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皂角树价格

皂角树值钱吗?
皂角树价格:杆径10cm230元,15cm800元,20cm1100元,25cm1600元,30cm2500元,35cm4000元,40cm就很贵了!!珍藏吧!30多年了,少见啊!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皂角苗移栽成活后,选晴天及时松土除草。松土宜浅不宜深,避免伤害苗木根系,将表土锄松让阳光照入,可提高地温,促进苗木根系生长。育苗期每年中耕除草4次,分别在
4、
6、
8、10月进行。
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树种特性,合理选用肥料,一般氮、磷、钾比例为3:2:1。栽植前施入基肥,然后每年追肥3~4次为宜,追肥可以用“沃叶套餐水溶肥”,以沟施和撒施方法为主,注意不可离根系太近。可以结合中耕除草同时进行。
整形修剪:皂角树幼龄期,要对枝干进行整形修剪,使树体结构和形态合理,可调控枝条生长发育和均衡树势,保证通风透光,达到早产、多产、稳产优质的目的。结合整形修剪,还要及时剪去顶部直立徒长枝,同时要及时剪掉枝条顶端的秋梢,可有效提高皂刺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目前生产中,主要有高干形、中干形、低干形和丛状形等。
病虫害防治
营林防治: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体抗逆性;有病虫危害时要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枯枝、落叶,减少病虫源;套种花生、豆类、药材等矮秆经济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
药物防治:皂角树主要虫害有皂角树豆象和皂角树食心虫,可喷洒敌敌畏1200倍液进行防治。皂角树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白粉病、褐斑病等。炭疽病发病期间可喷施1:1:100波尔多液,立枯病、白粉病、褐斑病发病期间可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请问种皂角树值钱吗?多少钱一棵
     皂角价格:(胸径)10公分皂角350元,12公分皂角600元,15公分皂角1400元,18公分皂角2000元,20公分皂角2400元,25公分皂角3000元,30公分皂角4500元,35公分皂角5000元,40公分皂角6500元只能帮你到这了
世界上那种木头最好?产自哪?价格?
沉香木 海南 3百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土。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3)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4)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5)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6)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7)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8)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9)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德语,再见的意思),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0)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11)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12)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13)“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14)“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15)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16)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17)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18)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19)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20)“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21)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22)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九月十八日   --------------------------------------------------------------------------------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副题:《旧事重提之六》,署名鲁迅。   本篇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生活片断,显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私塾教育也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本篇和后面的《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写于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曾先后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在北京出版的《莽原》半月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后由作者编为单行本,改名《朝花夕拾》—九二八年九月北京未名社初版,作为“未名新集”之一。作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对自己从童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生活道路的回顾,多方面地勾划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风貌,批判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各种腐朽反动势力,同时也揭示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软弱性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朝花夕拾》是研究作者前期思想发展的一部比较重要的著作。   朱文玲,末朝学者朱熹盛(1130一一12OO)死后的谥号。这里是说卖房屋给一个姓朱的人。   油蛉,直翅类昆虫,俗名金钟儿,形似西瓜子,黑色,昼夜都鸣。   斑蟹(mao矛),鞘翅目昆虫,体长15一一30厘米,黑色,鞘翅基部有两个大黄斑。   何首乌,一种多年生蔓草,根粗大,可入药。   木莲,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   复盆子,一种多年生草,茎长,有刺,夏天结果实。   [58]长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下文的阿长也指她。作者曾有专文表示对长妈妈的怀念。   [59]机关,这里是指周密而巧妙的计谋。   [510]秕谷,不饱满的谷粒。   [511]张飞鸟,即鹊[令鸟]。因头部象旧戏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所以浙江东部有些地方称它为张飞乌。   [512]作者在小说《故乡》中所写的闰土,有个人物原型,这个人物姓章,名运水,绍兴道墟乡杜浦村人。他的父亲名福庆,是一个农民,兼作竹匠,常在作者家做短工。本篇中所说的闰土和闰土父亲,就是指这两个人。   [513]德语,再见的意思。   [514]三味书屋,在绍兴城内作者故家附近。解放后辟为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   [515]作者的这个开蒙塾师,姓寿,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老秀才。   [516]东方朔(公元前一五四——前九三),字曼情,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西汉文学家,善辞赋,性诙谐滑稽。后来关于他的传说很多。   [517]这一传说见《太平广记》卷四七三引《东方朔传》,大意是:汉武帝有一次发现一种头目牙齿耳鼻具备的怪虫,东方朔对汉武帝说,过去秦朝拘捕了许多无辜百姓,百姓纷纷感叹:“怪哉怪哉!’’因而感动上天,产生了这种叫做“怪哉”的虫。汉武帝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去掉,东方朔回答:大凡忧愁的人喝了酒以后可以解除忧愁,现在用酒灌的办法就可以使这种虫消失。   [518]宿,这里是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儒,信奉孔孟之道的封建阶级知识分子。   [519]对课,即对“对子”,旧时学塾教学生练习做诗的一种方法,例如“天”对“地”’“上”对“下”。三言、五言、七言,即三个字—句,五个字一句,七个字一句的意思;这里是说练习从简到繁。   [520]蝉蜕,蝉的幼虫变为蝉时脱去的外壳,可入药。   [521]见《论语·述而》篇,应读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是孔子的话,大意是,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   [522]见《幼学琼林·身体》篇,原句是:“笑人缺齿,狗窦胡为大开?”是取笑人家缺了牙齿的意思。狗窦,狗洞。胡为,为什么。   [523]见《周易》,原句是:“初九,潜龙勿用。”大意是恶势力很盛的时候,好人应该注意防范,以免受害。   [524]见《尚书·禹贡》篇,应读为“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大意是,那个地方的土地,按等级来说,比下等里最好一级稍差些;那个地方向天子进贡的东西,是苞茅(祭祀时用的草)和橘柚。厥(jue 决),文言代词,相当于白话文中“它”、“那个”一类意思.   [525]绣像,明、清以来,一般通俗小说前面,往往附有书中人物的图像,称为绣像。   [526]《荡寇志》,清朝俞万春著的一部诬蔑和歪曲梁山农民起义英雄的小说。   [527]把锡碾得很薄,粘在纸片上,叫锡箔,是旧时信奉迷信的人给死人烧化的纸钱。   一、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做出了批判。   二、文章思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由此把握全文的结构就较为容易了。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三味书屋”。时间顺序与空间的变换顺序是一致的。在两部分内容之间,作者安排了一个过渡段,即第九自然段。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在记叙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映衬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   三、写作特点   1.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2.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如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4.课文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实具体,放得开,收得拢。   5.第2自然段顺序鲜明,视觉==>听觉==>味觉   动物到植物,顺序清晰   四、第二自然段写景的脉络   本文第二自然段写景相当精彩。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词语,引出13种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泥墙根、油蛉、蜈蚣、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蟊、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概貌,“单是……就有……”则比较详细地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已趣味无穷,可见园子里佳趣俯拾皆是,渲染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感情色彩。写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低到高,后一个写动物由高到低。整体部分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则由动物写到植物。   五、作者怎样描写百草园   第二自然段除了脉络清晰的特点,作者还抓住景物特点,对百草园作了细致的描写。这段文字着重描绘了百草园在春夏季节的景色,写得精彩生动而富有情趣。在抓景物特点时,作者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使百草园的景物有形有色,有声有味。春末的菜花,盛夏的鸣蝉,秋天的蟋蟀,加上捕鸟的冬季——这一切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丰富而美丽的四季风采。作者写景用词准确,语言生动形象。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石井栏的“光滑”,黄蜂因为肥胖而“伏”在菜花上,叫天子因为轻捷而能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些描写体现了鲁迅先生用词的准确、生动;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这样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同时让我们听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由衷的喜爱之情。   了解写景的这些方法,不仅对于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很大帮助,而且对于阅读写景的文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都有好处。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了石井栏的“光滑”,黄蜂的“肥胖”……等诸多景物的特征。要做到这点,必须做到用眼看,细细观察;用心想,慢慢揣摩。还要注意写景的顺序。作者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采用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这样,就能把百草园给人的总的印象交代得清清楚楚。再其次,还要注意作者如何做到了多角度地观察。例如:从听觉角度写“油蛉在这里低唱”,而从视觉角度写“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等景物。这些描写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把百草园在一个儿童眼里的感受写得有声有色,加之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见动,静动交错变化运用,叫人读来有滋有味,整个画面才能给人生机勃勃、如临其境的感觉。另外,写景离不开抒情的支撑,在对百草园的描绘中,作者正是将自己童年时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融进对景物的描绘中,让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   本文第9段为全文的过渡段,从内容到结构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既照应课文前半部分“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又为下文将去三味书屋提前作了交代。本段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自己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恋恋不舍之情。至于因为何故而不能常去百草园玩乐,文章并没有明确直接的交代,只是用了“不知道”、“也许”表示自己的推测。这些词语不仅真实得反映了当时的心理,还对百草园的生活巧妙地进行了补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离开百草园时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当然,百草园毕竟曾经给自己带来无限乐趣,所以,在去三味书屋之前,还不忘用两个“Ade”以表示与给自己带来无穷乐趣的小动物告别,这也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恋恋不舍之情。   七、品味描写捕鸟的一段文字   作者在描写冬天的百草园的乐趣时,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这段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雪地捕鸟的整个过程,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其中一连串的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九个动词用得十分准确。在组织学生欣赏这段文字的时候,可先让学生进行圈点批注,钩出这九个动词来,然后试着让学生作动作揣摩这个过程。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动笔进行仿写。如让学生用一连串不少于5个的动词描写一个游戏或者一个连续的动作,在同学间展开交流,议议谁仿写的最好。这样,读写有机地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欣赏优美文字的时候,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一定要学习抓关键词句。应当注意不要把关键语句误解为华丽的语句,只是相对于其他词语来说,它在描写景物、刻划动作、塑造形象、表达感情、点明中心等方面有着更为深刻准确的表达作用。以“雪后捕鸟”这段为例,那些表示捕鸟动作的九个动词就成为描绘捕鸟过程的关键词。正是这些词语的运用,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捕鸟的整个过程。不仅仅是针对捕鸟这段进行分析,读任何文章,理解关键语句,都绝不能脱离特定的语言环境妄加理解,而是必须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揣摩,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作者所赋予这些词语的特殊含义。   八、如何理解三味书屋的生活   长期以来,人们在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主流的看法是认为二者形成了对比的关系。认为百草园的清新、亮丽、神奇与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森严、无味之间形成了对比关系,前后分别包含了作者强烈的褒贬之情。   除此“对比说”之外,还有两种认识:   一种意见认为,前后是和谐统一的。贯穿全文的,是中年的鲁迅先生对儿时快乐生活的甜美回忆,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即便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对于同年的鲁迅而言也同样是新鲜而充满快乐的。   第二种意见认为。前后是衬托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的生活,从而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损害和束缚。   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比较而言,这里所述的第一种看法更接近鲁迅先生创作本文时的心理背景,更能为读者所接受。实际上,我们从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中,也不难发现字里行间洋溢着快乐的情趣。从“黑油的竹门”、大匾等陈设,从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仪式,从同窗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溜到三味书屋后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到人声鼎沸的课堂,自得其乐的老先生,颇有些成绩的绣像,飞速进步的“对课”,处处洋溢着一种成年人回顾往事的乐趣,时时流露出新奇天真和快乐的情趣。   九、如何评价文中的私塾先生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是脸上还带着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如何评价这位先生呢?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回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用,描写出了先生严格而不厉害的形象,表现先生对他的学生管理中的开明思想,在鲁迅眼里,先生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当然,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私塾教育管理方法的落后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段的学生能够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教师要抓住“准确”、“迅速”、“适应”三个基本要求来训练学生默读。默读后,应当让学生先理清各段的主要内容,再把临近的、意思相关的段归并成部分,归纳各部分的大意,然后再把各部分的大意归纳出来,总结文章的中心意思。   十、默读指导教学建议   从“三味书屋”的学习中,同学们应当通过鲁迅先生对私塾先生或直接的评价(“方正、质朴、博学”),或言行的描述,准确把握作者对其先生的态度。至于这部分的一些生僻难解的词语,则不必深究。   十一、第二自然段教学建议   对百草园部分的学习,第二部分是重点。作者用五彩的画笔描绘自然美景、园中乐趣,我们也须细细揣摩其中深意。同时,从鲁迅先生的笔下,我们也可以掌握一些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诸如写景首先要观察,观察则要调动起人的各种感官因素,从而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还要讲究顺序,使文章层次清晰。写景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更广阔的天空,使优美的景致中融入更浓厚的感情。   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对这一段落中的好词好句做圈点批注,或者自由发言,举例说明自己对词句意境的揣摩与理解。教师可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帮助学生理清这段的脉络。最后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的关键词复述,直至熟读成诵。(书后没有要求背诵这一段,但是对有能力的学生,背诵这样的段落的要求是合理的)   提倡动笔进行仿写练习。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进行景物描写的练习,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将仿写优秀的段落抄在卡片上,办成语文墙报进行展览……总之,让学生多读多写,学习优美的语言,围绕课堂阅读展开的活动要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基本出发点。   十二、本文对百草园的景物做出了视觉,听觉,味,触觉上的描述。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写百草园的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表明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与留恋。   二层(2段):写热天的时候百草园充满了无限趣味。 (百草园的美景)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以及“我”对这个故事的感慨。 (美女蛇的故事)   四层(7~8段):写冬天时在百草园中的雪地捕鸟时的乐趣。(雪地捕鸟)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城中最严厉的书塾读书,回想自己在百草园所做的事情。   二层(
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的特点以及先生的为人。   三层(12~16段)写初次见先生,问先生“怪哉”是怎么一回事,没有得到答案。   四层(
17、18段):写偷偷到后花园去玩,后花园的乐趣。   五层(19~21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以及“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描画儿。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并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