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白粉病怎么治,多肉植物得了白粉病怎么办?

多肉白粉病怎么治目录

多肉白粉病怎么治

多肉植物得了白粉病怎么办?

植物上白粉病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治

月季花白粉病怎样治疗

多肉白粉病怎么治

    1. 清理病叶:首先,需要将多肉植物上的病叶清理干净,可以使用软毛刷轻轻擦拭叶片上的白色粉状物,并将其丢弃。

    2. 控制浇水:多肉植物不需要过多的水分,所以需要控制浇水量,避免土壤过湿,导致病害加重。一般来说,每隔一周浇水一次即可。

    3. 加强通风:多肉植物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如果通风不良,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因此,需要将多肉植物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或者定期开窗通风。

    4. 药物治疗:如果多肉植物的病害较为严重,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可以使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进行喷洒,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

    5. 增加光照:多肉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如果光照不足,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因此,需要将多肉植物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或者使用植物补光灯进行补光。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多肉白粉病需要耐心和细心,不要过于着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治疗,一般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扩散。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未受病害的叶片,避免病害的再次发生。

多肉植物得了白粉病怎么办?

植物得了白粉病的处理方法:

1、及时将患病植株与健康植株分开;

2、将患病部分剪除并将患病枝叶烧毁;

3、药物处理

(1)使用小苏打:白粉病在碱性状态下是不能存活,每50g小苏打兑水50kg可以有效防止白粉病。

(2)使用食醋:按照1:50的比例兑水擦拭患病植株,并喷洒叶片,也能有效的减少病症。

(3)使用夹竹桃:夹竹桃叶子捣碎加清水泡一天左右,滤出汁液,喷洒患病植株或,连续使用3-4天能起到治疗作用,不过使用夹竹桃注意有毒,保护好自己。

扩展资料:

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气温回升时,病菌借气流或水珠飞溅传播。

当气温在20℃~25℃,湿度较大时,侵入寄主体内,引起发病。

因此,浇水过多,通风透光不良,会使病害迅速护展蔓延。

防治白粉病的方法:

1、选择发病轻或抗病的品种

不同品种的花木在抗白粉病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选择发病轻或是抗病性强的品种栽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2、购苗要选无病植株

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染病株,杜绝病源。

迸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插枝或根蘖作为无性繁殖材料。

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传入新区。

3、轮作

与非寄主花木轮作2~3年,以减少病源。

4、加强培育管理

晚秋到次年早春越冬期间,彻底清洁苗圃,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染病枝叶,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不宜种植过密,棚室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及时排除田间和花盆积水,浇水不宜多,从盆边浇水,不使茎叶淋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5、预防大棚内花木发病

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物,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

严防病苗入室,棚内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以防交叉传染。

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销毁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以防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

6、药剂防治 越冬期用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稀释液喷涂枝干。

瓜叶菊等易受药害的花卉不能施用,地面喷硫磺粉,一般每70平方米使用25~30克,消灭越冬菌源。

生长期在发病前可喷保护剂,发病后宜喷内吸剂。

根据发病症状、花木生长和气候情况及农药的特性,间隔5~20天施药一次,连施2~5次。

一季花木,一种内吸剂只能施1~2次,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粉病

植物上白粉病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治

白粉病

防治:发病初期可用百菌清,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粉锈宁,福星,世高,腈菌唑,多硫悬浮剂,武夷菌素等交替喷雾防治,间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月季花白粉病怎样治疗

月季花白粉病示意图

  月季白粉病是一种常见且难治疗的真菌性病害,春秋两季为高发期,对于园林以及公园这些大型养殖园来说月季一旦染上该病,将失去的不仅是观赏价值,也将是一笔财富的损失。

然而找到根源才是治疗月季白粉病的关键,那么当月季花染上白粉病该怎么办呢?

  一、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菌,菌丝体在寄主表面发育,以吸器伸入植物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

分生孢子梗短,直立,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孢子无色,卵圆形或桶形,5~10个串生,主要以菌丝在感病植株的休眠芽内越冬,次年春天芽一展开便布满白粉,这些分生孢子被风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行危害。

病原为真菌类,发病后无臭味,白粉是其明显病征。

  白粉病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

施氮肥过多,土壤缺少钙或钾肥时易发该病,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

温度变化剧烈,花盆土壤过干等,使寄主细胞膨压降低,都将减弱植物的抗病能力,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二、症状

  叶片、叶柄、花蕾及嫩稍等部位均可受害。

初期,叶上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以后着生一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全叶披上白粉层。

嫩叶染病后叶片反卷、皱缩、变厚,有时为紫红色。

叶柄及嫩梢染病时,被害部位稍膨大,向反面弯曲。

花蕾染病时,表面被覆白粉霉层,花姿畸形,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花。

  三、传染途径

  月季白粉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或病枝上越冬,有些地区可以闭囊壳越冬,翌年以子囊孢子或分子孢子作初次侵染。

随风传播,直接从表皮侵入或气孔侵入。

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迅速。

月季的相品种对白粉病抗性件在差异,一般光生、蔓生、多花品种较抗病,但抗病性常因产生新的生理小种而丧失。

月季花

  四、防治方法

  l.早春修剪和销毁所有死亡的感病枝梢,可以减少侵架来源。

初期病叶应及早摘除。

  2.温室栽培时,应增加通气,使湿度不致过高。

施肥时应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施磷钾肥。

  3.使用药剂防治时,喷药要全面周到,保护好幼嫩部位,新梢生长盛期和雨季应增加喷药次数,发病初可选用15%粉镜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50%多流悬浮液3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75百菌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五、注意事项

  1.施药后4小时内降雨,需重新喷雾。

  2.如有轻微沉淀析出属正常,不影响药效,使用时摇匀即可。

  六、植保要领

  1.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病果、病叶、病枝等。

  2.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以及植物,只要患上真菌性的疾病,一般都很难断根的,所以千万不可忽视月季花的白粉病,牢记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