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榆木材

榔榆有哪些作用?

榔榆又名小叶榆、豹皮榆、秋榆、榔树、蚊子树。落叶大乔木,高25m,树冠扁球形或卵圆形。树皮红褐色或暗绿色,呈不规则块状脱落,幼枝有深褐色毛,后渐脱落。叶厚纸质,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针形,长2~5cm,宽1~2cm,先端渐尖或稍顿,基部圆形或楔形,稍偏斜,叶缘具单锯齿。花簇生叶腋,或为短聚伞花序。翅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成熟时褐色,种子位于翅果中央。花期8~9月,果熟期10月。

产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四川、贵州等省、自治区。与白榆相比,榔榆耐水湿,适应性强,材质较白榆好,用途也广。木材坚韧、纹理直,耐水湿,供建筑、车辆、家具等用。树皮纤维可作造纸及人造棉材料。嫩叶及根可药用,有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牙痛、乳腺炎。树皮可作线香原料。老茎、老根萌芽力强,可制做树桩盆景。


榔榆的解释
榔榆的解释

落叶 乔木 。叶子互生,秋天开淡 黄色 小花,结翅果,椭 圆形 。木材坚硬致密,可制车轮、农具等。也写作“朗榆”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朗榆》 。

词语分解

榔的解释 榔 á 〔榔头〕锤子。 〔榔榆〕落叶乔木,木材坚硬致密。 部首 :木; 榆的解释 榆 ú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榆荚。榆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榆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榆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 桑榆 暮景。 姓。 。


请教翘皮榆的详细介绍
榔榆(Ulmus parviflora)榆科(ULMACEAE) 别名:翘皮榆,榆树,掉皮榆,铁枝仔树,貂皮榆,脱皮榆,红鸡油,蚊子树,榆皮,秋榆。 产地: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陕西、山西、台湾、河南等 乔木,高达15米;树皮近光滑;小枝褐色,有软毛。叶革质,稍厚,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尖或钝,基部圆形,两侧稍不相等,叶缘有单锯齿,表面光滑,背面幼时有毛。花秋季开放,簇生于当年生校的6十腋。翅果椭圆形,长1-1.2厘米,翅较狭而厚;种子位于果实中央;果柄细,长3-4毫米。花期9月,不久种子成熟。 粗视特征:树皮不规则裂片剥落,棕色微黄带青。树皮浸水后有粘膜。心、迫材区分明显,边材狭,浅褐色;心材深红褐色。年轮明显,环孔材。早材管孔一般排成2列;晚材管孔少,呈团状,排列成断续的波浪形,在心材中含有侵填体。木射线细而少。木薄壁组织傍管型环管状,通常在围绕晚材管孔成波浪状。 主要材性:木材甚重,质硬。纹理直或斜,结构中等,变形较大,易开裂,切削较难,但切削面光滑。油漆性能佳。 主要用途:农具、车辆、坑木、枕木、弯曲木。
榔榆属于哪一类的
学名:Ulmus parvifolia Jacq.
  英文名:Langyu Elm
  科名:榆科 Ulmaceae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5米;树皮近光滑;小枝褐色,有软毛。树皮灰褐色,不规则薄鳞片状剥离。叶革质,稍厚,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尖或钝,基部圆形,两侧稍不相等,叶缘有单锯齿,表面光滑,背面幼时有毛。花秋季开放,簇生于当年生校的6十腋。翅果椭圆形,长1-1.2厘米,翅较狭而厚;种子位于果实中央;果柄细,长3-4毫米。花期9月,不久种子成熟。
  习性: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气候。适应性广,土壤酸碱均可;生长速度中等,寿命较长。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烟尘的抗性较强。
  分布:我国除东北、西北、西藏及云南外,各省拥有分布。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500m以下地区。日本、朝鲜亦产。
  经济用途:木树坚硬,可供工业用材;茎皮纤维强韧,可作绳索和人造纤维;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叶制土农药,可杀红蜘蛛。树皮含淀粉、粘腋质、鞭质、豆淄醇、植物醇。
  景观用途:本种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在庭院中孤植、丛植,或与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适,。也可选作厂矿区绿化树种。
榔榆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在庭院中孤植、丛植,或与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适。也可选作厂矿区绿化树种。榔榆木树坚硬,可供工业用材;茎皮纤维强韧,可作绳索和人造纤维;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叶制土农药,可杀红蜘蛛。

乔木,高达15米;树皮近光滑;小枝褐色,有软毛。树皮灰褐色,不规则薄鳞片状剥离,名称: 榔榆
类别: 乔木
科名: 榆科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