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毒蛾生活史

乌桕毒蛾注意危害哪些树木?

乌桕毒蛾又名乌桕毛虫。主要为害乌桕、重阳木、油桐等多种大戟科树木,为害严重时将树叶全部食光,影响树木生长及观赏效果。幼虫毒毛触及人体皮肤,引起红肿疼痛。防治方法①利用幼虫集聚越冬或夏季高温时下树隐蔽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

②利用成虫有趋光性的特点,用黑光灯诱杀。或于树干束草,诱杀下树幼虫。③越冬幼虫群集树干时,用80%的敌敌畏1000倍液或50%的敌百虫800倍液喷雾及25%灭幼脲悬浮剂2000倍液灭杀幼虫。


危害乌桕的病虫害有哪些?

乌桕的病虫害防治:1.乌桕毒蛾:又叫乌桕毛虫,严重为害桕叶。防治方法:①夏天幼虫下树避暑时可用90%敌百虫、25%亚胺硫磷乳剂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喷杀。②成虫盛发期以灯光诱杀。

2.樗蚕:又叫桕蚕。在华东各乌桕产区均有发生。幼虫食量很大,常将树叶吃光。防治方法:①人工采茧,冬季采桕籽时结合采茧,采下的茧可以用来缫丝榨油。②在成片的桕林里,夏季幼虫为害时可用烟雾剂熏杀,或用90%敌百虫2000倍液喷杀。③利用黑光灯诱蛾。

3.水青蛾:小幼虫蚕食树叶,3龄后食量大增,可将树叶吃光。防治方法:①幼虫体大,无毒毛,粪粒大,易发现,适于人工捕杀。②冬季落叶后茧挂在树上或结在树干上,人工采茧较方便,茧可缫丝。③成虫发生期可用灯光诱杀。④幼虫集中为害时可用敌百虫或马拉松各1000倍液喷杀。成片密林中小幼虫可用烟雾剂防治。

4.乌桕卷叶虫和袋蛾:为产区经常发生的食叶害虫。受害树次年一般不结果。可用50%杀螟松乳剂或50%二溴磷乳剂或敌百虫各1000倍液喷杀幼虫。

5.蚜虫:为害也较普遍,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用烟筋浸水稀释20倍喷杀。


立夏节气的风俗活动有哪些?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一般有迎夏仪式、尝新活动、斗蛋游戏、秤人等风俗。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斗蛋,深受孩童喜爱,斗蛋游戏是寄寓人们对孩童的美好祝愿。秤人就是人们在空地上放上一杆秤,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都可以坐上去,负责秤人的人则要说着不同的吉利话。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立夏以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

民间风俗:


1、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深层次上,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立夏阳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


2、尝新活动

在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同时,苏州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或有元麦、蒜苗为其一);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或有梅子、香椿头为其一);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或有鲳鱼、黄鱼、银鱼、子鲚鱼为其一)。在常熟,人们立夏尝新,食品更为丰富,有“九荤十八素”的说法。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们仍然保留着立夏吃乌米饭的古老习俗,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桕树的叶子煮汤,用此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3、斗蛋游戏

“立夏蛋,满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们的游戏。要用熟鸡蛋,一般是用白水带壳煮的囫囵蛋(蛋壳不能破损),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斗蛋的规则挺简单,说白了就是“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小强,被尊为“蛋王”。至于为什么要斗蛋,民间的说法是:“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


4、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乌桕大蚕蛾的人工养殖
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管理方便的地方。农村村民零散养殖则可利用自家闲散地或房前屋后空闲地进行。
养殖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一般而言,小型的养殖场面积以1300 - 2000㎡较为理想,由于乌桕大蚕蛾食量较大,对于有能力养殖的单位和个人而言,理论上土地面积越大越好。 西双版纳境内的乌桕大蚕蛾每年发生2代,成虫4 - 5月及7 - 8月出现。4 - 5月这一代的乌桕大蚕蛾从蛹到成虫羽化需15 - 20d,而7 - 8月这一代的乌桕大蚕蛾以蛹在附着于寄主上的茧中过冬,到第2年的4 - 5月成虫羽化。做好蛹期保存管理是提高羽化率的关键。幼虫化蛹后须用绳线将其捆扎成串,放置于通风、清洁的房屋内保存,为了避免寄生性昆虫及老鼠、壁虎的侵袭,房屋的门窗应用纱网将其围住。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 - 30℃为宜,同时为避免空气太干燥影响蛹的发育,每星期须用小型喷雾器向蛹体喷水2 - 3次,这样可保持空气中的湿度,促进蛹的发育和成蛾的羽化,以提高蛹的存活率。



乌桕毒蛾注意危害哪些树木?

乌桕毒蛾又名乌桕毛虫。主要为害乌桕、重阳木同验移式殖余夫超了始、油桐等多种大戟科树展护妈木,为害严重时将树叶全部食光,影响树木生长及观赏效果。幼虫毒刑元高死殖商减毛触及人体皮肤,引起红肿疼痛。防治方法①利用运群蒸间刑香足效幼虫集聚越冬或夏季高温时下树隐蔽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

②利用成虫有趋光性的原括切伟级甲航庆且特点,用黑光灯诱杀。或于树干束草,诱杀下树幼虫。③越冬幼虫群集树干时,用80%的敌敌畏1000倍液或50%的敌百虫800倍液喷雾及25%灭幼脲悬那三女细五叶想都浮剂2000倍液灭杀幼虫。



乌桕黄毒蛾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乌桕黄毒蛾的成虫式措空露离宗三承号:翅展雄23~38mm,雌32~42mm。体黄棕色,前翅底色黄色,除顶角、臀角外密布红棕色鳞和黑褐色鳞,形成1个红棕色大斑,斑外缘中部外突,成一尖角,顶角有2个黑棕色圆点;后翅黄色,基半红棕色。

卵:扁圆形,黄白来自色。常排列成块,卵块外百花居被黄褐色茸毛。

幼虫:体长25~30mm,头橘红色,体黄褐色,背部和体侧毛瘤黑色带白点,第三胸节背面和翻缩腺橘红色。

蛹:棕褐色,茧灰褐色。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