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根皮汤

苦楝皮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楝皮、楝根木皮、双白皮、苦楝、苦楝子、紫花树。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以上。树皮深棕色,有纵裂,全体有苦臭味。叶互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叶柄大而圆,基部膨大,小叶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圆齿。花、叶同时开放,淡紫色或白色(内服以白花楝树的根皮为佳,紫花楝树毒性大);腋生圆锥花序。核果圆卵形,果核五~七棱,根皮入药,随用随采,鲜用。

【生长环境】我国中部、西南、东南均有分布。生于旷野路旁,多栽培。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有毒。杀虫、疗癣。

【验方精选】第一方:新鲜苦楝皮60克。

用法:水煎2~3小时,得药液20~30毫升,1次服完,连服3次。

主治:钩虫病。第二方:苦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脘腹痛,肝郁胁痛。第三方:苦楝子10克,香附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月经不调。第四方:苦楝根皮适量。

用法:取上药,烧灰,研为细粉。茶油调涂,隔日洗去再涂。

主治:顽固性湿癣。第五方:鲜苦楝叶适量。

用法:浓煎洗患处。

主治:脓疱疮。第六方:苦楝皮75克,百部150克,乌梅10克。

用法:加水2大碗,煎成1大碗,每晚用50毫升药液灌肠1次,连续2~4次。

主治:蛲虫病。第七方:苦楝皮适量。

用法:烘干,研细末,醋适量,调涂患处。

主治:癣。第八方:新鲜苦楝根皮150克。

用法:取上药,加鲜葱白100克,共捣烂,加醋适量调匀,用细面粉少量制成药饼。处敷脐周,待药干燥后换药,直到腹痛缓解,肛门排气并排出蛔虫为止。

主治:蛔虫性肠梗阻。


苦楝根皮的药品简述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⒈Melia azedarach L.
⒉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功效分类:杀虫药;疗癣药。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脾经;胃经;肝经。
功能:杀虫;疗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生态环境:
⒈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⒉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
资源分布:
⒈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广西、云南,西至四川等地。
⒉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楝和川楝的树皮及根皮。
采收储藏:
炮制方法:
⒈《圣惠方》:锉。
⒉《博济方》:细切。
⒊《斗门方》:去其苍者,焙干为末。
⒋《卫生宝鉴》:去浮皮。
⒌《医学纲目》:去皮。
⒍《景岳全书》间刮去皮土。
⒎《外科全生集》:去皮取白肉。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中药苦楝根皮的详细介绍有哪些?
苦楝根皮又名苦楝皮,味苦、性寒。有毒。主要用于驱蛔虫。因其性苦寒,故也能泻湿热。苦楝根一般多用煎剂驱蛔虫,可以制成100%的浓煎剂(成人每日5-15毫升)内服。也可用干燥粉末制成丸剂服用。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据近代实验研究证明,苦楝根的作用与山道年近似,但作用较缓慢,毒性比山道年小。本品的毒性反应,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红、腹痛、腹泻、四肢麻木等,严重者可有抽搐及心律紊乱。身体虚弱及有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者慎用。孕妇不用。
蛔虫 引起的并发症 治疗方法?
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