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金盘褐斑病病原菌

食用菌(双孢菇)细菌性褐斑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双孢菇细菌性褐斑病(下称“褐斑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是双孢菇栽培中最常见也是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轻者减产、降低商品价值,重者绝收。

(1)为害症状

褐斑病的病原是托拉斯假单孢杆菌,属裂殖菌门,假单孢菌科,革兰氏反应为阴性。菌体形状呈杆状或球形,形态变异较大。其典型的症状是菌盖表面形成褐色小区或病斑,病斑起初颜色较浅,后变褐。发病严重的蘑菇变为畸形。该病在菌柄上也有发生,多形成纵向病斑;菌褶很少发病。病斑一般发生在浅层,表皮3毫米下的菌肉极少染病。这种病原菌侵染子实体后,在被侵染的组织中产生一种外毒素,该毒素能溶解蘑菇细胞壁膜,从而使菌丝体溶解,子实体表面被破坏,引起组织腐烂。覆土材料、培养料及管理用水是病原菌侵入的主要来源。该病菌可通过水、土壤、堆肥、蝇类、线虫和操作工具等传播。通风不足、高湿环境、温差过大或菌盖表面凝水时极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2)预防和防治

按照病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首先要研究、使用抗病性强的品种;采用拮抗菌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澳大利亚、法国和我国台湾省等已分离出与病原体亲缘关系很近的拮抗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并投入使用;目前,国外已有一种叫做“Victus”的微生物制剂对双孢蘑菇褐斑病有一定预防作用。以快速、有效为特点的化学防治,在该病上显得力不从心,因为杀菌剂不仅对病原菌没有较高的杀伤能力反而对蘑菇菌丝体有一定毒害;通常介绍的次氯酸钠对该病有一定控制作用。在目前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运用栽培措施来预防褐斑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①覆土材料处理 在覆土前10天,最好取30厘米以下的深层菜园土或稻田土作覆土,晒干后喷入甲醛,用量为每100米2覆土面积2.5千克,塑料膜覆盖,闷48小时以上后覆之。

②菇房床架处理 菇房及床架用0.3%~0.5%漂白粉溶液喷刷。停菇期间喷0.3%的福尔马林溶液或克霉王、立信菌王等新型杀菌药,进行环境消毒。

③湿度的调节与控制 湿度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子,可采用以下措施:一是避免床面和菇体表面积水;二是控制出菇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5%,避免低温高湿;三是灵活进行通风换气,避免湿差和温差过大,造成水气凝结。

④管理用水的处理 据资料介绍,含150毫克/升有效氯的水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⑤切断传播途径 及时摘除发病子实体,清除传染源;消灭蚊虫等传播媒介;避免人为传播。


褐斑病为害有什么症状?怎样防治?

褐斑病属真菌病害。此病在种植过密,湿度过大,杂草多,通风透光不良的地段上容易发生。叶片、叶柄、果梗及萼片均可发病。叶片感病初期,在叶面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点,斑点外缘的颜色稍深。斑点逐渐扩大成3~4毫米的不定形斑。在一片叶上有多数病斑时,可联合成片,使整片叶子变为暗褐色,最后呈黄褐色枯死。叶柄、果梗发病初期产生紫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向纵向延伸,使叶柄、果梗变为黑褐色。病害在衰弱的植株上容易感染,发病盛期正遇花芽分化期,所以感染此病会造成草莓产量降低。在秋季多雨的年份更应该注意对该病的防治。

防治方法

①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老叶、枯叶、病叶,注意通风透光;②在发病期间,每隔7~10天喷1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八角金盘叶尖卷曲叶只背面有红褐色斑点是什么病
发个图片看看比较好。一般情况下是有虹蜘蛛,看看是不是呀,或者是借壳虫,有虫害,喷药,连喷三次,放室内明亮通风处才可以哦。
八角金盘叶子上面有黑色的斑点,是生什么病了?
黑霉病
黑霉病:危害常绿木本花卉。最初叶片现出暗褐色霉斑,以后扩大形成黑色煤烟状霉层,影响花卉的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并影响美观,严重时造成全株死亡。
防治措施 主要加强通风透光,降低室内湿度,根除危害的介壳虫、蚜虫,杜绝霉菌发生的条件,对发病的植株可喷布等量式波尔多液。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