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虫,木糊虫是啥?

木棉虫目录

木棉虫是什么?

木糊虫是啥?

请问大家这是什么昆虫的幼虫

木棉虫是什么?

木棉虫为俗名,真名叫红蝽

红蝽

red bug

亦作stainer、firebug或pyrrhocorid bug。

异翅目(Heteroptera)红蝽科(Pyrrhocoridae)300多种昆虫的统称。

多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

体卵圆形,长818公厘(0.30.7吋)。

群居性,有些种分为有翅和无翅两型。

棉红蝽属(Dysdercus)是棉花的害虫,吸液汁,其排泄物把棉铃染红。

目前防治这种害虫的方法是喷洒粉剂或液剂。

但并非所有红蝽都是害虫,如印度的光红蝽属(Dindymus)的幼虫吃白蚁,成虫吃苍蝇。

红蝽(学名Pyrrhocoridae)是陆生昆虫的一个科。

它们没有单眼。

全世界共有300种红蝽。

但在中欧则只有1个属和两个种。

成熟的红蝽有9-13毫米长。

在常见的红蝽种类里,其翅膀有著亮红色和黑色的花纹。

另外,其颜色会随著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原因是温度影响著角质层上色素的构成。

同样,

Pyrrhocoris apterus,红蝽的一种。

在红蝽的发育过程中(期间幼虫会五次蜕皮),翅膀的颜色也可以改变。

红蝽是植食性的。

主要吃掉落了的锦葵属植物,如椴树的种子。

但有时候红蝽也会袭击其他昆虫或者吃昆虫的尸体。

红蝽并不会对植物构成伤害。

但是,它们成群的出现,也挺招人厌烦的。

自从三月份天气转温暖后,成熟的红蝽会离开它们地面上过冬的营地,并且为四月和五月的交配期做准备。

木糊虫是啥?

不知道它的学名叫什么,也不知道它的大名到底该是哪几个字,就以幼时老家的方言还叫它木糊虫吧。

夏夜,晚风习习。

吃过晚饭,和老公一起去河堤散步。

走在幽静的小径上,花香暗袭,夏虫欢唱。

忽然,一阵轻轻的嗡嗡声传来,若有若无,熟悉而又陌生。

是什么在飞?我站定脚步,侧耳细听:嗡——嗡——,细微的声音从旁边的草丛中传出,隐隐约约,似乎怕破坏了夏夜的宁静。

木糊虫!我心里一阵狂喜。

是了,应该是它们!儿时的乡村,儿时的夏夜,哪一晚没有它的身影!这种声音多么亲切而熟悉。

从包里掏出一个小手电,借着微弱的的灯光,我看见了,果真是木糊虫。

黑褐色的外衣,外壳里面柔软的翅膀尚未完全收拢,它刚刚停落的一棵小草的径上,一动不动。

我伸出手去,把它抓在掌心。

它在我的手心挣扎了几下,似乎感觉到是徒劳,就不再尝试,老老实实的蜷缩了起来。

真是木糊!我暗笑。

握着手里的木糊虫,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儿时的乡村:夜幕四合,繁星满天,一群孩子各自提着一个广口瓶,或端一小盆,里边盛些许水,浩浩荡荡地在村里村外跑来跑去。

榆树,杨树上的木糊虫特别多,站在树下,使劲一摇,哗哗啦啦,正在树叶上陶醉的虫儿猝不及防,被摇的昏头昏脑,噼里啪啦的跌下树来,像下了一场虫子雨。

孩子们在树下,只用等着捡就行了,它们绝不会再振翅逃走。

木糊,在老家的本意就是,愚笨不聪明。

也许,这就是为啥叫他们木糊虫的原因吧。

握着木糊虫,沿着小径继续前行,手电筒在路旁的草丛里照来照去,一只,两只......捉到的虫儿越来越多。

我嬉笑着,奔跑着,似乎又成了当年那个拖着辫子的小姑娘。

童年,竟在不经意间回到了我的身边。

请问大家这是什么昆虫的幼虫

木棉虫之类的吧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