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酸枣树种植

野酸枣树的种植和栽培技术

  酸枣用时打碎。野酸枣以种子入药,含酸枣仁皂甙A和B、有机酸、蛋白质、β-谷甾醇、脂肪油等。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野酸枣树的种植和栽培技术,供大家参考。

  野酸枣树的种植和栽培技术

  繁殖与栽培:

  繁殖以播种为主,也可埋根繁殖。

  应用:

  南酸枣树干端直,枝叶茂密荫浓,对二氧化硫、氯气抗性强,良好的庭荫树、行道树和用材林树。种植5年,树高达5米,材积0.0064立方米/株,第10年树高达10米,材积0.022立方米/株,20年进入主伐期,材积0.10立方米/株。

  利用南酸枣果实可加工成酸枣糕、酸枣茶等系列绿色食品、饮料,目前已有不少厂家大规模生产,江西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用的原料(南酸枣),25%来自县内,10%来自县外省内,65%来自省外,原料供应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因素。由于野生南酸枣资源破坏严重,人工种植成为必定,县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几年的试验,通过嫁接不但可提早结果(嫁接苗第三年结果,实生苗第八结果)还矮化树形(嫁接苗4-5米高,实生苗15米以上)达到早产丰产目的种植50株(一亩)嫁接南酸枣,第三年开始结果,每株20斤以上,每斤0.6元,每亩产值600元以上。第八年进入盛果期,每株结果100斤以上,每亩产值3000元以上,经济效益较好,特别适合山区农村,农村致富的好门路。

  酸枣仁治疗失眠偏方

  用酸枣仁、白米熬粥,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效果很好,且温和无副作用,特别适合体质虚弱的人喝。做法简单,取酸枣仁少许,生地黄少许,粳米或白米偏多,酸枣枣仁、地黄水煎取汁,入粳米煮粥食用即可。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二升,甘草50克,知母100克,茯苓100克,芎穷100克。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二升,甘草50克,知母100克,茯苓100克,芎穷100克。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枣树的营养价值

  红枣别称枣子、大枣、刺枣、贯枣等,为鼠李科枣属落叶小乔木,原产中国,现亚洲、欧洲和美洲常有栽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P,除供鲜食外,常可以制成蜜枣、红枣、熏枣、黑枣、酒枣及牙枣等蜜饯和果脯,还可以作枣泥、枣面、枣酒、枣醋等,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

  酸枣的食疗方

  酸枣粥

  原料:大米100克,酸枣仁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酸枣仁洗净捣碎,再加适量水捣至稀烂,用纱布将汁绞出。


南酸枣什么时候成熟?南酸枣怎么种
南酸枣,是一种天然的野生果子,虽然名字中含有枣但是并非是枣科属性。那么,南酸枣什么时候成熟?南酸枣怎么种?
南酸枣什么时候成熟
南酸枣是一种含有极高营养价值的枣,南酸枣树从上到下混身是宝,虽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南酸枣并不多见,但是你可能在某些养生节目上见过南酸枣的身影,南酸枣是为数不多的良好食疗养生食材之一。

南酸枣又名四眼果、化郎果、鼻涕果,为漆树科植物酸枣树。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南酸枣的果核较大且非常坚硬,因其顶端有五个眼,自古以来就象征着“五福临门”的意思。核果椭圆形或倒卵形,成熟时黄色,中果皮肉质浆状,花期4月,果期8-10月。

南酸枣采收时,要求果实成熟度达90%以上,果实的果皮呈黄色,果实的硬度微软,成熟度达不到要求的果实要进行堆放催熟。

南酸枣9——10月果熟,当果皮由青变黄时敲落或自然掉落后拾取,堆放沤烂,搓洗去果肉,凉干混沙藏。

南酸枣怎么种
五眼果可以种。生于海拔300——2000米的山坡、丘陵或沟谷林中。南京有引种。垂直分布多在海拔1000米以下,上限1600米。喜光,要求湿润的环境。对热量的要求范围较广,从热带至中亚热带均能生长,能耐轻霜。

生长快、适应性强,性喜阳光,略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适生于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不耐涝。浅根性,萌芽力强,生长迅速,树龄可达300年以上。

每50公斤果实出种子15公斤左右,千粒重2250--3000克,发芽率60--90%。

育苗:分播种和埋根两种,以播种为主。选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壤为圃地,每亩施腐熟栏肥1000公斤。12月至翌年3月播种,播前用50℃温水浸种1~2天。每亩播种40公斤,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播种时种孔朝上,播后覆土厚度为3厘米。当幼苗展现第一对真叶时,选阴天结合间苗进行补株移栽。7月上旬后苗木进入生长旺盛期,应每隔15天开沟深施化肥1次,可结合雨后松土进行。8月中旬停止施氮肥,以控制苗木后期疯长,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10月中下旬苗木停止高生长。1年生苗高1米以上,地径1~1.5厘米,亩产苗7000~8000株。

埋根育苗:选播种苗起苗后径粗在0.8厘米以上的主侧根,截成12厘米长的插穗,直插,覆土厚3厘米封成小丘。当种根不定芽萌发后扒平封土,萌条长成6厘米左右时除蘖留1根壮条养成主干。培肥管理如播种苗。当年苗一般略高于播种苗,侧根更发达。

造林:南酸枣以植苗造林为主。造林宜在3月上旬进行,做到随起苗,随造林为好。用截干造林可相应提高成活率,并有利于培养成直立主干。

整地方式:根据立地坡度大小、土壤流失情况,一般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造林采用带状整地;坡度小,地势比较平缓提倡块状整地,挖大穴(60×60×40cm)造林。

造林密度:根据营造目的和经营水平、立地条件而定。作为短轮伐期菇木林可采用1米×2米或1.5米×2米,如培育大径材可用2米×2米或2米×3米,也可与杉木、杜英等其他树种营造混交林。

年度管理:幼林郁闭前,每年中耕除草1~2次,第1次在5~6月树木年生长高峰到来之前进行,并结合中耕除草施化肥1次,第2次在7~8月进行,有条件的结合施一次追肥。连续抚育3年、郁闭成林。

间伐期:根据林分生长状况,当郁闭度达0.9~1时,树高生长减缓,林木个体间出现分化时开始第1次间伐。南酸枣纯林一般造林后第5年进行,砍去部分生长不良和过密的树木,为留下的树木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条件。间伐强度为20~30%,为培育大径材2~3年后郁闭度又恢复到0.9~1时,应进行第2次间伐,最后每亩保留30~40株。

主伐期:根据经营目的和该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确定主伐期。作为短轮伐期菇木林栽培,南酸枣密植造林、集约经营条件下,7~8年主伐每亩生物产量1万公斤以上。伐后进行萌芽更新。培育大径材用材林20~25年主伐。
南酸枣糕好吃吗
好吃,还很有营养。 南酸枣糕,选用特有的天然野生南酸枣为原料,采用特殊的工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果胶、氨基酸、钙、铁、锌、葡萄糖等营养成分。果味浓郁、嫩糯细腻、口感独特。
五眼果怎么种
南酸枣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Hog Plum)
别名:酸枣、山枣、五眼果、羊天子,Axillary Southern Wildjujube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南酸枣属 Chperospondias
本地品种树木
落叶大乔木
高8—20米,生长迅速,年生达1.5米,胸径2cm.喜光性,深根性,水平根发达.在瘠薄的砾质土壤上也能生长
树干通直,树冠宽大. 树皮为深褐色及有纵裂呈片状剥落,枝紫黑色,有红褐色皮孔
叶: 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20-30cm,叶轴被微柔毛. 小叶7-15片对生,4x10cm,纸质,成广椭圆形至长圆形,顶端长渐尖,基部不等而偏斜,背面脉腋内有束毛;小叶柄长5—12毫米
花: 4月, 杂性,雌雄异株,细小,红色,靠蜜蜂传闻花粉.雄花和假两性花(不育花)花瓣淡紫色,3—4mm,组成长4—12厘米的圆锥花序,萼杯状,5裂,裂片钝;花瓣5,常略反折或伸展;雄蕊10,在雄花中伸出,假两性中短於花瓣; 雌花较大,单生於枝条上部叶腋,子房5窒,花柱5.分离
果: 9—11月, 核果椭圆形或近卵形,2x2.5cm.两端圆形,成熟时黄色;种核木质坚硬,顶生5孔,故称「五眼果」难破碎,内有长圆形的种子5枚
野猪及食草食物吞食
木材纹理通直,花纹美观,心材红色,易加工。耐水湿,耐腐朽,可食或酿酒,并可入药。
乾燥成熟果实,药名:广枣
性味: 甘、酸散、微,平. 行气活血。养心安神,消食。解毒。醒酒·杀虫,用於气滞血瘀,心跳气短,食滞腹痛,酒醉
根和叶治消化不良;根皮和树皮治水火烫伤有显效,亦治疮疡溃烂

图片 :
http://www.hkwildlife.net/redirect.php?tid=9166&goto=lastpost
五眼果可以种吗,怎么种啊?
五眼果可以种。生于海拔300~2000米的山坡、丘陵或沟谷林中。南京有引种。垂直分布多在海拔1000米以下,上限1600米。喜光,要求湿润的环境。对热量的要求范围较广,从热带至中亚热带均能生长,能耐轻霜。

生长快、适应性强,性喜阳光,略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适生于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不耐涝。浅根性,萌芽力强,生长迅速,树龄可达300年以上。

五眼果一般指南酸枣。南酸枣的果核较大且非常坚硬,因其顶端有五个眼,自古以来就象征着“五福临门”的意思。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干挺直,树皮灰褐色,小枝粗壮,暗紫褐色,具皮孔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花杂性,异株;雄花和假两性花淡紫红色,排列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状圆锥花序,雌花单生于上部叶腋内;核果椭圆形或倒卵形,成熟时黄色,中果皮肉质浆状,花期4月,果期8-10月。

南酸枣又名四眼果、化郎果、鼻涕果,为漆树科植物酸枣树。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

南酸枣为较好的速生造林树种。树皮和叶可提栲胶。果可生食或酿酒。果核可作活性炭原料。茎皮纤维可作绳索。树皮和果入药,有消炎解毒、止血止痛之效,外用治大面积水火烧烫伤。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