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多肉怎么养

多肉如何养

玩多肉,掌握这几个诀窍你就是大神!


住友@ccy804 从2012年开始养多肉,算来已经七年了,从当初的小白到现在的驾轻就熟,其实一路走来也是缴了不少学费的。混迹于各大植物论坛的她,把自己这六年来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一起看看吧!

以下内容来自好好住APP用户 @ccy80



1、为什么你养了两个月状态变化那么大,我也养了两个月,却一点变化都没有?有的甚至更糟糕,越养越蔫的也有,这是为什么呢?(关于肉肉的服盆缓根问题)

答:其实这就是服盆和发根的问题。 说到服盆,很多成株的植物买来时就有根系的。如果收到的植物根系很长很密,我一般都会修剪一下,因为老根太多会阻碍新根的生长,而且这些老根也起不到吸收养分的作用,所以还是修掉比较好。

仔细检查植物没有虫、虫卵的话没有必要特地去用药泡根。修完根就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一般24小时后就可以上盆啦。为什么不修完根直接上盆呢?因为修了根后,根部有伤口,在伤口还没干透没有愈合前如果随便上盆,万一伤口感染了细菌那就会有不可挽回的结果啦,所以保险起见还是晾干吧。24小时后上盆,上盆后千万别像种草花那样来一盆定盆水哦,你只需要每隔两三天往土面上喷点水,增加点潮气催促肉肉发新根,记住是喷水,潮潮的一层水雾喷在土面,不要喷在肉上,也不要喷得满盆都湿透哦。

一般上盆时的气温在15-25度之间的话,发根会比较快,若低于10度或者高于30度,发根会非常缓慢,因为这个温度下大多数的肉肉都休眠了,休眠既是停止生长,发根也就很缓慢了,很好理解的对吧?我观察了一下,若是20来度的天气,这样的节奏,一般2周左右就可以完全服盆了,植物已经可以看出新的生长点和有状态了。这样露养发根的好处在于,不会因为放在室内太久而失色和徒长,在服盆的同时,颜色也跟着美起来,真是一举两得!

对于买来砍头无根的植物,其实养护也是差不多的,只是这个发根期比有根的植物来得更漫长,有根系的植物如果需要两周的话,无根的植物至少需要一个月,当然,植物个别还是有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发根。

很多朋友(尤其是刚入门的新手)都会在花市老板的忽悠下,在植物刚上盆一周左右就开始正常浇水,因为花市老板会说一周就服盆了,其实想想也没毛病啊,毕竟就算浇水浇死了也不是花市老板的损失啊,说不定你会再去他那里买一堆回来呢?

其实呢我觉得这个缓根服盆期不是定死的,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观察的,各种植物的发根速度都不一样,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下,发根的速度也有很大差别,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衡量它是否发根或服盆,一切看状态,比如看看植物是否有了新的生长点,或用手指轻摇一下看看植物是否有抓地力。

很不赞同有些花友在发根期隔三差五就把整株肉肉拔出来看看新根长出来没有,这种做法让我觉得很无语……要知道你这样一拔,这株肉肉千辛万苦刚刚发出点根就算都白费了,植物发出的根会慢慢攀附在土壤里,日积月累的花时间去抓牢土壤,等到它抓牢后就算养定的植物了,然而它长根是需要时间的,它并不会一夜之间长个3厘米出来,它可能是每天一毫米的速度在生长,而如果它刚长出点根就三天两头被你拔起来看,它岂不是永远都抓不牢土?有的花友拔出来一看,哇~~~下面根系已经有一大丛了呢!然后插进去就开始浇水,这是催死的节奏啊……

因为如果被你拔出来过的根系还有用的话,那带根系买来的植物我们何须再缓根?在拔出来的过程中难免还会拔断一部分根,你直接浇水的话,万一细菌感染了,那就惨了……所以说,养肉肉真的是考量一个人的耐心和细心的,要静下心来等待,戒除浮躁和焦虑哈!


例:下图是一颗双头的苯巴蒂斯,2013年1月刚买来上盆的样子,还没服盆:


2013年5月,已经看得出明显的生长状态:


2014年10月,我给它换了盆,不再让它跟别的肉肉合住,搬出来住单间啦:


2016年4月,一住单间不得了,生了那么多孩子:



2017年11月,已经爆盆啦~


看看现在的它是不是很美?




2、 我的肉肉为什么胖不起来?我也浇水了啊?那浇水到底应该怎么浇?多久浇一次,一次浇多少呢?

答:其实,肉肉能不能胖起来不是取决于你浇了多少水,而是你浇进去的水它到底能吸收吗?很多花友买来的肉肉上盆后,还没等肉肉服盆了就开始浇水,这样浇进去的水,植物还没有长新根,还没有吸收水分的渠道,那么这些水就在土里,若不及时吹干,那么有很大的风险会把肉肉泡烂,这样,植物只会越来越蔫……有的甚至还化水了……所以说,只有等植物的根系养好了,强大了,那么你浇进去的水才能被它吸收,它才会胖起来。花友们,静下心来给植物们时间吧!

至于浇水的频率和浇水的量,我觉得还是遵循四个字:干透浇透。这四个字该如何掌握呢?有的花友又要问了:我怎么知道它是不是干透呢?总不见得把土巴拉出来看看吧?以前记得有人说过用牙签插入法来鉴定盆底的土是否干透,其实我觉得没这必要,你只需要掂掂花盆的重量,就可以推测到花盆里是否含水,真的,盆土湿润和干燥的重量差别还是很大很大的。

我一般都是1个月浇一次水,因为时间久了,不用掂盆我都知道它们已经干透了,不过万一满一个月的时候我正巧忙呢?没事啊,晚一个礼拜浇它们也并不会渴死,这就是多肉植物好打理的优点所在。浇水的时候不要吝啬,一次浇个透。何谓浇透?就是浇到盆底渗水,就说明盆里所有的土都吃到水分了。

再来普及下知识:为什么我们要干透才能浇透呢?那是因为多肉植物有个习性,它在根部吸收不到水分的时候就会拼命长根,它会把根往土的深处扎下去,目的是为了能吸到它认为盆底有可能会吸到的水。这也就是很多刚上盆的肉肉,它们在新根还没发出来之前,会在杆子上长出很多气根的原因,因为它们新根没长,但是出于自救,会在杆子上长出很多气根,用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样也能帮它们维持生命。所以如果你浇水频率过于频繁,或者盆里泥炭成分过多太保湿的状态下,多肉根本不需要把根系伸得老长就能轻松“喝”到水,那么它们就不会拼命长根啦,所以一般浇水过勤的肉肉,它的植株会长得傻大傻大,但是真正拔出来你会发现它的根系却很弱小。反而干透浇透的肉肉呢,上面植株部分紧凑饱满株形小巧,但是一旦拔出来你会发现它的根系可能已经长满了整个盆。掌握这一点,你就该懂得怎么浇水了吧?


例:下图是2012年10月种下的一朵blueminima,可以看出刚上盆的它比较丑,叶片上的粉在快递途中被蹭掉了……


2012年11月,上盆就直接放在室外的它,虽然还是摊摊的,但是叶片上的粉,因为每天长时间的光照,已经恢复了很多,看上去干净漂亮多了:


2013年4月,看看这个状态,有木有被它美晕了?


2015年4月,它已经当妈妈啦:




3、如何给多肉植物配土?

答: 说到肉肉的配土,其实我觉得肉肉对于介质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透气性好的颗粒都可以放一点,我主要是赤玉、火山石、珍珠岩、蛭石、桐生砂、麦饭石、鹿沼等等,泥炭只占5%-10%左右。其实很多高手自有自己的配土方法,介质都是不同搭配的。

我入门初期也是喜欢自己配土,效果也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自己配土的话,各种土一买就是一大包(10斤左右)然后家里搞得到处都是一包包的土,后来索性就买一家现成配好的颗粒土,用下来效果也是很好,关键是家里杂七杂八的土少了很多哈哈,干净了!

为何肉肉需要的泥炭那么少呢?其实也分两方面来说:首先,颗粒多了,积水性能就差了,一旦水浇多了,也能很快把水分流走,不会聚集在根部,不容易把根闷烂。而且颗粒与颗粒之间都有空隙,这样肉肉的根有很疏松的呼吸空间,安全性就高了很多。其次,如果泥炭比例高,土壤保水性太好,那么肉肉即便不被闷坏,它也可能会长期吸水的状态下,长得傻大傻大的。

多肉的美感不就在于小而萌吗?长得一个个傻大个儿,就不招人疼爱了吧?而且大家发现没有,泥炭成分高的土,时间一久就板结起来,每次浇水都不透水,水会浮在表面很久……很不喜欢这种感觉!用颗粒土,每次浇水时瞬间就吸透了,也不怕浇太多,因为颗粒多透气性好,很快水分就会被吹干的。


例:2016年5月,刚上盆的一盆白熊,快递途中掉了不少叶子,所以看上去惨兮兮:


2016年6月,已经服盆了,你们猜我怎么知道它服盆了?我只要稍稍拨动它的叶子,不再像当初种下的时候那么软趴趴,而是很有韧劲和弹性,其实就是因为它发的新根已经抓牢了土:


2016年整个夏天太热,白熊不经晒,不敢放室外,只能放在内阳台上吹了一夏天空调,所以它基本整个夏天都没停止生长,你们看,2016年9月的时候,它的叶片长出来那么多!


2017年3月,变成了好大一盆:


看看现在的它们,是不是美到爆炸了?


每个熊爪上都抹了玫红色的指甲油,太可爱了不是吗?




4、怎么才能让我的多肉“上色”?为什么你们养的多肉颜色都那么红那么嫩那么果冻?为啥我的一片绿?为什么你们养的多肉一个个包起来像包子,我的却都摊开像大饼?甚至有的还像长颈鹿一样长得老高?

答:这个问题也是平时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了。说到肉肉的状态,无外乎就是它的形态和颜色。先来说说形态:形态以紧凑为美。所谓紧凑,就是叶片与叶片之间的间距,间距越小就是所谓的紧凑了。如果从侧面看,能看到明显的页片与叶片之间有间距,那么说明你的肉肉“徒长”了。

肉肉怎么会徒长的呢?主要的原因是光照不够。有些人会说:“我家里阳台上阳光很好啊,怎么会缺光呢?”其实这里说的“光”指的是紫外线。然而如果是放在内阳台或者是飘窗上养的多肉,即便你是朝南,阳光很充足,但是这阳光已经被玻璃窗挡掉了大部分的紫外线,而没有紫外线的阳光,就好比没有营养的饭菜,吃了也不长肉啊……更糟糕的是,在缺光的情况下,还拼命浇水,水一多,植物疯长,得不到足够光照,它就拼命把自己往高处长希望能以高取胜来接触到阳光,这就形成了徒长。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颜色了,肉肉之所以颜色变红或者变得很嫩很果冻,那主要原因是温差造成的,白天光照强,温度高,晚上低温寒冷,这样温差一大,肉肉的颜色就显现出来,而且为了保护自己,肉肉也会把自己紧紧包裹住,形成包子状,非常可爱。所以要形成温差的最好方法是“露养”,也就是直接养在户外,但是为了不被雨直接淋到,做好雨棚支架的工作也尤为重要。

如果不做雨棚,长时间淋雨对于肉肉来说风险也很大,因为雨水太盛的话也容易把肉肉泡烂,再者,水多了,植物疯狂分泌叶绿素,就会变得很绿,怎么还可能变红呢?做好雨棚后,不要用玻璃做遮挡(因为玻璃挡紫外线啊)我比较喜欢用大棚膜,虽然大棚膜看上去没玻璃那么透明,但是它的透光(紫外线)度却远胜于玻璃,能达到95%左右。这样,有了日夜温差,做到了控水,有了足够光照,肉肉才会变得五彩斑斓,肥美可人。


例:下图这朵买来根本不知道名字,估计是当时商家新杂交出来的品种,还没来得及取名,图是2016年四月刚上盆时拍的:


2016年5月,已经明显感觉到生长趋势,服盆了:


2016年11月,已经当妈妈啦:


2017年3月,包起来,像一个个包子状的肉肉最可爱啦:


2018年1月,已经变成了大群生,是不是很美?


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的坐标是上海,所分享的经验仅供江浙沪一带的花友参考,北方或者南方的花友,由于咱们的气候差异较大,我也没去你们所在的城市生活过,所以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推测,所以还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哦……

有花园或者顶楼露台的小伙伴养多肉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阳台党也别气馁,我也是苦逼的阳台党一族,下图为住在老房子的时候阳台外做的露养多肉花架,上面自己支的雨棚架,然后覆了大棚膜,遮雨不遮阳,唯一的缺点就是几个月要换一次膜,否则会破:


换了新房子后,露养花架很重要,这次做好花架后直接把上面的雨棚支架也做好了,高层风大,自己手工搭的不够牢固不够安全,必须直接电焊才放心:


最后再来分享一波我家肉肉的美照:



多肉的正确养殖方法

多肉的正确养殖方法应该是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浇水适中、通风良好、施肥恰当。

一、光照充足。

光照:在家养多肉,一定要多晒太阳,光照充足多肉长势矮壮,容易上色出状态,缺光多肉会瘦弱徒长,但是夏季的暴晒还是要遮挡一下的,防晒伤。

二 、温度适宜。

多肉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夏季超过35℃要拉遮阳网,夏天的时候要避免阳光对其直接照射不然叶子会被晒伤或者会得日灼病,向地面洒水降温。冬季保证养护温度在5℃以上,促其安全越冬,平时把昼夜温差拉的大一点,有利于多肉上色。

三、浇水适中。

春、秋生长季,等土干透浇透水,夏季多肉休眠,等土干透沿盆边溜点水,而且要在早晚浇,冬季温度低于10℃,等土干透沿盆边溜点水,而且要在中午浇,温度低于5℃,直接断水。

四、通风良好。

春、夏、冬三季,有条件的最好露养,室内养护一定要注意通风,勤开窗,夏季和多雨的季节,可以用小风扇给多肉吹吹风,增加空气流动。

五、施肥恰当。

多肉对肥水的需求不大,只需在每年春、秋两季换盆时,在盆底混入饼肥、骨粉或者缓释肥做底肥即可。


多肉怎样养
  • 温度:养多肉植物的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5-28度左右!一般室内温度都合适!最大限制最低不能超过5度, 最高不能高于35度!
  • 光照:尽量选择光照时间最长的地方来拜访多肉植物! 如果光照不足,不要轻易的把多肉植物搬到户外哦!
  • 浇水:对多肉植物来说,喷雾浇水效果会比较理想! 浇水时间最好是阳光充足的时候,浇水的频率可以自己调整好!空气干燥的地方, 需要注意多浇水!
  • 施肥:夏季的多肉植物是不需要施肥的, 冬季有条件的话, 每个月可以给肉肉施肥一次!肥料可以选择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者复合肥!!
  • 驱虫:在家养的肉肉一般也不多, 自己可以经常看看上面有没有虫子, 肉肉上面的虫子常见的有:红蜘蛛、介壳虫、粉虱!这些都可以自己手动清理的!

  • 多肉怎么养?
    在严寒的冬季,多肉植物生长变的缓慢,各种对生长的要求也不一样了,而且对冬季的耐寒能力比较低,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做?今天就让小编给你讲解养多肉的正确方法


    播种之前必读:

    1、种子必须在合适的温度进行播种,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容易造成种子发芽率偏低或者全部不发芽,一般需要以下持续温度进行播种:景天科种子:20;生石花:15~20;番杏科其它:20;肉锥种子:15左右;仙人掌科种子:30;萝?科种子:25-30;夹竹桃科种子:19~21。种子发芽时间一般为播种后四周内。

    2、每个品种的种子,必须播种在一个盆子或者育苗盒中,不能多个品种播种在同一个盆子或者育苗盒中!很多人容易将多个品种播种在同一个育苗盒中,造成新出芽的种子需要见光,没有出芽的种子需要避光,无法处理。

    3、种植用的土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建议将土加水搅拌湿以后,用保鲜袋盛好,不要封袋口,放进微波炉里进行加热消毒。选择微波,10分钟。拿出后摊开到盆里,凉透可以使用。微波过的土,可以有效去除虫卵、杂草、病菌。


    播种流程:
    1.准备好播种容器和播种用土。土要求颗粒细一些,排水透气又有一定保水能力。这里用的是泥炭土3份,珍珠岩1份,蛭石1份,赤玉土1份混合的,可以用自己手边的介质按以上原则搭配,可也可以直接购买店铺里配好的育苗土。
    2.在小方盒底部铺薄薄一层底石,便于植物渗水保湿。如果没有底石,可以用3-6毫米的树皮、陶粒甚至是路边捡到小石头代替。
    3.把土装盆,表面弄平整,浸水,一直浸泡透。
    4.可以在表层铺一层小颗粒(1-3毫米)的蛭石,蛭石保水透气,干湿颜色不一样,土干了容易看到。如果没有用小颗粒的蛭石可以不铺,但必须将浸盆完毕后浮在土表的珍珠岩用镊子捡出,使土表没有珍珠岩(就是白色颗粒的小石头)。
    5.浸盆,直到水从土表浸出,首次浸盆,土表浸出后等待30分钟,让土充分吸收水份。以后出苗以后,不能浇水或用喷壶喷水,也需要用此方法给盆补水,每次补水水从土表浸出后等2-5分钟就可以了。
    6.要播的种子一般都很微小,建议先倒到白纸上,再慢慢用牙签蘸水点种子到盆里。如果嫌麻烦就直接抖到盒子里(直接抖到盒子里会分布不均匀,出苗后难以控制)。小种子严禁覆土(大概比小米粒大的大种子必须覆土或蛭石,覆盖厚度与种子的直径相等。),严禁用牙签将种子插在土中,保持种子在土表。播种后务必把标签帖上,避免以后混淆或遗忘。


    7.盖上保鲜膜保持湿度,用牙签多扎些孔透气。
    8.完成后,放到北窗等家里明亮的地方,等待种子发芽。严禁放在南窗阳光下直晒,会造成不出苗。出芽后可以去掉保鲜膜,逐渐移动到阳光下。下面是几个要点:1.环境温度要合适,不同品种种子,发芽温度不同,仙人球种子要求最高温度30度以上,多肉植物种子最好15-28度;在温度不合适的情况下播种,会造成出芽率低或者不出芽。
    2.播种后要耐心等待,不同品种种子发芽速度不一样,快的二三天,慢的要四周以上的时间发芽,所以请亲务必不要轻易放弃。3.播种前需要浸盆,直到土表有水浸出为止,土要湿透,这样种子才能充分吸水;
    4.播种时种子撒到土表面就行,或用牙签点播在土表,严禁覆土,不然不容易发芽或者发芽很慢;
    4.播种后绝对不能阳光直射,要放到北窗散光的地方,否则阳光照射下覆膜内的种子会不发芽。5.播下后可每天观察,要是有发霉现象要注意通风或者去掉保鲜膜;
    6.播下后要每天观察,注意土表变化,每隔几天,在土表快要干之前,需要及时给盆补水。
    7.育苗期间,严禁浇水或用喷水壶喷水,只能按照上面图片介绍过的方法浸盆,否则会造成种子被水打到土中,造成不发芽或者发芽率低。已经发芽的,用喷水壶喷水,容易被阳光直射后灼伤致死。8.发芽后保持盆土潮湿,增加通风。


    9.种子发芽以后,如果刚发出来的很少,可以继续保护原来状态养护3-5天,等待其他苗子发出,只要苗子不徒长就可以。3-5天后,如果苗有徒长的趋势,就不能再继续等待剩余种植发芽了,需要放到南窗阳光直射的地方,注意控水,让苗子成长。此阶段特别注意观察,尤其是中午阳光直射的时候,如果发现有被晒蔫的趋势,就必须立即遮阴处理。土干了就要浸盆,这样直至到苗子长出真叶。
    10.关于去膜的时间,如果苗子发芽率好,在发芽后需要放到南窗阳光直射的地方的时候,同时去膜就可以了。如果种子发芽率不好,可以在移动到南窗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后,继续覆膜观察,在温度湿度允许的情况下,也会有小苗继续发出的情况,但概率绝对比在北窗覆膜接受散射光照射情况下发芽率差,直至超过40天以后,就可以去膜。
    11.种子的保存:如果有冰箱可以将种子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内并务必保持干燥(如保鲜盒内)!注意不是冷冻室!如果没有冰箱,可以放到干燥通风处。放在冰箱内冷藏室内可以春化种子,在播种前拿出直接播种就可以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放冰箱里就等于种子进入冬天冬眠状态,拿出来后,温度变高,等于是春天,所以这一过程叫春化处理,没有时间限制,但收到种子后最好6个月内播种。)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