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七叶树的果壳,云南七叶树

云南七叶树的果壳目录

云南七叶树的果壳

云南七叶树

七叶树的果实有什么用处

七叶树属是什么?

云南七叶树的果壳

    云南七叶树的果壳通常在植物学研究中被忽略,因为其外观并不突出,质地也比较坚硬。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云南七叶树的果壳和其他植物的果壳一样,是由植物的子房壁发育而来,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具体到云南七叶树,其果壳为棕褐色,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1.5-2厘米。果壳表面有纵向的棱纹和横向的环纹,这些纹路交错形成六角形的图案。

    在植物学研究中,果壳有时会被用于分析植物的分类和演化,以及探讨植物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对果壳形态的研究,可以推断出植物的繁殖策略和传播方式。此外,果壳还可以用于提取植物的DNA,以进行遗传学研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云南七叶树果壳的信息,建议查阅植物学相关书籍或咨询植物学家。

云南七叶树

云南七叶树,学名:Aesculus wangii Hu ex Fang

科名:七叶树科 Hippocastanaceae

保护等级:Ⅲ

现状:渐危种。

由于石灰岩山地森林遭到采伐后,生境日益恶化,其果实成熟落地后易遭受啃食,更新困难,已处于临近濒危的境地。

保护措施:云南西畴小桥沟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应列为保护对象,并大力引种栽培。

落叶乔木,高15-20米;小枝粗壮,疏被柔毛,皮孔明显,长圆形,白色。

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11-17厘米;小叶5-7,纸质,椭圆状披针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长14-19厘米,宽5-8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突尖的细锯齿,上面无毛。

下面疏被平贴柔毛或沿叶脉被柔毛;小叶柄长4-7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长30-40厘米,被疏柔毛;花白色,直径1厘米,花梗长3-5毫米;萼片4,连合;花瓣4,倒匙形,长1.2-1.4厘米;子房密被褐色茸毛,3室,每室有胚珠2,花柱微弯。

蒴果梨形或扁球形,直径6-7.5厘米,果壳薄,具瘤状突起,成熟时暗褐色,常3裂;种子近球形,直径6厘米,栗褐色,种脐大,占种子的1/2以上。

4月发叶,5月开花,10-11月果实成熟,12月落叶。

分布区为南亚热带气候。

年平均温13-17℃,月平均温6-10℃,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相对湿度80%左右。

土壤为棕色石灰土,pH值4.6-5.5。

云南七叶树系阳性树种,多零星混生于石灰岩山地半常绿阔叶林中,幼苗、幼树多半出现于林隙透光度较大的地方。

耐旱,甚至在岩石缝隙中也能生长。

但在砂页岩山地上罕见。

分布:云南(文山州、金平)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保护价值:云南七叶树是云南东南部石灰岩山地特有种。

生长快,可作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其树冠圆伞形,花大叶美,是极好的行道树和庭园树种。

七叶树的果实有什么用处

七叶树是无患子目七叶树科的落叶乔木,七叶树种子可食用,但直接吃味道苦涩,需用碱水煮后方可食用,味如板栗。

也可提取淀粉。

木材细密可制造各种器具,种子可作药用,榨油可制造肥皂。

七叶树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

七叶树可作为食品、药品、木材等,叶芽可代茶饮,皮、根可制肥皂,叶、花可做染料,种子可提取淀粉、榨油,也可食用,味道与板栗相似,并可入药,有安神、理气、杀虫等作用。

木材质地轻,可用来造纸、雕刻、制作家具及工艺品等。

七叶树的果实含有大量的皂角苷,叫做七叶树素,是破坏红血球的有毒物质,但有的动物例如鹿和松鼠可以抵御这种毒素食用七叶树的果实。

有人用它们的果实磨粉毒鱼。

加州七叶树由于其花蜜中也含有毒素可以造成某些种类的蜜蜂中毒,但当地土生的蜜蜂可以抵御这种毒素。

这种毒素不耐高温,经蒸煮后种子中的淀粉可以被食用。

中国七叶树的种子是一种中药,名为娑罗子,所以有时中国七叶树也被称为娑罗树。

七叶树属是什么?

(horsechestnut)

(宋滋圃)

学名:Aesculus L.。

七叶树科。

本属约30余种,间断分布于东亚、南欧及北美南部。

中国10余种,引种栽培2种。

落叶乔木,稀灌木。

树冠圆形。

树皮灰褐色,不规则块状脱落。

小枝圆柱状。

芽大,顶生或腋生。

掌状复叶,对生;小叶(3)5~7(9),有短柄,边缘有锯齿。

花杂性,顶生圆锥花序,侧生为蝎尾状聚伞花序,花4~5数。

蒴果1~3室,背裂。

种子1~2,梨形。

七叶树(A.chinensis Bunge)因掌状复叶由7枚小叶组成而得名。

又称娑罗子。

中国特产。

落叶大乔木,高达28米,胸径1.5米。

树冠庞大。

小叶5~7,倒卵长圆形或矩圆形,长8~16厘米,宽3~5厘米;侧脉13~17对,背面脉上疏被柔毛;小叶柄长0.5~1.8毫米。

顶生总状圆锥花序,基径4~5厘米。

蒴果倒卵形,无刺,顶端平;果壳干时厚5~6厘米。

(见图)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产于中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

秦岭有野生,其余多为栽培。

中性树种,幼树喜荫。

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酸性土或溪边石砾土均能生长良好。

深根性,萌芽力不强。

种子、嫁接或压条繁殖。

种子不能干贮藏,应随采随播,或拌沙低温贮藏翌年春播。

为世界著名观赏树种之一。

木材结构致密,作建筑、家具及工艺用材。

种子含油脂31.8%,淀粉36.15%,可供工业用。

种子可入药。

天师栗(A.wilsonii Rehd.)又称猴板栗。

中国特产。

落叶大乔木,高达25米。

小枝幼时密被长柔毛。

小叶5~7(9),长10~25厘米,宽4~8厘米,背面幼时密被灰色绒毛:侧脉20~25对;小叶柄长1.5~3厘米。

花序基径10~14厘米,有浓郁香味。

果壳干时厚1.5~2毫米。

产于中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生于海拔1500米山地林中。

经济价值同七叶树。

七叶树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