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桑树图片

桑树桑黄是什么样子?

桑黄如下图所示:

桑黄为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 (L. ex Fr.) Quel.[Fomes igniarius (L.) Fr.; Boletus igniarius L.; Polyporus igniarius Fr.]的子实体。分布于华北、西北及黑龙江、吉林、台湾、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桑黄特点:

菌盖木质,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cm×(3-21)cm,厚1.5-10cm,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幼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淡咖啡色,下侧无子实体;菌肉深咖啡色,木质。

菌管多层,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褐色;孢子近球形,光滑,(5-6)cm×(4-5)μm;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μm。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桑黄


桑黄长什么样子?

形态特征:

桑黄子实体为担子果,均具菌盖,其呈不规则圆形或半圆形,菌盖比菌肉色深,有暗棕色、深褐色至灰黑色,新鲜时为木栓质,成熟衰老后为硬木质,盖长径3-21菌厘米,短径2-12厘米。

桑黄菌盖相对的孔口表面蛋黄色至深棕色,菌肉同质或异质,厚2-8厘米。孢子卵圆形或近球形,淡黄色至暗黄色,壁厚明显,形状光滑。

功效和作用:  


1、低浓度能兴奋平滑肌,大剂量则发生抑制作用。  


2、中毒量可引起延脑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先兴奋后麻痹。  


3、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可用于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  


4、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5、桑黄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尿酸,对痛风有良好效果。  


6、抗肿瘤作用,抗癌作用,抗纤维化作用,抗氧化作用,镇痛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 凤凰网—— 老桑树桑黄可以提升免疫力?看看专家怎么说!、 百度百科-桑黄


名贵的桑黄
桑黄,中药名,见《中药大辞典》。基原为多孔菌科针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学名:phellinus igniarius (L. ex Fr.) Quel.又名:火木层孔菌.最早收载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

【生境分布】生于杨、柳、桦、栎、杜鹃、四照花等阔叶树干上,造成心材白腐,多年生。
桑黄用途是?怎样利用更好。
桑黄,又名:桑臣、桑耳。菌盖木质,扁半球形或马蹄形,规格在2~12x3~12cm,厚1.5~10cm,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淡咖啡色,下侧无子实体;菌肉深咖啡色,木质;菌管多层,层次不明显,年老菌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褐色;孢子近球状,光滑,5~6x4~5微米;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微米。 味甘辛,无毒 功能药用: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 药性论:治女子崩中带下,月闭血凝,产后血凝,男子痃癖,兼疗伏血,下赤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选方】1.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岗谷树根皮一两半,桑黄一两半(微灸)。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2.治脱肛泻血不止:香附一两(焙),桑黄一两(微灸)。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 3.治妇人劳损,月水不断,血竭暂止,小劳辄剧:桑黄捣罗为末,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 4.治瘰疬溃烂:桑黄菇五钱,水红豆一两,百草霜三钱,青苔二钱,片脑一分。为末,鸡子白调敷;以车前、艾叶、桑皮煎汤洗之。 此物生于杨、柳、桦、栎等树干上。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