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叶榕繁殖

琴叶榕能用叶片繁殖吗

琴叶榕是可以通过叶片扦插繁殖的。叶片要选用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和明显损伤的品类,修剪、清洗、消毒杀菌之后使用。叶插深度不要过深,成功上盆后,要做好保温保湿的措施,通常一个月内就能出根出芽了。


1、可以繁殖

琴叶榕是可以利用叶片扦插的方式繁殖的,而且繁殖手法较为简单,出芽生根的能力比较强。不过叶插繁殖在时间选择、叶片选择以及生长环境、基质的选择都有一定要求。


2、叶片选择

用于叶插的叶片,建议选用生长较为健壮,叶片颜色清亮,没有破损和病虫害侵袭痕迹的品种栽培繁殖。经过长度的修剪、清洗以及消毒杀菌之后,放在阴凉环境下风干,就可以准备栽培上盆了。


3、扦插上盆

栽培所用的土壤需要经过高温消菌,可以给叶片底部抹上少量的生根粉,帮助琴叶榕叶片在叶插后能够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叶插的深度不要过大,不然生根出芽的速度会下降。


4、插后管理

叶插之后,需要给盆土浇足浇透水分,保持土壤完整健康的湿度,并且在盆土上方覆盖一层薄膜,用于保温保湿。在光照和肥力方面适当供给,很快琴叶榕的叶片就能生长成熟。


琴叶榕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琴叶榕的养殖方法是扦插繁殖,注意事项:注意水分和养分,适当修剪。

一、养殖方法

琴叶榕一般用扦插繁殖,扦插时选1—2年生枝干,在其离盆土面20—30厘米处剪下,将条切为3—4节茎段,作为插穗,每段插穗留一片叶,并将叶片剪去2/3—3/4,以减少水分蒸发;先将插穗伤口浸于水中或用草木灰等沾伤口,以免树液流出。

插穗插于以河沙或珍珠岩培成的插床,并注意保持插床温度及周围较高的空气湿度。在25—30℃温度下一个月左右可以生根。经过截干后的植株,在由于破坏了其顶端优势,茎干节位隐芽可萌发新梢,并可形成分叉树形;待新梢老化后可再行剪取扦插。

二、注意事项

琴叶榕应在春季进入快速生长期之前进行换盆,冬季应适当修剪,控制株型。当然秋季如果想换盆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最好不要在深秋进行,可在初秋进行换盆,这样琴叶榕还有一段生长的世界,有利于根系恢复,顺利越冬。

琴叶榕比较宅,不要经常搬来搬去,定期原地转盆调整方向就可以了,避免叶子一边倒地长。琴叶榕可以耐阴但切记不可过阴。

施肥不可偏施氮肥,适当地给予磷钾肥。

琴叶榕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1—2米;小枝。嫩叶幼时被白色柔毛。叶纸质,提琴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先端急尖有短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中部缢缩,表面无毛,背面叶脉有疏毛和小瘤点,基生侧脉2,侧脉3—5对;叶柄疏被糙毛,长3—5毫米;托叶披针形,迟落。

榕果单生叶腋,鲜红色,椭圆形或球形,直径6—10毫米,顶部脐状突起,基生苞片3,卵形,总梗长4—5毫米,纤细,雄花有柄,生榕果内壁口部,花被片4,线形,雄蕊3,稀为2,长短不一;瘿花有柄或无柄,花被片3-4,倒披针形至线形,子房近球形,花柱侧生,很短;雌花花被片3—4,椭圆形,花柱侧生,细长,柱头漏斗形。花期6—8月。


琴叶榕的栽培技术
琴叶榕的繁殖多采用扦插、压条等方式。随着组培技术的发展,组培琴叶榕异大规模生产,品质比起扦插,压条的要好很多,抗性强,生长快。
琴叶榕一般用扦插或高压繁殖。扦插时选1-2年生枝干,在其离盆土面20-30厘米处剪下,将条切为3-4节茎段,作为插穗,每段插穗留一片叶,并将叶片剪去2/3-3/4,以减少水分蒸发;先将插穗伤口浸于水中或用草木灰等沾伤口,以免树液流出;插穗插于以河沙或珍珠岩培成的插床,并注意保持播床温度及周围较高的空气湿度。在25-30℃温度下一个月左右可以生根。经过截干后的植株,在由于破坏了其顶端优势,茎干节位隐芽可萌发新梢,并可形成分叉树形;待新梢老化后可再行剪取扦插。高压繁殖法也是琴叶榕繁殖的常用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参见垂枝榕。
琴叶榕盆栽常用泥炭土1份、园土1份、河沙1份混合作为基,同时加少量腐熟基肥。由于其叶片宽大,需肥量较大,所以生长和季一般1-2周须施液肥或颗粒复合肥,以促进植株生长和叶片浓绿;秋末及冬季一般不施肥。春夏季琴叶榕生长量较大,所需的水份较多,须给予充足水分,同时增加叶面喷水。琴叶榕适于半阴环境下生长,夏季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灼伤叶片,使叶片失去光泽。但光线太弱,植株生长细弱,所以必须给其较明亮的光线,以利生长健壮。生长季一般在50%遮阴度下生长较好。与其它榕属植物相比,琴叶榕耐寒力相对较弱,越冬温度为8℃。为了提高其耐寒力,除了秋末及冬季控制浇水量外,可于冬季来临前一个月左右增施磷钾肥。 喜湿润土壤对水分要求的幅度比较大。对土壤要求不严,对肥料要求不严,生产可用花多多20-20-20配合钙钾肥浇灌。仙女琴叶榕长势较快,前一个月苗较小,需肥量不大,用花多多20-20-20稀释1000倍浇灌;后四个月,株型已比较紧凑、大棵,需肥量逐渐增大,可用花多多20-20-20稀释800倍+5000倍硝酸钙+5000倍硝酸钾配合浇灌,配合钙钾肥可以增强茎秆木质化。
生长适温为 25℃至35℃,15℃左右休眠,5℃以上可安全越冬,冬季可采用双层保温设施,冬季下午在温度下降到22-24度时要及时封棚。夏天可以在简易棚种植。
琴叶榕叶片比较革职对湿度要求不严,湿度保持在60%左右即可。
琴叶榕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在明亮的散射光下就能生长良好,夏季应避免阳光直射,若放在室外必须遮阴,冬季应当增加光照。春季光照控制在20000-25000Lx;夏季由于温度较高,高温高湿,要加强遮阴、通风,光照控制在1.5-2万Lx较为理想;秋冬季节温度较低,光照控制到25000-30000Lx或全日照。遮阴太过会很徒长、茎秆瘦弱,影响观赏效果。


榕树的繁殖方式
榕树虽能年年结实,但种子非常细小,脱粒也非常困难,因此多采用扦插或压条繁殖。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细叶榕作为行道树树种,是因为这种榕树树冠较大,而且生长期间枝叶繁茂,病虫害也更少。一般来说,景观园林设计中的行道树主要起到庇荫的作用,这种榕树具有挺拔的树形恰好可以满足这些要求,而且其生长速度,实现庇荫作用的时间也较短。这对于日常相对强烈的南方地区而言,能够形成一个天然的遮阳伞,特别是在园林广场的休闲区,种植一些该类榕树,让游人在休息的时候,感受到天然阴凉。
其种植方式一般选择列植式与对植式。所谓列植式,就是进行直线配置,横为行,竖为列,可以采用单行,也可以采用多行,根据园林设计需要,可以采用单种榕树也可以采用多种榕树进行配合种植。一般适用于行道树的种植,并且要注意每株榕树间的间距,切记不要出现为了追求观赏效果而过于密集的问题。而对植式就是采用对称种植方式,一般适用于庇荫树的种植,比如在广场或者出口处进行种植,起到的作用除了庇荫之外,还可以美化装饰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榕树除了可以作为行道树与庇荫树,还可以充分发挥其观赏价值作为园林景观树与孤赏树。一般来说,种植一些高达的榕树如万年阴与大叶榕等,能够增加园林景观的整体气势;再比如种植一些垂叶榕与黄金榕,可以种在草地上,也可以与一些色彩鲜艳的花丛进行配合种植,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观赏的层次感,还可以让榕树的绿色更加鲜明丰富,带给游客视觉上的冲击。另外,将一些柳叶榕或者琴叶榕种植在亭廊旁边,可以形成一种复古的氛围,取得的景观效果更为明显。有时也依据榕树的耐修剪性,将其种植成树篱或绿雕,进行人工修剪,制成一些几何形状或其他不规则形体,比如一些动物等。而作为孤赏树,选择的榕树种类都是一些高大的树种,如高山榕与菩提榕,一般将其种植在空旷的地方,以其自然的生长形态来构建独特的艺术效果,适时的对其进行修剪,使其向着设计人员构思的方向生长,有时甚至可以产生独木成林的恢宏气势。同时可以在榕树下构筑一些石桌石椅,摆一张残局,燃一缕清香,形成一种古朴自然的风景氛围,特别是菩提榕,往往被人们认为是神树,这样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神秘色彩。
对于园林景观树的种植形式,可以采用对植式与列植式,但是不免显得有些生硬,所以可以根据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的即兴灵感,以及其他植被的种植形式,来种植榕树。还是需要注意种植间距,避免相邻榕树间产生生态竞争。而一些孤赏树则采用孤植式,在一些空旷的地区如草地、山岗或者湖畔及大型建筑物边缘,这样能够以榕树的绿色来吸引游人的注意,而且孤植方式,可以更好的展现孤植榕树的形态特征,提高观赏价值。特别是菩提榕树,常常应用到院景孤赏树中。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榕树也可以被用作进行生态造林,比如园林景观中一些没有被有效利用的空地,可以种植一些生存率高生长快速的榕树,这样能够迅速提高景观绿化面积。而且根据榕树具有的吸附作用与空气净化作用,进行生态造林,就可以对园林的空气环境起到净化作用。特别是南方一些城市工业发展迅速,空气中的氯气与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较多,在景观设计中种植一些印度橡胶榕,不仅能够为景观整体设计增添色彩,提高园林物种多样化,还可以对园林及城市的空气进行吸附净化,使游人能够在观赏景观的时候,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进行生态造林时,采用的种植方式一般为丛植式与群植式。丛植式同样不同于列植式与对植式,要尽量选择同类榕种,进行随意种植,不要刻意进行修饰,要使其顺应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生长,这样形成的景观设计才是浑然天成,不经雕琢的原始美。而群植式的种植规模一般要达到30株以上,甚至上百株,形成真正的榕树林。但是需要注重层次美与分布美,可以进行多种榕树的混合种植,也可以由同种榕树组成。通常种植在山坡地与林缘。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