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林场刺槐无性系6号

刺槐有哪些变种类型?

刺槐变种、类型有:无刺槐:树冠开扩,树形扫帚状,枝条硬挺而无托叶刺。球槐(伞槐、球冠无刺槐):树冠呈球状至卵圆形,分枝细密,近于无刺或刺极小而软。小乔木。不开花或开花极少。粉花刺槐:花略晕粉色。其他:我国在山东省用于绿化的有:细皮刺槐、疣皮刺槐以及箭杆刺槐等。1997年我国从韩国引进多倍体刺槐五个无性系:宽叶饲料型、宽叶饲料矮化无刺型、生柱型、速生板材型和速生无刺型。1999年又从匈牙利引进8个优良刺槐无性系,包括速生用材和蜜源两个类型,它们均具有速生、叶大、条粗、枝密的特点。


刺槐有哪些特征?

(black locust)

学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叶似槐树,枝条上有托叶刺,故名刺槐。蝶形花科,刺槐属(该属约20种,原产北美洲温带及亚热带,现世界各地都有引种。中国引入3种)。

形态和用途

落叶乔木,树高25米,胸径达1.1米。树皮深纵裂至浅裂。小枝光滑,褐色。无顶芽,柄下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9,长1.5~4.5厘米,两面平滑无毛,对生或近对生,全缘,有小托叶;在总叶柄基部常有大小、软硬不相等的2托叶刺。总状花序白色,有香气,腋生,花序轴细而下垂。荚果扁平,带状长椭圆形,长4~10(20)厘米,沿腹缝线有窄翅。种子扁肾形,褐绿色、紫褐色至近黑色,具淡色的斑纹。4~5月开花,荚果7~9月成熟。在中国有两个栽培变型:①无刺槐〔R.pseudoacacia L.f.inermis(Mirb.)Rehd.〕:树冠开阔,扫帚形,整齐美观。枝条硬挺,无刺。②球冠无刺槐〔R.pseudoacacia L.f.umbraculifera(DC.)Rehd.〕:分枝细密,树冠能自成卵圆形,耐修剪。枝条无刺,或刺很小、很软。不开花或极少开花,几无果实。

材质坚重,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均很高。耐腐,耐水湿,刨面有光泽,花纹美观,为桩木、坑木、枕木、农具、车辆、工具把柄、运动器材、地板及海带养殖等优良用材。枝桠、木材、树根易燃,火力旺,为上等薪炭材。叶子含多种营养成分,为优良的饲料和肥料。刺槐花是优良蜜源,且含芳香油。树皮纤维强韧,有光泽,易漂白和染色,供造纸编织、制绳用。刺槐保持水土能力很强,还能改良土壤,增加团粒结构和有机质。

(李建文 许慕农)

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刺槐原产美国东部的阿伯拉契亚山脉和奥萨克山脉(Appalachian and Ozank Mts.)。在清光绪三至四年(1877~1878),中国驻日使馆副使张斯桂寄树苗给左宗棠栽植于南京。20世纪初,从欧洲(德国)大量引种,在山东青岛和胶济路两侧的丘陵、河滩造林。以后逐步扩展到华东、华北、西北及辽东半岛等地。刺槐在中国栽植的北界大致在辽宁的铁岭、沈阳,河北的承德、张家口,宁夏的银川一线;西北至新疆的石河子、奎城、伊宁、阿克苏、叶城、和田;西达青海的西宁;西南至四川雅安、云南昆明;南到广东、广西;东至辽宁丹东、山东烟台、江苏省北部沿海及台湾省。即北纬23°~46°、东经81°~124°的广大区域内都有栽植。在长江以南,多为零星栽植。在北纬32°~37°(沿海可到40°)、东经108°~124°之间的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和黄土高原背风沟谷、土石山坡中下部,及山沟、细沙地、轻盐碱地、河流两岸的河漫滩、滨海沙滩和堤坝都是刺槐最适生的地区。栽植区的海拔高度最高极限:甘肃临洮县2100米,山西中南部1400米,陕西延安1600米,河北张家口1000米,山东1000米,安徽、江苏500~700米以下。

刺槐是暖温带树种,适生于年平均降水量6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0~14℃的气候,在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年平均气温6~9℃,绝对最低气温-24~-26℃,河滩、背风沟谷里的刺槐林也能正常生长,但在干瘠的山坡、梁峁等地,树形低矮,树干弯曲、多杈。在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年平均气温6℃以下,绝对最低气温超过-26℃的地方,不能长成大树,地上分年年冻死,年年萌条,呈灌木状。栽植在风口的刺槐,生长缓慢,且易发生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刺槐根系发达,吸收面广,有较强的耐旱力。刺槐对水分很敏感,在黄海、渤海的滨海细沙地,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的河漫滩、沟谷、渠路边、堤坝等地表现出速生的特性。干形通直圆满,一般8~12年即可长成小径材,15~20年长成中径材。但不耐涝,死水潴积1~2天即被涝死,地下水位不足1.0米的地方,烂根率高达45~70%,枯梢严重。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土、壤土、粘土,甚至多年矿渣堆和页岩风化的石砾上都能生长,但是在干瘠的中沙地和结构不良的粘土地上生长缓慢,树形低矮。在酸性土、钙质土壤及含盐量0.3%以下的盐碱土都可以正常生长,在疏松、湿润、肥沃的细沙地及壤土地上生长最快。根有根瘤,可把空气中的氮固定到土壤中。刺槐喜光性强,不耐庇荫。树高速生期大多数出现于2~6年间,少数在6~10年间,最大连年生长量1.5~2.0米。直径生长的速生期在3~15年,最大连年生长量1.0~3.0厘米。材积速生期出现在12~30年间,最大连年生长量0.00173~0.05093立方米。

(许慕农)

育种

刺槐育种的主要目标是速生和改良干形。刺槐在其原产地及欧洲各国不是主要造林树种,育种工作较少,但各国林学家早已注意了刺槐种内变异的存在。有记载的优良类型有:①塔形刺槐:侧枝直立,树冠呈尖塔形;②桅杆刺槐:生长快,主干通直,结种少;③观赏刺槐。此外,匈牙利选出产蜜多和开花晚的优良类型。中国的刺槐育种自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主要是选择育种。良好的表现型有“箭杆刺槐”(主干高大通直)、“石林”等优良无性系,单株材积超过对照30%,已大面积推广。

(庞金瑄)

造林技术

①采种:要在15~20年以上的健壮树上采种。荚果赤褐色,果皮干枯状即可采集。由于豆荚螟、种子小蜂及种子麦蛾的为害,要提早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种。荚果采集后,摊在地上日晒,碾压脱粒或脱粒机脱粒,除去果皮、秕粒及杂物,取得纯净种子,装入袋内干藏。荚果出种率10~20%。种子千粒重21.8克。②育苗:选择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沙壤土作苗圃。盐碱地要选用含盐量在0.2%以下,地下水位1.0米以上的地方育苗。不可用蔬菜地作苗圃。结合整地用硫酸亚铁粉进行土壤消毒。刺槐种皮厚而坚硬,透水性差,有很多硬粒种子,必须采用多次热水浸种。先把90~100℃的开水倒入缸中,然后倒入种子,边倒边搅动,一直到水不烫手为止,浸泡一昼夜,用黄泥浆水把吸水膨胀的种子漂出来,剩下来未吸水的硬粒用上法继续浸种,最后剩下的硬粒种子放在细眼铁筛内,再把铁筛放入热水锅中约10秒钟,迅速摇动铁筛,使种子受热均匀。提起铁筛把种子倒入凉水中,浸泡一昼夜,绝大多数种子均可吸水膨胀。将吸水膨胀的种子混沙,放在背风向阳的沙坑中或草袋内、缸内(盖草帘)催芽,每天喷水和搅动
1、2次,1/3的种子裂嘴时即可取出播种。春播约在清明前后,春旱严重的地方改在雨季播种,盐碱地在雨季后期(8月中下旬)播种。宽幅条播(沟宽10厘米,沟深2~3厘米),每公顷用种量37.5~60公斤。也可以起苗后培养根蘖苗及袋接繁殖优良类型。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除治种蝇、金龟子、大象?、立枯病、炭疽病。对侧枝旺盛的苗木,夏季摘心或打掉部分叶子,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及时间苗,一般苗木每公顷留12~15万株,“四旁”植树大苗每公顷留3~6万株。③造林:平原地多采用穴状或带状整地,深度0.6~1.0米;山地用窄幅梯田、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和穴状整地,深度0.4~0.6米;盐碱地则修筑台田、条田和开沟筑垄等整地方法(见造林地整地)。带干栽植大多在“惊蛰”到“清明”芽苞刚裂开露绿时,苗木越是高大,造林时间越应晚些。截干栽植留干高度1~3厘米,在秋冬季或早春,干不能露出地面,埋土高出根颈2~3厘米,不可太深。栽植后要浇水,否则要将土壤踩实或砸实。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每公顷栽植3300~4950株,中等立地条件的用材林每公顷栽植2490~3300株,立地条件好,集约经营的速生丰产林1665~1995株。刺槐顶芽萌发力弱,每年由侧芽抽出壮条代替顶梢,因此稀植的刺槐枝杈多,干形不通直圆满。幼林保持较大的郁闭度(0.7左右),可培育出优良干形。刺槐是优良的伴生树种,可与多种杨树、旱柳、泡桐、白榆、苦楝、麻栎、臭椿、油松、侧柏及紫穗槐等混交。除了在平原地与欧美杨单行混交外,与其他树种均作带状(4~6行)或块状混交,如刺槐抑制其他树种生长,亦可提早采伐或平茬成灌木状,以庇护地面。④抚育管理:造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修枝、疏伐和防治病虫害。修枝可在秋、冬、早春或麦收前(5月)进行。刺槐林开始疏伐的时间大约在造林后4~6年。在同龄纯林中采用下层疏伐方法(见疏伐),在平原地株行距整齐的林分,多采用机械疏伐方法(见疏伐),在异龄萌蘖林及异龄混交林中,采用上层疏伐法或综合疏伐法(见疏伐)。生产小径材的林分主伐龄可定在10~15年,中径材的林分主伐龄可定在20~30年。速生丰产林可定在10~15年主伐。主伐后可进行萌蘖更新,雨季前把根株挖出来,促使根蘖多萌发,苗木生长旺盛。采伐的第二年早春定株,每公顷保留2490~3300株。

主要病虫害有豆荚螟、刺槐种子小蜂、种子麦蛾、八小皱蝽、大象?、刺槐蚜、刺槐尺蛾、刺槐谷蛾、窜皮虫、紫纹羽病、刺槐烂皮病等。

(许慕农)

刺槐尺蛾

(李宽胜)

学名:Napocheima robiniae Chu。鳞翅目,尺蛾科。雄蛾体棕褐色,长14~17毫米,翅展33~42毫米;触角双栉状,轴灰白色,栉棕色,长约为触角的1/3;胸、腹部深棕色,具长毛;前翅棕黄色,外线与内线间色更深,形成一弯曲的中带,前宽后窄,外线外缘间有灰黄线,中室上有一小黑点;后翅灰黄色,中室上有一黑点,点外有两条灰黑横线。雌蛾棕褐色,体长13~19毫米,翅退化。(见图)分布中国陕西。为害刺槐、香椿、臭椿、黄栌、漆树、杜仲、银杏、苦楝、皂荚、白蜡树、核桃、枣、苹果等。一年1代,以蛹在土茧内越夏过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羽化盛期,4月下旬羽化结束。3月上旬始见卵,产卵期与成虫发生期基本一致。4月初卵开始孵化,中旬进入盛期,下旬孵化结束。5月中旬幼虫开始老熟,下树入土作茧,经30~50天的前蛹期,于7月下旬全部化蛹越夏过冬。成虫耐寒性强,地表解冻便羽化出土,傍晚到22时外出活动。雄蛾有趋光性。雌蛾羽化后沿树干爬至树梢,与雄蛾交配产卵。卵排列成行,堆产于1年生枝梢的阴面。卵期一般10~12天。每雌产卵平均462粒,最多920粒。雌蛾寿命4~5天,雄蛾3~4天。幼虫共6龄。1~3龄幼虫食量较小,抗药力弱;4龄起食量猛增,抗药力增强,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随风扩散的习性。防治方法:设灯诱杀雄蛾;雌蛾临羽化前,在树干基部绑塑料薄膜,阻隔雌蛾上树产卵,并将阻隔带下面的卵块于孵化前处理;保护和利用天敌;1~3龄幼虫期,喷白僵菌等菌剂、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施放烟雾剂。

刺槐尺蛾成虫


在海边能存活的北方植物
盐碱地只适合种植耐盐碱的牧草,如沙打旺、黑麦草及籽粒苋等。在林场或果园种植牧草,则必须选择喜阴品种,如紫花苜蓿、三叶草等。中性偏碱土壤, 适合种植红三叶、白三叶、鸡脚草等牧草。 低洼盐碱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之强烈蒸发,盐分不断积累于地表,水文、地质条件恶化。因此在低洼盐碱地造林,要慎重选择树种。 乔木树种 刺槐。刺槐的根可直接固定氮素,是沙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但不宜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种植。 垂柳。喜生活在湿地和水边,中度耐盐碱,可作盐碱地重要防护林树种。 旱柳。是沙碱地速生树种之一,耐水湿,适宜在轻度硫酸盐土地上生长。在涝碱相随地区的河渠两侧及盐碱洼地可种植,宜作为先锋树种及薪炭林。亦是农田防护林的良好树种。 臭椿。生长迅速,为盐碱地初期造林的先锋树种,并可护岸防风。可在渠道两侧及地势较高处的道路两侧种植。 苦楝。耐盐力仅次于刺槐,能在干燥瘠薄的盐碱地上生长,虫害少、生长快、萌芽力强。 毛白杨。在肥沃湿润的地方生长良好,在轻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并能耐短期水淹。适宜做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以及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杂交杨。如中林46杨、69杨等,在土壤含盐量0.5%、常年地下水位低于1米、雨季有积水的情况下生长正常,为用材林、防护林、四旁绿化的良好速生树种。 白榆。较耐盐碱,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4%时生长良好。可做材林、农田防护林及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桑树。耐盐、耐水性都很强,可在农田防护林两侧种植。 梨树。为耐寒、耐涝、中度耐盐性果木树种之一,如用杜梨作为嫁接梨树的砧木,耐涝碱性更强。能在含盐量0.6%的土壤上生长。 杏树。为最耐盐碱性果树之一。 枣树。对土壤的要求不严,除沼泽地和重碱性土地外,均可栽培。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对地下水位的高低也无严格要求,甚至在积水30厘米~70厘米,历时30天的情况下生长仍无明显影响。 泡桐。适宜沙碱地生长,主要作为农田防护林,但怕水淹,不耐湿。 灌木树种 紫穗槐。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可做盐碱沙地区防风林带中的低层林木,在土壤含盐量0.4%时生长良好。 白蜡条。能在含盐量为0.2%~0.5%的低湿土壤上生长。可做四旁绿化树种及培育白蜡干。水淹多天仍能成活生长。 怪柳。耐旱、耐瘠,高度耐盐碱,可防风、固沙、护岸,盐碱地区各级渠道两侧及草木不生的盐碱地皆可栽种。 杞柳。落叶灌木,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轻度盐碱,可固沙护岸。适宜在轻度盐碱湿地,河滩碱地、平原坡地、沙碱荒地种植。
灰椋鸟的教材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有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