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汉松的资料,罗汉松和黑松有什么区别呢?

关于罗汉松的资料目录

关于罗汉松的资料

罗汉松和黑松有什么区别呢?

狭叶罗汉松的特性

罗汉松嫁接怎么嫁接成活率高

关于罗汉松的资料

    1. 形态特征:

     株高:罗汉松的株高因生长环境和树龄而异,但通常较高。

     树皮:树皮浅裂,成薄片状脱落。

     枝条:枝条开展或斜展,小枝密被黑色软毛或无。

     顶芽:顶芽卵圆形,芽鳞先端长渐尖。

     叶片:叶螺旋状着生,革质,线状披针形。

     雌球花:雌球花单生稀成对,有梗。

     种子:种子卵圆形或近球形。

    2. 开花与成熟:花期在4—5月,种子在8—9月成熟。

    3. 原产地与生长环境:

     原产地:罗汉松原产于中国长江以南等地,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等省区,日本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罗汉松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在15-28℃之间。它是一种半阴性树,需要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罗汉松的耐寒性较弱,怕水涝和强光直射。它喜欢生长在排水良好、湿润的砂质壤土中,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甚至能在盐碱土上生存。

    4. 用途:

     观赏:罗汉松可以用作庭园观赏,其形态美观,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木材:罗汉松也可以用作木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药用:罗汉松的根皮有活血止痛、杀虫的功效;球果则有益气补中的功效。

    5. 繁殖方式:罗汉松可以通过播种和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

    6. 其他特点:由于红色肉质种托似罗汉的袈裟,种子似罗汉的光脑袋,故名“罗汉松”。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植物学相关书籍或咨询植物学家。

罗汉松和黑松有什么区别呢?

主要区别是,科目分类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境分布不同,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罗汉松

别称罗汉杉、长青罗汉杉、土杉、金钱松、仙柏、罗汉柏、江南柏。

属罗汉松目、罗汉松科、罗汉松属种。

2、黑松

别称白芽松。

属松柏目、松科、松属、黑松种。

二、形态特征不同

1、罗汉松

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达60cm,树皮灰色或灰褐色,浅纵裂,成薄片状脱落,枝开展或斜展,较密。

叶螺旋状着生,条状披针形,微弯,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显著隆起,下面带白色、灰绿色或淡绿色,中脉微隆起。

雄球花穗状、腋生。

雌球花单生叶腋,有梗,基部有少数苞片。

种子卵圆形,先端圆,熟时肉质假种皮紫黑色,有白粉,种托肉质圆柱形,红色或紫红色。

花期4-5月,种子8-9月成熟。

2、黑松

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2米,幼树树皮暗灰色,老则灰黑色,粗厚,裂成块片脱落,枝条开展,树冠宽圆锥状或伞形,一年生枝淡褐黄色,无毛,冬芽银白色,圆柱状椭圆形或圆柱形,顶端尖,芽鳞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边缘白色丝状。

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聚生于新枝下部。

雌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于新枝近顶端,直立,有梗,卵圆形,淡紫红色或淡褐红色。

花期4-5月,种子第二年10月成熟。

三、生境分布不同

1、罗汉松

罗汉松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温15-28℃。

耐寒性弱,耐阴性强。

喜排水良好湿润之砂质壤土,对土壤适应性强,盐碱土上亦能生存。

产于中国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日本也有分布。

2、黑松

喜光,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涝,不耐寒。

适生于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区域,最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且含有腐殖质的砂质土壤处生长。

原产日本及朝鲜南部海岸地区。

中国旅顺、大连、山东沿海地带和蒙山山区以及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引种栽培。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狭叶罗汉松的特性

罗汉松

  学 名:Podocaarpus macrophyllus (Thunb.)D.Don

  科 属:罗汉松科罗汉松属

  别 名:土杉、罗汉杉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60厘米以上。

树皮深灰色,成鳞片状开裂;枝叶稠密。

叶螺旋状排列,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5-8毫米,顶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有短柄,两面中脉显著。

雌雄异株,雄球花穗状,常3-5簇生叶腋,雌球花单生叶腋,有梗;花期4-5月。

种子广卵形或球形,10-11月成熟,初为深红色,后变为紫色,有白粉;其种子似头状,种托似袈裟,全形宛如披袈裟之罗汉,故而得名罗汉松。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凉爽气侯,自然分布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树干挺拔通直,引移至低丘平原,植株矮化,干形多扭曲。

能耐一定的低温,我国长江以南可在露地越冬,北方只宜盆栽,置室内防寒越冬。

中性树种,喜弱光,较耐荫蔽,在烈日直射下,生长较差,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海边也能生长良好,粘生长稍差,干旱贫瘠地生长不良。

耐修剪,寿命较长。

对二氧化硫、氟化氢、硝酸雾、光气的抗性较强,并具有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吸附烟尘的能力强。

  地理分布 罗汉松原产于我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为亚热带树种。

日本也有分布。

  繁殖栽培 用种子育苗。

10年生左右开始结实,大小年现象不明显。

种子圆球形,假种皮青色,种柄红色至紫红色,摘取后除去种柄,即可作播种材料,宜随采随播,存放20-30天即全部失去发芽力。

种子千粒重约500克,无休眠期,发芽快速整齐,播种后约10天即全部失去发芽力。

种子千粒约80%。

当年幼苗宜稀疏遮荫,翌年即可一般管理。

用于盆栽的植株,1年生即可摘去顶芽,促使萌发多枝,一般1年半至2年生苗可上盆定植,并开始曲枝造型。

栽植株,一般3-4年生大苗,方宜带土球出圃。

  繁殖栽培 用播种和扦插繁殖。

种子最好随采随播,不能贮藏过夏。

播时先浸种数日,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再行条播或点播,覆土3厘米。

如露地播种,在西南地区也需盖草保护越冬。

其他地区均需盆播,播后移入低温温室越冬。

罗汉松的播种苗一般生长较快,秋后即可分苗移栽。

春、夏、秋三季均可扦插,扦插取条时,应注意带踵剪下,有利生根。

扦插应搭棚遮荫。

移植3月最宜,小苗需带宿土,大苗应带土球。

  应用价值 罗汉松树姿古雅,婆娑葱茏,苍劲挺拔,四季常青,既适宜地植,也适合盆栽,是用于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宜作孤植、对植或树丛配置,可修整成塔形或球形,也可整形后作景点布置;亦可作绿篱和盆景。

木材为优质材,宜作体育器材、雕刻等用;枝叶剪下,可作切花配叶。

树皮能杀虫,治癣疥;果可治心胃气痛。

  品种与变种 罗汉松主要变种有狭叶罗汉松、小叶罗汉松、短叶罗汉松等。

  1、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maki Siev. & Zucc.),又称雀舌罗汉松、雀舌松、短叶土杉,呈灌木状,叶短而密生,多着生于小枝顶端,背面有白粉。

  2、短叶罗汉松(Podocarpus brevifolius.),别名小罗汉松、土杉,常呈灌木状,叶呈螺旋状簇生排列,单叶为短条带状披针形,先端钝尖,基部浑圆或楔形,叶革质,浓绿色,中脉明显,叶柄极短。

江、浙有栽培,盆栽最佳。

  3、狭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var.angustitolius B1.),叶条状而细长,通常长5-9厘米,宽3-6毫米,先端渐窄成长尖头,基部楔形。

产川、黔、赣。

  4、大理罗汉松(Podocarpus forrestii),灌木状,叶较大。

产云南大理苍山,昆明用于庭园观赏,可作盆景。

  5、海南罗汉松(Podocarpus annamiensis NEGray),叶螺旋状排列,辐射状散生,长4-10.5 厘米,宽5-10毫米,先端圆或钝尖。

种子近球形或卵圆形,两侧对称,种托柱状椭圆形长于种子或与种子等长。

零星分布于海南南部。

  6、兰屿罗汉松(Podocarpus costalis)叶生枝端,披针形,先端圆钝,硬革质,浓绿有光泽。

原产台湾兰屿,兰屿罗汉松叶簇生,四季常青,风姿朴雅,幼株可盆栽,成树为庭园美化之高级树种,亦可加以整形成圆形、锥形或高级盆景。

罗汉松嫁接怎么嫁接成活率高

罗汉松嫁接成活率高的方法如下:

1、时间。

嫁接以春季3-4月最好,小苗需带土,大苗带土球。

盛夏高温季节需放半阴处养护。

冬季注意防寒。

2、土壤。

要求沙质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盆栽可用园土5份、煤炭土2份和粗沙3份配制成培养土。

一般每2年换盆一次。

3、浇水。

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

土壤干燥时浇透水,盛夏早晚淋透淋足,以防叶子萎蔫。

冬季保持土壤干燥。

4、施肥。

换盆时施腐熟有机肥作基肥,生长季节薄施多次,2-3月和9-11月施腐熟有机肥,三七肥水3-4次。

5、修剪。

开花时最好及时将花蕾除去,以免消耗养分。

对已造型的盆景,必须注意摘心和修剪,防止枝叶徒长,以保持原来的姿态。

修剪摘心工作最好在春、秋季生长期间进行。

扩展资料

罗汉松嫁接的注意事项

1、罗汉松在夏季应放在温暖、湿润、空气流通的地方,冬天应放在高于5℃的室内。

但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其休眠。

2、罗汉松喜湿润的土壤,生长季应经常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但盆内不能渍水。

夏季,经常向叶片或地面喷水,可保持叶色亮丽。

3、成型的罗汉松不宜多施肥。

通常在生长季节,每隔1个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入秋后就不再施肥。

参考资料来源: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