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榆生态习性

榆树的习性是什么?
榆树的习性:
别称为白榆、家榆,学名为UlmuspumilaL.。喜光肢祥,耐寒,抗旱,能适应干凉气候。
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湿,
但能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生长较快,30年生树高可达17米,胸径可达42厘米。
寿命可长达百年以上。萌芽力强、耐修剪。主根深,侧根发达,悔铅抗风、保土力强。
对烟尘及氟化历前搏氢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
白榆有哪些特征?

(Siberian elm)

学名:Ulmus pumila L.。又称榆树、家榆。榆科,榆树属。

形态和用途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具不规则复锯齿及单锯齿,无毛或下面脉腋簇生柔毛;叶柄长2~6毫米。花簇生。果近圆形或倒卵状圆形,长1~2厘米,熟时黄白色,无毛,果核位于近中部。花期3~4月,果5月成熟。

榆树木材纹理通直,花纹清晰、美丽,略硬,比重0.57~0.66,有弹性,耐湿,耐腐,力学性能良好,可作车辆、枕木、建筑、农具、家具等用材。枝桠可作烧柴和编织材料。嫩叶可食,可作饲料。树皮纤维坚韧,可制绳或人造棉;并含有粘液物质,是制线香和蚊香的粘合剂。种实可榨油食用。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在以二氧化硫、铅、氯气为主污染物的厂矿区域内栽植榆树,能收到良好的净化空气的效果。

(唐午庆)

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中国的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及华中均有分布。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甘肃中部黄土高原在2100~2400米竖誉,秦岭、祁连山达2500米。

喜光,在全光照下其生长量最高。能耐炎热和高温,抗寒性强。对气温的适应变幅很大,在榆树分布区,年绝对最高、最低温差达97.6℃(47.6~-50℃),年积温1600~3200℃,生长期为213~268天。榆树在中国分布范围内,以东部湿润区(包括华北平原、东北东部、淮北平原)年降水量500~700毫米的地方,生长迅速,树体高大;中部半湿润区次之;西部干旱和半干旱的荒漠和荒漠草原,年降水量少(为200~500毫米以下),榆树仍能正常生长。喜肥沃土壤但又能耐瘠薄。耐盐力较强,一般在氯化物盐土(滨海盐碱土)上能耐含盐量0.35%;在苏打盐土上能耐可溶性盐0.38%;在硫酸盐土(内陆盐碱土)上能耐含盐量0.6%。榆树生长快,寿命长,一般20~30年成材。

(张敦伦)

育种

培育速生、干形通直、抗虫害的良种是榆树育种的主要任务。德国人克劳赫(M.Klotzch)于1845年进行了U.campestris和U.effusa杂交试验,杂种8年生时,高、粗生长比亲本大1/3。20世纪初在荷兰首先发现了榆树荷兰病,迅速蔓延到欧美各国。荷兰于1926年开始抗病育种,已选出几个抗病品种,美国近年做友来也通过杂交,选出了抗病速生的优良系号。在苏联根据对榆树荷兰病的抗性,将榆属树种分为高度感病、感病、弱度感病、抗病和高度抗病五类,而白榆的中亚生态型则是唯一高度抗病的。

中国榆树选择和杂交育种始于70年代,已评选出了一批优良无性系,单株材积比对照大30%以上。榆树容易无性繁殖,优良无性系增益又大,因此选育优良无性系是榆树的重要途径。榆树的无性繁殖可采用嫁接、嫩枝扦插和播根育苗。杂交育种也获得一些成果,如中国山东林校从白榆×毛果旱榆组合中选出的鲁榆(杂)1号无性系,树冠窄,主干圆满通直,生长快,单株材积超过对照50%,已用于生产。

中国于1980年组织了全国白榆种源试验,经6年试验结果表明:①白榆树高、胸径、侧枝长度、树干通直率与原产地纬度呈显著相关,与经度关系不大;②各种源生长力差异极大;③越冬性差异较大,如黄河中下游种源引到黑龙江省和新疆,枯梢较严重。

(庞金瑄)

造林技术

①采种:榆树4~5年生开始结实,8~10年即进入结果盛期,结实无大小年之分。翅果4~5月成熟,呈黄色。成熟后约3~4天开始脱落,可人工上树摘采或击落后扫集。采集后要在通风处阴干,以余胡段备播种或贮藏。种子千粒重5~8.2克。发芽率70~85%。在密封低温(5℃以下)条件下贮藏,1年后,种子发芽率仍可保持70%左右。②育苗: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做育苗地,切忌低洼易涝地。圃地要深翻30厘米,细整,施足基肥,多用床式育苗,也可用大田式育苗。一般采用条播,条距25厘米,播幅5厘米,沟深2厘米。撒种后覆土约0.5厘米,以不见种子为度,然后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一般3~5天发芽出土,10天左右可出齐。播种量每公顷翅果20~22.5公斤。1年生苗,苗高1~1.5米,地径0.5~1厘米,每公顷22.5~27万株。2年生换床移植苗,高2.5~3.0米,地径1.3~2厘米,每公顷6.75~9万株。在盐碱地要选择0~60厘米土层内含盐量不超过0.2%的轻度盐碱土育苗。要秋整地,施足基肥,躲过春旱,待
6、7月份下过第一场透雨后,抢墒播种。播种量每公顷30~38公斤。采用大垄双行条播,条宽3厘米,条深3~5厘米,条距20厘米,覆土0.5~1.0厘米,稍加镇压。当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开始间苗,苗高5~6厘米时定苗,每公顷均匀留苗45万株左右,间苗后适当灌水。幼苗生长阶段要经常松土除草,于6~8月间结合灌水追肥。③造林:营造用材林要选用品质优良的大苗造林。选择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的深厚肥沃、水分充足的壤土和粘壤土,进行大坑整地(80厘米见方)。初植密度每公顷1200~1650株,3~4年后林分郁闭,采用下层抚育伐,也可采用每公顷405~600株的密度,一次定植。榆树与刺槐带状或行间混交能促进林木生长。营造农田防护林可用2~5行榆树构成的窄林带,亦可与窄冠型杨树或紫穗槐、沙枣等灌木混交,构成稀疏、低度通风结构的林带。当林分郁闭后,即多次间伐,间伐强度按材积计算一般不超过15~20%。榆树胁地较重,可在护田林带的边行合理配置其他胁地轻的树种,并挖截根沟,以减少榆树林带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干旱草原造林,要选择水流汇集的丘间滩地、宽浅凹地、沿河阶地等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及沙性母质的土壤。提前两年整地,深耕30~40厘米,以利蓄水保墒。选用根系发达的壮苗,按1~1.5米株距、3~4米的行距,秋季造林。造林前进行土壤改良。在地下水位1米左右的低洼地修建台田,在常年地下水位深于1.5米的地方,修条田以提高栽树部位的高度。在地势较高的碱荒地上,无排水系统,可沟洫围田,蓄积雨水天然淋洗,促进土壤脱盐;在内陆盐碱地适当深栽,滨海盐碱地适当浅栽。初植密度每公顷3300~4950株为宜。榆树与紫穗槐行间混交,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防止返盐。黄土高原地区,应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坡脚和坡的下部,侵蚀沟底部造林。要在头年雨、秋季采用反坡梯田整地,深度40~60厘米。按1.5株距、1.5~2.5米的行距栽植。可与刺槐、紫穗槐等进行带状或行间混交。④抚育管理:造林后2~3年进行松土除草。林木在7~8年郁闭时开始间伐,伐后郁闭度保留在0.6左右。

主要虫害有榆绿叶甲(亦称榆兰金花虫)、榆黄叶甲、榆紫叶甲、榆尺蠖、榆四条绵蚜、榆毒蛾、榆绿天蛾、榆木蠹蛾、蒙古木蠹蛾、光肩星天牛等。

(张敦伦)

参考书目

张敦伦等:《白榆》,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榆树长什么样 榆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及药用功效
榆树(学名:UlmuspumilaL.):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称,为榆科落叶乔木,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小枝无毛或有毛,无膨大的木栓层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州灶卵圆形。叶椭圆状卵形等,叶面平滑无毛,叶背幼时有短柔毛,后变无毛或部分脉腋有簇生毛,叶柄面有短柔毛。花先叶开放,在生枝的叶腋成簇生状。翅果稀倒卵状圆形。花果期3-6月(东北较晚)。

【榆树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干直立,枝多开展,树冠近球形或卵圆形。树皮深灰色,粗糙,不规则纵裂。单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缘多重锯齿。花两性,早春先叶开花或花叶同放,紫褐色,聚伞花序簇举迹历生。翅果近圆形,顶端有凹缺。花期3~4月;果熟期4~5月。

【榆树地理分布】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本地区有自然分布。过去农村绿化应用较多,城市内一般用于庭园、工厂绿化。近年来,基本不用于绿化造林,且自然种质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数量锐减。

【榆树生态习性】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适应性很强。根系发达,抗风力、保土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快,寿命长。不耐水湿。具抗污染性,叶面滞尘能力强。

【榆树育苗栽培】主要采用播种繁殖,也可用分蘖、扦插法繁殖。播种宜随采随播,千粒重7.7克,发芽率65%~85%。扦插繁殖成活率高,达85%左右,扦插苗生长快。管理粗放。

【榆树来源】榆科榆属植物榆UlmuspumilaL.,以果实(榆钱)、树皮、叶、根入药。榆钱,春季未出叶前,采摘未成熟的翅果,去杂质晒干。树皮,剥下树皮晒干,或夏秋剥下树皮,去粗皮,晒干或鲜用。叶,夏秋采摘,晒干或鲜用。根皮秋季采收。

【榆树性味归经】

榆钱:微辛,平。

皮、叶:甘,平。

【功能主治】

榆钱:安神健脾。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白带。

皮、叶:安神,利小便。用于神经衰弱,失眠,体虚浮肿。内皮: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榆钱:1~3钱;皮、叶3~5钱。接骨以内皮酒调包敷患处,止血用内皮研粉撒布患处。

【备注】(1)同属下列植物,在不同地区均供药用。榔榆(蚊榔树、正搜鸡瘤、小叶榆、秋榆)UlmusparvifoliaJacq.;红榔木(毛白榆、棉榔树)UlmuspumilaL.var.pilosaRehd.;滇榆(常绿榆、披针叶榆【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榆树病虫害】虫害主要有榆紫金花虫、榆天社蛾、榆毒蛾、黑绒金龟子等。

【榆树绿化用途】榆树是良好的行道树、庭荫树、工厂绿化、营造防护林和四旁绿化树种,唯病虫害较多。木材直,供房屋、家具、农具等用;果、树皮和叶入药,能安神,治神经衰弱、失眠;嫩果和幼叶食用或作饲料;树皮可作蝇索;也是抗有毒气体(二氧化碳及氯气)较强的树种。植物体含beta-固淄醇、植物醇,豆淄醇等多种淄醇类及鞣质,树胶,脂肪油。播种繁殖,成熟果实随采随播。
榆树有什么样的生态习性?
榆树属于阳性树种,喜光,对生长气候和土壤环境要求都不是很严格,是适应性很强的一种植物树种。榆树本身根系很发达,生长速度快,寿命也比较长,在加上它的耐旱性和强胜的生命力。榆树具有很强的抗风保土作用。
榆树有什么生长习性?
喜光,耐寒,抗旱,能适应干冷气候。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石灰性冲积土及黄土高原上生长较快,在干燥瘠薄土壤及沙丘地也能生长,耐轻盐碱,不耐水湿。主根、侧根均发达,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快,寿命长。
榆树有什么特点?
榆树是榆科植物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在中国几乎随处可见,只是品种各不相同。在榆属植物中,白榆在造林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流两岸、山坡和田野。榆树喜光,对气候适应性很强,同时对土壤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榆树根系很深,生长速度快,在土层深厚肥沃,水源充足的砂壤地生长极快,长势也很好。除此之外,榆树抗城市污染能力也很强,尤其对氟化氢及烟尘有较强的吸收性。榆树经常被植在庭院里或者是道路两旁,不仅能够提供很好的遮凉庇荫场所,还有良好的绿化吸尘效果。榆树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它的树干笔直,是很好的家具用材;结出的果实和树叶、树皮都可入药,有效缓解神经衰弱和失眠症状,常被人们用来安神;如果把树皮剥下来,还可成为结实耐用的绳索……
榆树的形态特征
榆树,又被称作是榆钱、白榆、春榆等,树身高达25米以上,树干笔直,树冠多呈球形或卵圆形,是落叶乔木树种。榆树的树皮很粗糙,还有不规则的裂纹;树叶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春季会开出紫褐色的花,状似喇叭;果实接近圆形。
榆树的地理分布
榆树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地区都有自然分布。过去许多庭院都种植有一两颗榆树,用来遮凉庇荫;城市也经常把榆树植在道路两旁,起到绿化和吸尘的作用。但随着自然物种的不断锐减,榆树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榆树的生态习性
榆树属于阳性树种,喜光,对生长气候和土壤环境要求都不是很严格,是适应性很强的一种植物树种。榆树本身根系很发达,生长速度快,寿命也比较长,在加上它的耐旱性和强胜的生命力。榆树具有很强的抗风保土作用。
榆树的育苗栽培
榆树主要采用粗放式管理,其繁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压法。高压法繁殖多作为商品盆景使用。第二种繁殖法是插根法。这种方法成活率非常高,生长速度也很快。一个月左右,便会萌芽生长。经过常规性管理,第二年移植间种。每年在小寒到大寒期间挖掘榆树时,截剪下根条(不论大小),即时栽插在充分疏水透气的泥中即可。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