间作穿心莲、菘蓝、补骨脂、半夏等。 四、收获及初加工     1. 收获及初加工    一般到第四年9-10月茎叶黄枯时,就要采挖,不然过于拥挤,生长不良。采挖时,先清除地上残茎枯叶,用锄头从块茎下面平铲,把块茎连土一起挖起,抖去泥土,不摘须根,单个摘下,先选留具老秆的块茎作种茎后,剪去茎秆,放入箩筐内,在清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踩去粗皮和泥土,放到沸水锅里不断搅动,煮到内无白心时(大约6-10分钟)取出,大太阳天气晒2-3天或烘5-6个小时,表面干硬后,用硫磺熏12小时,每100公斤鲜块茎,用硫磺0.2公斤,烘透心后,继续晒或烘到全干。硫磺熏蒸后,白芨不霉变,不虫蛀,且色泽洁白透明。然后,放入竹筐或槽笼里,来回撞击,擦去未脱尽的粗皮和须根,使其光滑、洁白,筛去灰渣即成。干燥后的白芨应装入麻袋或编织袋内,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注意防虫蛀。   2. 药材商品的规格    足够干燥,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有2-3个分枝似掌状,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肥壮有肉,质坚实,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味微苦,嚼之有粘性。无烤焦、无须根、无虫蛀、无霉变。一等品:块茎成个,饱满有肉,手指大以上。二等品:达不到一等大,个较瘦、肉少。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