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公分七叶树

云南七叶树
云南七叶树,学名:Aesculus wangii Hu ex Fang

科名:七叶树科 Hippocastanaceae

保护等级:Ⅲ

现状:渐危种。由于石灰岩山地森林遭到采伐后,生境日益恶化,其果实成熟落地后易遭受啃食,更新困难,已处于临近濒危的境地。

保护措施:云南西畴小桥沟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应列为保护对象,并大力引种栽培。

落叶乔木,高15-20米;小枝粗壮,疏被柔毛,皮孔明显,长圆形,白色。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11-17厘米;小叶5-7,纸质,椭圆状披针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长14-19厘米,宽5-8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突尖的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疏被平贴柔毛或沿叶脉被柔毛;小叶柄长4-7毫米。圆锥花序顶生,长30-40厘米,被疏柔毛;花白色,直径1厘米,花梗长3-5毫米;萼片4,连合;花瓣4,倒匙形,长1.2-1.4厘米;子房密被褐色茸毛,3室,每室有胚珠2,花柱微弯。蒴果梨形或扁球形,直径6-7.5厘米,果壳薄,具瘤状突起,成熟时暗褐色,常3裂;种子近球形,直径6厘米,栗褐色,种脐大,占种子的1/2以上。4月发叶,5月开花,10-11月果实成熟,12月落叶。

分布区为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13-17℃,月平均温6-10℃,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为棕色石灰土,pH值4.6-5.5。云南七叶树系阳性树种,多零星混生于石灰岩山地半常绿阔叶林中,幼苗、幼树多半出现于林隙透光度较大的地方。耐旱,甚至在岩石缝隙中也能生长。但在砂页岩山地上罕见。

分布:云南(文山州、金平)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保护价值:云南七叶树是云南东南部石灰岩山地特有种。生长快,可作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其树冠圆伞形,花大叶美,是极好的行道树和庭园树种。
七叶树属是什么?

(horsechestnut)

(宋滋圃)

学名:Aesculus L.。七叶树科。本属约30余种,间断分布于东亚、南欧及北美南部。中国10余种,引种栽培2种。落叶乔木,稀灌木。树冠圆形。树皮灰褐色,不规则块状脱落。小枝圆柱状。芽大,顶生或腋生。掌状复叶,对生;小叶(3)5~7(9),有短柄,边缘有锯齿。花杂性,顶生圆锥花序,侧生为蝎尾状聚伞花序,花4~5数。蒴果1~3室,背裂。种子1~2,梨形。

七叶树(A.chinensis Bunge)因掌状复叶由7枚小叶组成而得名。又称娑罗子。中国特产。落叶大乔木,高达28米,胸径1.5米。树冠庞大。小叶5~7,倒卵长圆形或矩圆形,长8~16厘米,宽3~5厘米;侧脉13~17对,背面脉上疏被柔毛;小叶柄长0.5~1.8毫米。顶生总状圆锥花序,基径4~5厘米。蒴果倒卵形,无刺,顶端平;果壳干时厚5~6厘米。(见图)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产于中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秦岭有野生,其余多为栽培。中性树种,幼树喜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酸性土或溪边石砾土均能生长良好。深根性,萌芽力不强。种子、嫁接或压条繁殖。种子不能干贮藏,应随采随播,或拌沙低温贮藏翌年春播。为世界著名观赏树种之一。木材结构致密,作建筑、家具及工艺用材。种子含油脂31.8%,淀粉36.15%,可供工业用。种子可入药。

天师栗(A.wilsonii Rehd.)又称猴板栗。中国特产。落叶大乔木,高达25米。小枝幼时密被长柔毛。小叶5~7(9),长10~25厘米,宽4~8厘米,背面幼时密被灰色绒毛:侧脉20~25对;小叶柄长1.5~3厘米。花序基径10~14厘米,有浓郁香味。果壳干时厚1.5~2毫米。产于中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生于海拔1500米山地林中。经济价值同七叶树。

七叶树


杨树几月开花?

4月~5月

杨树一般是在4~5月份开花,有些是在3月底就开花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不同,开花时间受到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时间上有早有晚,有时会出现秋冬季节开花的现象。杨树的花属于柔荑花序,雌雄异株,没有花瓣,杨树花成熟后会开裂,蹦出种子来,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杨絮。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的落叶乔木,是一种常见的行道树,生长速度很快。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等地区,在我国分布很广泛。

形态特征:杨树的高度可达30米左右,树皮的颜色为灰绿色或灰白色,长枝叶的形状为阔卵形或三角形状卵形,短状叶通常较小,呈现卵形或三角形卵形。

繁殖方法:杨树一般是采取扦插育苗的繁殖方法。

品种分类:杨属品种分为五个派,分别是黑杨派、胡杨派、大叶杨派、青杨派、白杨派。

杨树一般是在4-5月份开花,有些是在3月底就开花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不同,有的地方气温回升快,温度偏高的话,开花时间就偏早,有的地区的开花时间会晚一些,开花时间受到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有时会出现秋冬季节开花的现象。杨树的花属于柔荑花序,雌雄异株,没有花瓣,雄花序长10-14厘米左右,苞片上约有10个尖头,花药的颜色为红色,雌花序长4-7厘米左右,苞片尖裂,边缘上长有长毛,杨树花成熟后会开裂,蹦出种子来,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杨絮,会借着风力四处飘荡。


这种植物叫什么
这个应该是秋风树。又叫重阳木。学 名:Bischofia polycarpa
  英文名:Java Bishopwood
  科属名:大戟科 Euphorbiaceae 重阳木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树皮棕褐或黑褐色,纵裂。全株光滑无毛,三出复叶互生,具长叶柄,叶片长圆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6-14厘米,宽4-7厘米,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钝锯齿,每厘米4-5个,两面光滑;叶柄长4-10厘米。腋生总状花序,花小,淡绿色,有花萼无花瓣,雄花序多簇生,花梗短细,雌花序疏而长,花梗粗壮,有2(稀至3)。果实球形浆果状,径0.5-0.7厘米,熟时红褐或蓝黑色,种子细小,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产地分布:为中国原产树种。浙江(金华林业基地)江苏(大丰林业基地)。两个地方有大量培育。江苏南北各地通常栽培作行道树和作庭园观赏树。华北地区有少量引进栽培。
  生态习性:暖温带树种。喜光也稍耐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深厚肥沃的砂质土壤,对土壤的酸碱性要求不严。较耐水湿,抗风、抗有毒气体。适应能力强,生长快速,耐寒能力弱。
  园林用途:树姿优美,冠如伞盖,花叶同放,花色淡绿,秋叶转红,艳丽夺目,抗风耐湿,生长快速,是良好的庭荫和行道树种。用于堤岸、溪边、湖畔和草坪周围作为点缀树种极有观赏价值。孤植、丛植或与常绿树种配置,秋日分外壮丽。根、叶可入药。种子含油量约30%,油有香味,可以食用,也可作润滑油;木树较坚硬,质重,是良好的建筑用材。
  繁育栽培:以种子繁育为主,混沙贮藏越冬,当年苗高可达50厘米以上。
  栽培要点:栽培土质以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日照需充足,幼株需水较多。不可放任干旱,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为20—32摄氏度。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