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怎么养出苔藓

盆景养青苔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苔藓要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所以一般是在阴暗潮湿的南墙根发现苔藓,那么盆景是怎么养青苔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盆景养青苔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盆景养青苔的方法

  一、选材

  应选用野外灌木丛、树林等环境中自然生长的青苔(品种较多,筛选出最适宜者),这种青苔根系发达,耐水、耐旱,生命力强,厚薄均匀,非常符合盆景铺设的需要。采挖工具宜用薄且坚韧的钩形刀具,既可以铲,还可以切割。采挖时在尽量保护青苔根系的深度,将青苔整片地铲挖下来,一层层地码放在盒形容器中备用。但切不可为保鲜而浇水(再干都不会影响其生命力,保持一点潮湿度最好),以免散落开无法铺设,而且过湿容易闷坏。

  二、铺设

  把要铺设青苔的盆景的表层土耙松,捡除不利根系附着的大块杂物。如果土壤沙质过重,会影响青苔根系的附着及成活,进而影响青苔铺设后的生长;可用挖回的生土晒干成粉状,在盆土表面均匀地撒上薄薄一层。

  用喷壶把表层土喷透水(如盆面过大,可分片操作),然后把青苔仔细铺好,再用喷壶把青苔也喷透水。选用一个截面较大的木棍(以便于操作为宜,或直接用钩刀柄)轻轻拍打青苔直到青苔表面冒出泥浆,这样青苔的根系便和表层土完全融合了。

  三、养护

  把铺设好青苔的盆景移到遮阴、少风的环境中,保持湿润,一周左右青苔便会焕发出勃勃生机,此后只要水肥得当(以富含淀粉的淘米水为佳——简便易行),青苔会旺盛生长,很快整个盆面就会长满厚厚的地毯状的青苔,再在上面点缀一些合适的配件,便会大大提升盆景的观赏性,且室内室外皆可放置。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青苔会出现枯萎的现象,绝大部分是因为青苔的根系与盆土分离,无法正常吸收水肥的缘故。救治方法是:将细土和成较厚的泥浆倒在青苔上,再用木棒轻拍,使根系与土重新融合,养护方法同上。

  正常情况下,只需观察青苔的干湿及生长状况,即可判断盆景的干湿及生长状况。蒸发量小时,喷、浇水的间隔可以长些;蒸发量大时,室内应隔天即喷水一次,室外应早、晚浇两遍水。

  盆景上青苔的方法

  一、将制作好的盆景山石放在水里浸泡数日,然后用山芋或马铃薯粉均匀地撒在山石或盆土上,再用潮湿杂草覆盖放在潮湿处,每天喷水,一周左右即可生苔。

  二、接种苔藓法。选几块黄土,研细加水调至糊状,将自然苔藓放在泥浆中搅匀,用小刷子均匀地刷在经水泡雨浸的山石或土面上,经常喷水,数日后苔藓可见。还可以将取回的鲜苔去杂晒干,研成粉末,用水或稀米汤调匀,涂在盆景需要的地方,移盆于阴湿处,保持潮湿,即可生出苔藓。

  三、自然上苔法。将做好的山石放到水盆中,经常浇陶米水、陶菜水,保持潮湿,放在见天不见阳的地方,吸水石更好。

  四、盆面上苔法。树木盆景的盆面所用苔藓,可用一张薄膜平放在潮湿的、见天不见阳的地方,将原苔打成泥浆均匀地涂在薄膜上,保持潮湿,出苗后喷一次淡肥水,15天即可按需要使用。在苔盘根面粘上泥浆,盆土要湿润,也刷上泥浆,然后贴上即可。

 


如何让盆景快速长出青苔?

在养盆景的过程中,为了能增加自然效果和观赏效果,通常都会在盆面上铺设一些青苔类的植物来点缀,色泽青翠,更显得生机盎然之象。

苔藓类植物比较易得,在一些阴凉潮湿的角落就常有分布,但铺设到盆面以后,也经常会因养护不当而枯萎发黄。那么平时如何才能养护好盆面的苔藓植物呢?

一、苔藓采集

用苔藓来铺设盆面,可以直接采挖野生苔藓,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中比较常见,选择生长翠绿,成片的苔藓,这样的苔藓长势旺盛,易于铺设。把苔藓带1厘米左右土层铲开,再打成卷状,尽量不要让苔藓散开,有的苔藓容易碎开,可以直接轻放进塑料袋中保鲜,防止水分蒸发。

二、整理好盆面

树木盆景铺设苔藓时,要先把盆面的培养土整理平坦,把盆土中较大土块和小石块挑拣出来,要求盆面土壤细碎均匀且平整。如果盆面土壤高低小石子太多,苔藓铺设好后,底层根系会不容易接触不到土壤,过段时间就会因脱水导致发黄枯萎。

三、苔藓铺设

当整理好盆面的土壤以后,再把收集回来的苔藓做简单的修整。可以将苔藓分成若干小片,以利于铺设方便,再把苔藓内掺杂的一些杂质清理干净,用剪刀把底层的一些老化的根系进行修剪,以利于新根萌发,增加根系对养分个和水分的吸收,使其生长旺盛。

苔藓铺设时要根据盆面的大小,铺设的均匀自然,铺好后轻轻按实,使苔藓与下面的培养土充分贴合,再用喷壶以喷雾的形式将土壤浇透,放在阴凉通风处养护。

也可以在铺设时,把根部抹上一层稀薄的泥浆后,按压在盆面土壤上,这样贴合性更好,更易成活。

四、盆面生苔藓法

除了直接采集苔藓铺设的盆面以外,也可以直接在盆面上生出一层苔藓,方法也比较简单。

也是先要采集一些野苔藓,回来后直接带土把它碾碎末,再加上少量的清水把它调成糊状。然后再用小刷子把调好的泥浆均匀的刷到盆面上,后期每天早晚向盆面喷雾保持土壤潮湿,当在比较温暖的环境中,一般8~10天就能长出翠绿的苔藓。

五、日常养护方法


1、保持环境湿润

要想苔藓保持常绿状态,日常保养很是关键,苔藓喜欢潮湿环境,叶片是单层细胞,不耐干旱和空气干燥,平时要保持土壤和周围环境潮湿,要常向苔藓喷水,使环境保持湿润的状态。


2、避免暴晒

苔藓是喜阴植物,最怕强光,平时应注意遮阴,也可以接受散光照射,长期在阴暗无光的环境中,也容易出现成片发黄的现象,平时可以将它摆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


盆景里的苔藓怎么养
一、快速上苔法。将制作好的盆景山石放在水里浸泡数日,然后用山芋或马铃薯粉均匀地撒在山石或盆土上,再用潮湿杂草覆盖放在潮湿处,每天喷水,一周左右即可生苔。 二、接种苔藓法。选几块黄土,研细加水调至糊状,将自然苔藓放在泥浆中搅匀,用小刷子均匀地刷在经水泡雨浸的山石或土面上,经常喷水,数日后苔藓可见。还可以将取回的鲜苔去杂晒干,研成粉末,用水或稀米汤调匀,涂在盆景需要的地方,移盆于阴湿处,保持潮湿,即可生出苔藓。 三、自然上苔法。将做好的山石放到水盆中,经常浇陶米水、陶菜水,保持潮湿,放在见天不见阳的地方,吸水石更好。 四、盆面上苔法。树木盆景的盆面所用苔藓,可用一张薄膜平放在潮湿的、见天不见阳的地方,将原苔打成泥浆均匀地涂在薄膜上,保持潮湿,出苗后喷一次淡肥水,15天即可按需要使用。在苔盘根面粘上泥浆,盆土要湿润,也刷上泥浆,然后贴上即可。
怎样在盆景里培育和养护苔藓?
采集一块长的很好的苔藓,采集适量带回去。为了将附在土上的杂草种子取下来,要先用水清洗。比较大型的青苔,可以用小刀或剪刀切开,小型青苔则用手指拨开就好。使劲剪没问题,苔藓的繁殖是靠孢子的,剪剪更健康。

其次是混拌。与一般种花一样,把土放入盆子装七分满,再拿少量的土和已经拨好的青苔混拌后,再盖到装了土的盆子上面。土壤最好选用仙人掌的土,养分少为佳。盆子下面没有开洞也可以。  

然后便是等待萌芽的日子了。放在可以接触到露水或雨的地方。想到就浇水也可以。环境不同会有差异。一般一到两个月左右就会看到一点点的绿色。有时会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还没长出来的也别放弃,放着别管它,面对苔藓要有耐心。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苔藓会因为环境不同,发芽的时间会有所差异,最快的话一到两个月小绿芽就会跑出来。还有,光秃秃的庭院如果坚持每天浇水的话,一年后也可能会长出青苔。像这样依靠自己的力量长出来的青苔表示很能适应周边环境,不会马上枯死。
但是,一旦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不管是母株或是新株都没法儿活,这点很重要,需要注意。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