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比亚蟑螂养护方法

怎样喂养杜比亚蟑螂
养殖环境的温度对杜比亚蟑螂的生存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温度较低,杜比亚蟑螂的新陈代谢会降则扒槐低,低于5摄氏度甚至会冻死,如果温度过高,其采食量又会降低,甚至不采食。
杜比亚蟑螂是蜚镰目中体积较大的昆虫之一,成虫体长一般为35-4mm,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但是攀爬运动能力极弱。
杜比亚蟑螂具有夜行性,在晚上会很活跃,不过因为它们不能像其它蟑螂一样可以爬过任何平滑表面的物质,所此州以不用孙友担心会逃跑。
杜比亚蟑螂的饲养方法
养殖环境的温度对杜比亚蟑螂的生存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温度较低,杜比亚蟑螂的新陈代谢会降则扒槐低,低于5摄氏度甚至会冻死,如果温度过高,其采食量又会降低,甚至不采食。
杜比亚蟑螂是蜚镰目中体积较大的昆虫之一,成虫体长一般为35-4mm,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但是攀爬运动能力极弱。
杜比亚蟑螂具有夜行性,在晚上会很活跃,不过因为它们不能像其它蟑螂一样可以爬过任何平滑表面的物质,所此州以不用孙友担心会逃跑。
求教杜比亚蟑螂终极饲养方法!?
分析杜比亚的优缺点


缺点:1.成长速度慢 (成长期约半年至八个月,幼虫要吃成虫的粪便会帮助消化,缩短成长期)

2.价格较贵 (因为台湾还不是这麼能接受蟑螂来作为饵食,且因为杜比亚是外来种,台湾还未跟上欧美的脚步)

优点:1.壳软易消化
2.无臭味
3.公成虫虽有翅 但公母所有阶段皆不会飞行、不会跳
4.移动速度慢(甚至比之前号称慢速移动的东方水蠊更慢)
5.没有利喙,不会攻击饲主或宠物 可安心用手抓取,连夹子都省了
6.最重要的,它不会爬光滑的表面!
7.可密集饲养
8.同类不相残
9.繁殖容易
10.不会叫没有噪音问题
11.死亡率极低 (个人曾经养过30只刚出生幼体 一直养到成体 还有28只)
12.成虫个体大份量足够
13.完好成长率极高 (虽然它繁殖的量并不大,一只母虫约可以生30只幼虫左右,但能完好长至成虫的机率极高)

提示:一般做法是用麦皮,猫粮,鱼粮,虾皮 等混合作为垫材及它们的干粮,再用蛋格直立地插在箱子里(目前是增加空间),平日可以把吃剩的苹果芯,橙皮,香蕉皮,挑出来的剩菜 等放在蛋格上给它们作为食物及水份来源。但记住一点是蟑螂吃什么=你的爬吃什么,所以蟑螂的食物也不会太苛刻,尽可能给一些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很多时候我都会买仙人掌给它们吃,又高钙又可要放久一点)。饲养箱一定要加温(一般作法是把加热垫放箱子下面或者把整个箱放在一个有加温的房间里 ),杜比亚生产量算满多的,可是成长速度很慢,不加温很容易消耗成体和亚成体的数量。
后感:其实国内物种丰富,如非必要我也不太认为一定要用外来活饵,之前跟朋友在这方面有讨论过,最后我们都认为像中国南方(如广州香港)这些天气炎热的地方,如果自行繁殖蝗虫应该是很不错的活饵。没错野外蝗虫寄生虫的确是个问题,但只要经过人工繁殖,几代后寄生虫应该不会再是问题了。蝗虫是群体动物,加上是素吃的,不要攻击同类,而且生命力强,就算在干燥环境下也可以生存,只要有一个四面通风的箱子,底部加一个有土的盆,就可以自行繁殖了。

至于北方我认识不深,只能靠有心人去挖掘新的地道活饵了。
杜比亚蟑螂怎么养?
度比亚蟑螂饲养方法和饲养蟋蟀差不多,须要一定的饲养空间,可使用包装鸡蛋的纸皮。它们平常不爱活动,跑得不快。雄性虽然有翅膀,但并不会飞。最大优点是它们不像一般蟑螂能爬任何平滑表面的物质,所以并不怕它们逃跑。雄性成体有完整翅膀,雌性则只有退化了的翅膀,所以分辨公母非常容易。   饲养方法:使用适当底材可增加环境湿度,也可把多馀水份吸收。一般可使用树叶、树皮、椰砖、报纸、泥土等,我们现在使用无菌泥土加上干草,但必须定期更换,否则很容易滋生细菌和小飞虫。如湿度够高,也可不用任何底材,这样可方便清理。   饲养度比亚蟑螂可保持温度在摄氏24~32度。如只想饲养蟑螂而不希望繁殖,可保持温度于24~27度,它们生长速度和活跃度会减慢,雄性蟑螂之间互相攻击也较少,雌性蟑螂则停止繁殖,由于新陈代谢减慢,它们寿命也会较长。如将温度提高至摄氏29~30度,蟑螂会较活跃,繁殖速度也较快。但把温度再提高至超过32度,繁殖速度不但不会再加快,反而蟑螂会变得不活跃,而且雄性蟑螂互相攻击情况增加。   理论上湿度越高越好,因为度比亚蟑螂生长于潮湿环境,它们脱壳较易,潮湿环境也较适合雌性繁殖。但人工饲养环境不及自然环境,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细菌、小飞虫和发霉等,可能会导致蟑螂集体死亡。除非你会经常清理它们的饲养箱,否则湿度不应太高,保持在~80%便可。   基本上它们什么都吃,可喂饲蟋蟀用的饲料,最好能提供一些高蛋白质(动物性和植物性均需要)的食物。每星期供应2~3次蔬果如红萝卜、橙、梨子等高水份食物,份量不应过多,否则很容易滋生细菌。所有蔬果必须切底洗净,残留农药或其它化学药物会危害它们生命。如用水盆提供水源,千万不能太深,小蟑螂很容易溺死。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