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药花怎么养护

芍药花怎样养

想要养护好芍药,在最开始种植的时候就需要做好基础。芍药的栽种方法非常多,可以选择播种、分株、扦插以及压条等,不过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分株移栽,一下的时间最好是选择在秋季进行,喜欢芍药的朋友应该听说过“春分栽芍药,到老不开花”这句话,这里面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的根为肉质,春季分株根部容易受损,恢复会比较慢。最好的移栽时间是每年的八月到九月中旬这段时间。

1.芍药的花土需要选择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微酸性土壤,可以选择普通的园土配合河沙以及腐熟的有机肥。移栽的时候注意不要伤及芍药的根部。

2.日常养护:芍药花的日常养护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首先是肥料的问题,芍药比较喜肥,尤其是在花蕾期的时候需肥量比较大,需要及时补肥。平时每隔一个月左右可以给芍药花施一次肥料,可以施一些腐熟的饼肥,在芍药花期前可以多施一些磷钾肥,芍药花期后容易缺肥,注意及时补肥。

3.其次是浇水,芍药对水分比较敏感,不可浇水过多,容易造成烂根的情况。平时保持花土湿润即可,不可出现积水,夏季蒸发比较旺盛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在叶面喷施一些清水。阴雨天气注意及时给芍药排水,避免发生积水。

4.另外就是修剪问题,芍药花在花蕾期的时候注意疏蕾,芍药花的茎秆比较细,花蕾过多容易发生倒伏的情况,所以一个花枝上面最好只保留一到两个花蕾即可,不宜过多。另外芍药芍药花开败后及时将残花剪掉,避免养分流失。深秋的时候需要将芍药的枯枝将地面部分全部剪掉。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之外平时还需要注意病虫害防治、松土除草等工作。


芍药养殖方法
芍药忌春栽。花谚说:“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宜秋季分株栽植。庭院地栽宜选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地势高燥之处。栽前先将土壤深翻约30厘米,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晒1~2天后撒入骨粉,再翻耕一次,栽前其上覆一层薄土,以免根系直接接触肥料而造成烂根。将苗放入栽植穴内,使根系舒展,将表土填入坑内,栽后浇透水。家庭盆栽可用园土、腐叶土、沙或泥炭土、腐叶土、沙、珍珠岩,前者以4:3:3后者以4:2:3:1的比例配制培养土。栽植前施以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和骨粉作基肥。栽植时,根的芽头应与土面平齐。

芍药喜湿润偏干的土壤,畏潮湿和水渍,水分过多,肉质根易腐烂。芍药较耐旱,但过分干旱也会抑制其生长和开花,家庭栽培以土壤湿润为宜。芍药的生长季节宜保持土壤的湿润,但浇水应间干间湿。秋冬季节芍药休眠,应使盆土偏干。芍药喜肥,且对磷钾肥要求较高。盆栽在春季开花前可每隔15天追施1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饼肥液和等量的500倍液磷酸二氢钾液肥,现蕾后施1次速效性磷肥,可使花开得大而色彩鲜艳。每次浇水施肥后,要及时松土。花败后仍要施2~3次稀薄混合液肥,这样有利于根部养分的积累。磷钾肥不仅有利于地下肉质根的膨大,而且有利于养分的积累。秋冬之际可再施1次追肥,这样有利于来年开花。庭院地栽芍药,春季新芽萌发时即可施肥浇水,方法可参照盆栽追肥。

芍药喜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期每天至少要接受4小时的阳光照射。芍药较耐寒,长江流域2~3月即可发芽生长,盆栽可放置室外向阳处培养。夏季气温较高时芍药休眠,植株停止生长。庭院地栽,夏季中午应遮阳。芍药冬季休眠,庭院地栽可壅土防寒。盆栽者可埋入地下越冬,或搬入0℃左右的封闭式阳台上,使盆土偏干,无需太多的管理。
勺药花怎么养
繁栽要点
繁殖以分株为主,于秋季9月-10月上旬(白露至寒露间)进行。栽培以入土2厘米适宜。芍药邮票(3张)芍药(9张)播种多用于育种及培养根砧时用。耐寒,北方可露地过冬,而地上部于10月下旬于11月上旬枯死,次年又生长开花。喜向阳,但稍予庇荫,开花也佳。喜沙壤土,喜排水良好,故低洼及盐碱地均不宜栽种。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6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死苗。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在根际培土约15厘米,以利越冬。安徽亳州常用“劈垄亮根”法,即在种植后第2年5月上旬,将芍株周围的土,轻轻拨开,让根部稍稍露出,晾5-7天,再培土拥根,可以提高地温,并杀虫灭菌,达到增产效果,但晾的时间不宜过长。 2.追肥 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第1次3月下旬-4月上旬,施淡人粪尿,第2次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公斤,第3次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 500-2 00公斤。第3年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75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 000公斤;11月间施厩肥1 500-2 000公斤。第4年收获前追肥2次,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 000公斤,加硫酸铵1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每次施肥,宜于植株两侧开穴施下。 3.排灌 芍药喜旱怕涝,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多雨季节,及时清沟排水,减少根病。 4.摘蕾 为了使养分集中供根部生长,每年春季现蕾时及时将花蕾摘除。
编辑本段病虫害防治
1.病害 叶斑病:常发生在夏季,主要危害叶片。病株叶片早落,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发现病叶,及时剪除,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 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7-10天喷1次,连续多次。 锈病:危害叶片,5月上旬发生,7-8月严重。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收获时,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原菌;发病初期,喷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7-10天喷1次,连续多次。 芍药花
灰霉病:危害叶、茎、花各部分,开花后发生。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使叶片枯死脱落,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雨后及时清沟排水,田间通风透光;选无病芍芽作种,并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0-15分钟后下种;发病初期喷1∶1∶100的波尔多液,每隔10-14天1次,连续3-4次。 软腐病:病原菌从种芽切口处侵入,是种芽贮藏期间和芍药加工过程中的一种病害。防治方法:种芽贮放要选通风处,使切口干燥,贮放场所先铲除表土及熟土后,用1%福尔马林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喷洒消毒。 2.虫害 蛴螬和小地老虎,按常规方法防治。
芍药花应该怎么养殖?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芍药是典型的温带植物,喜温耐寒,有较宽的生态适应幅度; 喜光照,阳光充足可使其花色艳丽、生长茂盛,但在轻荫下也可正常生长; 它是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层深厚,它又是粗壮的肉质根,适宜疏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芍药喜地势高敞,较为干燥的生长环境,无需经常浇灌,忌积水。 芍药的繁殖方法传统的有分株、播种、扦插、压条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分株法。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