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榆-11-5

白榆的种植方法是什么

  白榆也是一种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行道树之一,种植白榆要讲究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白榆的种植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种植方法

  白榆通常采用种子繁殖,理想的播种时间是4月初。在播种之前,要进行选地和整地。

  1. 选地和整地

  白榆对土地没有特殊要求,沙壤土或钙质土等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有足够白榆扎根的土壤层。选好种植地后,就要整地。先用拖拉机深翻土地15-20厘米,这是使土壤层松动,便于白榆苗扎根和生长。然后施底肥,底肥一般使用复合肥,用量为每亩20公斤左右,肥料要均匀撒在地里。再以行距60厘米起垄,行距的控制主要是看犁距,将犁距调节成60厘米,行距也就是60厘米了。整地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播种了。

  2. 播种

  首先,在垄上开5厘米左右深的小沟,将白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亩用种量5公斤左右。种子撒入沟内后,用脚沿着小沟,在种子上轻轻踩踏,这是因为白榆的种子很轻,不用脚踩的话,很容易被风吹走。在播撒的种子上,不能盖土,这是因为白榆的种子太薄,盖土会影响出苗率。最后,连接好喷灌设备,进行喷灌。每天喷灌4-5小时,连续3天。播种4-5天后,白榆的幼苗就会破土而出,直到长到5厘米高的这段时间,我们称为幼苗期,在幼苗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管理。下面,我们来说说白榆的幼苗期管理。

  主要作用

  供家具、车辆、农具、器具、桥梁、建筑等用。树皮内含淀粉及粘性物,磨成粉称榆皮面。掺合面粉中可食用,并为作醋原料;枝皮纤维坚韧,可代麻制绳索、麻袋或作人造棉与造纸原料;幼嫩翅果与面粉混拌可蒸食,老果含油25%,可供医药和轻、化工业用;叶可作饲料。嫩果(俗称“榆钱”)可食,树皮、叶及翅果均可药用,能安神、利小便。也是抗有毒气体(二氧化碳及氯气)较强的树种 植物体含beta-固淄醇、植物醇,豆淄醇等多种淄醇类及鞣质,树胶,脂肪油。

  药用

  以果实(榆钱)、树皮、叶、根入药。榆钱,春季未出叶前,采摘未成熟的翅果,去杂质晒干。树皮,剥下树皮晒干,或夏秋剥下树皮,去粗皮 晒干或鲜用。叶,夏秋采摘,晒干或鲜用。根皮秋季采收。

  一棵松树,一棵榆树

  性味归经:榆钱:微辛,平。皮、叶:甘,平。

  功能主治: 榆钱:安神健脾。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白带。

  皮、叶:安神,利小便。用于神经衰弱,失眠,体虚浮肿。内皮: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榆钱:1-3钱;皮、叶3-5钱。接骨以内皮酒调包敷患处,止血用内皮研粉撒布患处。

  园林

  树干通直,树形高大,绿荫较浓,适应性强,生长快,是城市绿化、行道树、庭荫树、工厂绿化、营造防护林的重要树种。在干瘠、严寒之地常呈灌木状,有用作绿篱者。又因其老茎残根萌芽力强,可自野外掘取制作盆景。在林业上也是营造防风林、水土保持林和盐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白榆的文化

  榆木,素有“榆木疙瘩”之称,言其不开窍,难解难伐之谓。其实,老榆木更象一个善解风情的“市场”老手,不管是王榭堂前,还是百姓后院,都见它的潇潇伫立的身影,豪放爽朗的笑声,点缀装饰的才情。雅俗共赏的老榆木,以自己坚韧的品性,厚重的性格,通达理顺的胸怀,占据着市场巨大的份额,赢得了众人一致的好评和赞赏。

  榆木木性坚韧,纹理通达清晰,硬度与强度适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适应,刨面光滑,弦面花纹美丽,有“鸡翅木”的花纹,可供家具、装修等用,榆木经烘干、整形、雕磨髹漆、可制作精美的雕漆工艺品。在北方的家具市场随处可见。

  榆木与南方产的榉木有“北榆南榉”之称。且材幅宽大,质地温存优良变形率小,雕刻纹饰多以粗犷为主。是木中的伟男,大丈夫。榆木有黄榆和紫榆之分。黄榆多见,木料新剖开时呈淡黄,随年代久远颜色逐步加深;而紫榆天生黑紫,色重者近似老红木的颜色。所以,北方家具以榆木为最大宗,有擦蜡做,也有擦漆做。榆木与其它材质共生,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等古家具大省随时可见榆木家具的踪迹。榆木家具制作年代跨度也大,从明早期至清晚期从未停止生产,其演变过程、地域特点都非常清晰。早期的榆木家具以供奉家具为主,比如供桌供案,形制古拙,多陈设在寺庙、家祠等处,因而才能保留至今。有一榆木雕制的木盆,无漆无饰,经长久抚摸和空气氧化,包浆油亮夺目,木纹苍老遒劲。百年遗物,完整无缺,抚之心动如酥,仿佛抚摸岁月沧桑的容颜。

  白木也可以收藏,是指明朝的榆木和清朝的楠木。但由于榆木的天然纹路美观,质地硬朗,纹理直而粗犷豪爽,再加上榆木所特有的质朴天然的色彩和韵致,无不与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所以,从古至今,榆木倍受欢迎,是上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制作家具的首选。

  就其历史而言,从有了家具的时代开始,便有了榆木家具。榆木家具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品味,一种格调。所以,榆木家具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收藏并玩赏。因此,在收藏榆木家具时,必须从工艺着手,雕工既要细腻,线条还要流畅;既要看品相是否完整美观,还要看做工是否精细完美,如供桌用具的制作一般比较精细,其价值甚至要比一大件家具都要高。

  收藏家看它能否保值,主要有以下的考虑:


白榆有哪些特征?

(Siberian elm)

学名:Ulmus pumila L.。又称榆树、家榆。榆科,榆树属。

形态和用途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具不规则复锯齿及单锯齿,无毛或下面脉腋簇生柔毛;叶柄长2~6毫米。花簇生。果近圆形或倒卵状圆形,长1~2厘米,熟时黄白色,无毛,果核位于近中部。花期3~4月,果5月成熟。

榆树木材纹理通直,花纹清晰、美丽,略硬,比重0.57~0.66,有弹性,耐湿,耐腐,力学性能良好,可作车辆、枕木、建筑、农具、家具等用材。枝桠可作烧柴和编织材料。嫩叶可食,可作饲料。树皮纤维坚韧,可制绳或人造棉;并含有粘液物质,是制线香和蚊香的粘合剂。种实可榨油食用。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在以二氧化硫、铅、氯气为主污染物的厂矿区域内栽植榆树,能收到良好的净化空气的效果。

(唐午庆)

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中国的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及华中均有分布。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甘肃中部黄土高原在2100~2400米,秦岭、祁连山达2500米。

喜光,在全光照下其生长量最高。能耐炎热和高温,抗寒性强。对气温的适应变幅很大,在榆树分布区,年绝对最高、最低温差达97.6℃(47.6~-50℃),年积温1600~3200℃,生长期为213~268天。榆树在中国分布范围内,以东部湿润区(包括华北平原、东北东部、淮北平原)年降水量500~700毫米的地方,生长迅速,树体高大;中部半湿润区次之;西部干旱和半干旱的荒漠和荒漠草原,年降水量少(为200~500毫米以下),榆树仍能正常生长。喜肥沃土壤但又能耐瘠薄。耐盐力较强,一般在氯化物盐土(滨海盐碱土)上能耐含盐量0.35%;在苏打盐土上能耐可溶性盐0.38%;在硫酸盐土(内陆盐碱土)上能耐含盐量0.6%。榆树生长快,寿命长,一般20~30年成材。

(张敦伦)

育种

培育速生、干形通直、抗虫害的良种是榆树育种的主要任务。德国人克劳赫(M.Klotzch)于1845年进行了U.campestris和U.effusa杂交试验,杂种8年生时,高、粗生长比亲本大1/3。20世纪初在荷兰首先发现了榆树荷兰病,迅速蔓延到欧美各国。荷兰于1926年开始抗病育种,已选出几个抗病品种,美国近年来也通过杂交,选出了抗病速生的优良系号。在苏联根据对榆树荷兰病的抗性,将榆属树种分为高度感病、感病、弱度感病、抗病和高度抗病五类,而白榆的中亚生态型则是唯一高度抗病的。

中国榆树选择和杂交育种始于70年代,已评选出了一批优良无性系,单株材积比对照大30%以上。榆树容易无性繁殖,优良无性系增益又大,因此选育优良无性系是榆树的重要途径。榆树的无性繁殖可采用嫁接、嫩枝扦插和播根育苗。杂交育种也获得一些成果,如中国山东林校从白榆×毛果旱榆组合中选出的鲁榆(杂)1号无性系,树冠窄,主干圆满通直,生长快,单株材积超过对照50%,已用于生产。

中国于1980年组织了全国白榆种源试验,经6年试验结果表明:①白榆树高、胸径、侧枝长度、树干通直率与原产地纬度呈显著相关,与经度关系不大;②各种源生长力差异极大;③越冬性差异较大,如黄河中下游种源引到黑龙江省和新疆,枯梢较严重。

(庞金瑄)

造林技术

①采种:榆树4~5年生开始结实,8~10年即进入结果盛期,结实无大小年之分。翅果4~5月成熟,呈黄色。成熟后约3~4天开始脱落,可人工上树摘采或击落后扫集。采集后要在通风处阴干,以备播种或贮藏。种子千粒重5~8.2克。发芽率70~85%。在密封低温(5℃以下)条件下贮藏,1年后,种子发芽率仍可保持70%左右。②育苗: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做育苗地,切忌低洼易涝地。圃地要深翻30厘米,细整,施足基肥,多用床式育苗,也可用大田式育苗。一般采用条播,条距25厘米,播幅5厘米,沟深2厘米。撒种后覆土约0.5厘米,以不见种子为度,然后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一般3~5天发芽出土,10天左右可出齐。播种量每公顷翅果20~22.5公斤。1年生苗,苗高1~1.5米,地径0.5~1厘米,每公顷22.5~27万株。2年生换床移植苗,高2.5~3.0米,地径1.3~2厘米,每公顷6.75~9万株。在盐碱地要选择0~60厘米土层内含盐量不超过0.2%的轻度盐碱土育苗。要秋整地,施足基肥,躲过春旱,待
6、7月份下过第一场透雨后,抢墒播种。播种量每公顷30~38公斤。采用大垄双行条播,条宽3厘米,条深3~5厘米,条距20厘米,覆土0.5~1.0厘米,稍加镇压。当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开始间苗,苗高5~6厘米时定苗,每公顷均匀留苗45万株左右,间苗后适当灌水。幼苗生长阶段要经常松土除草,于6~8月间结合灌水追肥。③造林:营造用材林要选用品质优良的大苗造林。选择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的深厚肥沃、水分充足的壤土和粘壤土,进行大坑整地(80厘米见方)。初植密度每公顷1200~1650株,3~4年后林分郁闭,采用下层抚育伐,也可采用每公顷405~600株的密度,一次定植。榆树与刺槐带状或行间混交能促进林木生长。营造农田防护林可用2~5行榆树构成的窄林带,亦可与窄冠型杨树或紫穗槐、沙枣等灌木混交,构成稀疏、低度通风结构的林带。当林分郁闭后,即多次间伐,间伐强度按材积计算一般不超过15~20%。榆树胁地较重,可在护田林带的边行合理配置其他胁地轻的树种,并挖截根沟,以减少榆树林带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干旱草原造林,要选择水流汇集的丘间滩地、宽浅凹地、沿河阶地等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及沙性母质的土壤。提前两年整地,深耕30~40厘米,以利蓄水保墒。选用根系发达的壮苗,按1~1.5米株距、3~4米的行距,秋季造林。造林前进行土壤改良。在地下水位1米左右的低洼地修建台田,在常年地下水位深于1.5米的地方,修条田以提高栽树部位的高度。在地势较高的碱荒地上,无排水系统,可沟洫围田,蓄积雨水天然淋洗,促进土壤脱盐;在内陆盐碱地适当深栽,滨海盐碱地适当浅栽。初植密度每公顷3300~4950株为宜。榆树与紫穗槐行间混交,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防止返盐。黄土高原地区,应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坡脚和坡的下部,侵蚀沟底部造林。要在头年雨、秋季采用反坡梯田整地,深度40~60厘米。按1.5株距、1.5~2.5米的行距栽植。可与刺槐、紫穗槐等进行带状或行间混交。④抚育管理:造林后2~3年进行松土除草。林木在7~8年郁闭时开始间伐,伐后郁闭度保留在0.6左右。

主要虫害有榆绿叶甲(亦称榆兰金花虫)、榆黄叶甲、榆紫叶甲、榆尺蠖、榆四条绵蚜、榆毒蛾、榆绿天蛾、榆木蠹蛾、蒙古木蠹蛾、光肩星天牛等。

(张敦伦)

参考书目

张敦伦等:《白榆》,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白榆和沙榆的区别
白 榆时间:2005-09-19 00:00:00 来源:网易行业 作者:吴秀丽一、形态特征

白榆亦称榆树或家榆。落叶乔木,树体高大,在一般条件下树高为15-20米,在水肥条件下适宜的地方,树高可达25—30 米,胸径1米左右,寿命长,一般可达百年以上,有的可达400余年仍正常生长。

树冠呈卵形或近圆形,一般在主干以上分差较多,树枝较大,枝叶疏密中等,树冠约占全树的1/2—1/3。

树皮灰色或暗灰色,幼龄树皮较平滑,老龄的树皮粗糙,树皮开裂为长条状纵裂。裂沟深约0.3—1.5厘米,裂宽约1.5—3.0厘米,裂片长约5—10厘米。干部批厚1—3厘米。

茎的分枝方式为合轴分枝。茎是由各段主轴的延长,由各级侧芽连续发育而形成的。小枝细长,较柔软,圆形,浅灰色或灰白色,枝条近光滑,一年生枝条互生或对生。

芽有顶芽,腋芽及不定芽。芽早期自然死亡。花芽近圆形或卵球形,紫红色或暗紫色。

叶互生,羽状排列。表面中脉常凹陷,侧脉微凹或平,叶背面中脉隆起,脉腋微有簇生柔毛。叶两面均较光滑,老叶质地较厚。花为两性花,春季先叶开放,花全部自花芽抽出。

雌蕊子房扁平,光滑无柄,1室花柱极短,柱头两裂,条形,柱头面被刺毛,胚珠横生,花梗较花被为短,通常被毛,基部有一枚膜质小包片,花后数周,果实即成熟。

果实为翅果,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1.5厘米,光滑无毛,果翅膜质,顶端有宿存的柱头,并有缺口,基部偏斜。

二、生长发育规律

根据播种幼苗生长的这种特点,结合幼苗不同生长阶段的各部特征,我们把1年生苗木的生长过程划分为:出苗期,蹲苗期,速生期和缓慢生长期。


1、出苗期 :从种子播种到子叶出土而出现真叶,地下部分只有原生根无次生根。这个时期地上部分生长很慢,而根生长较快。当地上部分出现真叶,地下部分生出侧根时,出苗期就结束。出苗期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种子内部所贮藏的营养物质。

播种深浅即覆土厚度,也是影响出苗能否良好的一个重要因素。覆土厚度的确定,应视当地的气候,土壤质地,播种期而有不同。在有灌水条件下轻壤上白榆为0.5厘米为宜。

2 、蹲苗期:蹲苗是从幼苗地上部分长出真叶,地下部分长出侧根开始,到幼苗的高生长大幅度上升时为止。

(1)蹲苗期苗木生长的特点

在蹲苗期幼苗能自行制造营养物质,根系生长较快,到蹲苗期的后期,主要吸收根系分布深度达到10厘米左右;但幼苗茎,高生长仍较缓慢,生长量不超过全年总生长量的12.5%。

(2)幼苗管理措施

①根据主根伸入土层深度,确定灌水深度,一般为15厘米;松土深度根据须根密集深度,约为2-5厘米。

②当第一次侧根开始形成,地上部分长出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在第一对真叶出现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最晚不迟于第二次侧根形成时期,进行第一次追肥。

③此时期为苗木最幼嫩阶段,为保证全苗,应注意防治蝼蛄,小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

3 、速生期:速生期为苗木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从苗木高,茎生长大幅度上升开始,到高,茎生长大幅度下降时为止。历时约71天。

(1)速生期苗木的特点

在此时期苗木噶,茎生长速度很快。从蹲苗期进入速生期,苗木的高生长每10天的平均值比前10天的平均值大50%以上。在次时期内幼苗高,茎生长占全年生长量的70%左右。

苗木在速生期间,根系扩展很快,枝叶量大增,并形成了较完整的营养器官,根系能吸收较多的水分和矿质营养,苗木能制造大量的有机物质,因此是决定苗木质量的关键时期。

(2)管理措施

① 在此时期内,是幼苗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主要任务在于给幼苗创造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条件,要加大追肥,灌水措施,适时进行中耕出草。

②此时期内正处于高温,高湿季节,也是病虫害滋生,活动频繁季节,必须及时防治。


4、缓慢生长期:此时期从速生期末期开始,到苗高完全停止生长为止,历时约50天。

(1)此时期苗木的特点

苗木进入缓慢生长期后,体内的含水率降低,营养物质转入贮藏状态,苗木逐渐达到木质化,对低温和干旱的抗性提高。随着生长的停止,新梢由原来的浅绿色,逐渐变为紫褐色,叶片也由绿色变红紫色。在缓慢生长期间,茎和根系还在微弱的生长。

(2)管理措施

基于上述所有特征,都说明冬寒来临前,植物本身的防寒特性,这时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于,停止灌溉和施肥,防止苗木徒长,以提高苗木的越冬能力
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5它的前11项的平均值是5,若从中抽取一...
S11=(a1+a11)*11/2 =11*(-5+a11)/2 =55 a11=15 由a11=-5+10*d=15 d=2 该数列为an=a1+(n-1)d=-5+(n-1)*2=2n-7 s11-an=55-10*4.6=55-46=9 2n-7=9 n=8 所以抽出的这一项为第8项,a8=9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