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榆

白榆有哪些特征?

(Siberian elm)

学名:Ulmus pumila L.。又称榆树、家榆。榆科,榆树属。

形态和用途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具不规则复锯齿及单锯齿,无毛或下面脉腋簇生柔毛;叶柄长2~6毫米。花簇生。果近圆形或倒卵状圆形,长1~2厘米,熟时黄白色,无毛,果核位于近中部。花期3~4月,果5月成熟。

榆树木材纹理通直,花纹清晰、美丽,略硬,比重0.57~0.66,有弹性,耐湿,耐腐,力学性能良好,可作车辆、枕木、建筑、农具、家具等用材。枝桠可作烧柴和编织材料。嫩叶可食,可作饲料。树皮纤维坚韧,可制绳或人造棉;并含有粘液物质,是制线香和蚊香的粘合剂。种实可榨油食用。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在以二氧化硫、铅、氯气为主污染物的厂矿区域内栽植榆树,能收到良好的净化空气的效果。

(唐午庆)

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中国的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及华中均有分布。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甘肃中部黄土高原在2100~2400米,秦岭、祁连山达2500米。

喜光,在全光照下其生长量最高。能耐炎热和高温,抗寒性强。对气温的适应变幅很大,在榆树分布区,年绝对最高、最低温差达97.6℃(47.6~-50℃),年积温1600~3200℃,生长期为213~268天。榆树在中国分布范围内,以东部湿润区(包括华北平原、东北东部、淮北平原)年降水量500~700毫米的地方,生长迅速,树体高大;中部半湿润区次之;西部干旱和半干旱的荒漠和荒漠草原,年降水量少(为200~500毫米以下),榆树仍能正常生长。喜肥沃土壤但又能耐瘠薄。耐盐力较强,一般在氯化物盐土(滨海盐碱土)上能耐含盐量0.35%;在苏打盐土上能耐可溶性盐0.38%;在硫酸盐土(内陆盐碱土)上能耐含盐量0.6%。榆树生长快,寿命长,一般20~30年成材。

(张敦伦)

育种

培育速生、干形通直、抗虫害的良种是榆树育种的主要任务。德国人克劳赫(M.Klotzch)于1845年进行了U.campestris和U.effusa杂交试验,杂种8年生时,高、粗生长比亲本大1/3。20世纪初在荷兰首先发现了榆树荷兰病,迅速蔓延到欧美各国。荷兰于1926年开始抗病育种,已选出几个抗病品种,美国近年来也通过杂交,选出了抗病速生的优良系号。在苏联根据对榆树荷兰病的抗性,将榆属树种分为高度感病、感病、弱度感病、抗病和高度抗病五类,而白榆的中亚生态型则是唯一高度抗病的。

中国榆树选择和杂交育种始于70年代,已评选出了一批优良无性系,单株材积比对照大30%以上。榆树容易无性繁殖,优良无性系增益又大,因此选育优良无性系是榆树的重要途径。榆树的无性繁殖可采用嫁接、嫩枝扦插和播根育苗。杂交育种也获得一些成果,如中国山东林校从白榆×毛果旱榆组合中选出的鲁榆(杂)1号无性系,树冠窄,主干圆满通直,生长快,单株材积超过对照50%,已用于生产。

中国于1980年组织了全国白榆种源试验,经6年试验结果表明:①白榆树高、胸径、侧枝长度、树干通直率与原产地纬度呈显著相关,与经度关系不大;②各种源生长力差异极大;③越冬性差异较大,如黄河中下游种源引到黑龙江省和新疆,枯梢较严重。

(庞金瑄)

造林技术

①采种:榆树4~5年生开始结实,8~10年即进入结果盛期,结实无大小年之分。翅果4~5月成熟,呈黄色。成熟后约3~4天开始脱落,可人工上树摘采或击落后扫集。采集后要在通风处阴干,以备播种或贮藏。种子千粒重5~8.2克。发芽率70~85%。在密封低温(5℃以下)条件下贮藏,1年后,种子发芽率仍可保持70%左右。②育苗: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做育苗地,切忌低洼易涝地。圃地要深翻30厘米,细整,施足基肥,多用床式育苗,也可用大田式育苗。一般采用条播,条距25厘米,播幅5厘米,沟深2厘米。撒种后覆土约0.5厘米,以不见种子为度,然后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一般3~5天发芽出土,10天左右可出齐。播种量每公顷翅果20~22.5公斤。1年生苗,苗高1~1.5米,地径0.5~1厘米,每公顷22.5~27万株。2年生换床移植苗,高2.5~3.0米,地径1.3~2厘米,每公顷6.75~9万株。在盐碱地要选择0~60厘米土层内含盐量不超过0.2%的轻度盐碱土育苗。要秋整地,施足基肥,躲过春旱,待
6、7月份下过第一场透雨后,抢墒播种。播种量每公顷30~38公斤。采用大垄双行条播,条宽3厘米,条深3~5厘米,条距20厘米,覆土0.5~1.0厘米,稍加镇压。当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开始间苗,苗高5~6厘米时定苗,每公顷均匀留苗45万株左右,间苗后适当灌水。幼苗生长阶段要经常松土除草,于6~8月间结合灌水追肥。③造林:营造用材林要选用品质优良的大苗造林。选择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的深厚肥沃、水分充足的壤土和粘壤土,进行大坑整地(80厘米见方)。初植密度每公顷1200~1650株,3~4年后林分郁闭,采用下层抚育伐,也可采用每公顷405~600株的密度,一次定植。榆树与刺槐带状或行间混交能促进林木生长。营造农田防护林可用2~5行榆树构成的窄林带,亦可与窄冠型杨树或紫穗槐、沙枣等灌木混交,构成稀疏、低度通风结构的林带。当林分郁闭后,即多次间伐,间伐强度按材积计算一般不超过15~20%。榆树胁地较重,可在护田林带的边行合理配置其他胁地轻的树种,并挖截根沟,以减少榆树林带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干旱草原造林,要选择水流汇集的丘间滩地、宽浅凹地、沿河阶地等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及沙性母质的土壤。提前两年整地,深耕30~40厘米,以利蓄水保墒。选用根系发达的壮苗,按1~1.5米株距、3~4米的行距,秋季造林。造林前进行土壤改良。在地下水位1米左右的低洼地修建台田,在常年地下水位深于1.5米的地方,修条田以提高栽树部位的高度。在地势较高的碱荒地上,无排水系统,可沟洫围田,蓄积雨水天然淋洗,促进土壤脱盐;在内陆盐碱地适当深栽,滨海盐碱地适当浅栽。初植密度每公顷3300~4950株为宜。榆树与紫穗槐行间混交,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防止返盐。黄土高原地区,应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坡脚和坡的下部,侵蚀沟底部造林。要在头年雨、秋季采用反坡梯田整地,深度40~60厘米。按1.5株距、1.5~2.5米的行距栽植。可与刺槐、紫穗槐等进行带状或行间混交。④抚育管理:造林后2~3年进行松土除草。林木在7~8年郁闭时开始间伐,伐后郁闭度保留在0.6左右。

主要虫害有榆绿叶甲(亦称榆兰金花虫)、榆黄叶甲、榆紫叶甲、榆尺蠖、榆四条绵蚜、榆毒蛾、榆绿天蛾、榆木蠹蛾、蒙古木蠹蛾、光肩星天牛等。

(张敦伦)

参考书目

张敦伦等:《白榆》,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内有哪些植物
基本确认校园内共有绿化植物30 科48 属66 种,其中木 本植物 57 种,草本植物6 种,包括5 科裸子植物,其余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中应用种数最多的为蔷薇科8 种,其次为豆科7 种 苏铁科Cycadaceae 苏铁属Cycas 苏铁C.reyoluta 松属pinus 油松P. tabulaeformis 樟子松var.mongolica Litvin 云杉属picea 云杉P. pasperata 松科Pinaceae 雪松属Cedrus 雪松C.deodara 杉科Taxodiaceae 水杉属Metasequoia 水杉M. glyptostroboides 银杏科Gnkgoaceae 银杏属Gnkgo 银杏G.biloba 侧柏属Platycladus 侧柏P. orientalis 柏科Cupressaceae 圆柏属Sabina 圆柏S. chinensis 刺柏属Juniperus 刺柏J. formosana 杨属Populus 新疆杨P. alba var.pyramidalis 毛白杨P. tomentosa 柳属Salix 垂柳S. babylonica 旱柳S. matsudana 杨柳科Salicaceae 龙爪柳S. matsudana yar.tortuosa 榆科Ulmaceae 榆属Ulmus 白榆 U. pumila 龙爪榆U. pumila var.pendula 桑属Morus 桑树M. alba 桑科Moraceae 构属Broussonetia 构树B. papyrifera 芍药科Paeoniaceae 芍药属Paeonia 芍药P. lactiflora pall 牡丹P. suffruticosa 蓼科Polygonaceae 蓼属Polygonum 山荞麦P. aubertii l.Henry 小檗科Berberidaceae 小檗属Berberis 紫叶小檗B. thunbergii var.atropurpurea 木兰科 Magnoliaceae 木兰属Magnolia 玉兰M. denudata 悬玲木科Platanaceae 悬玲木属Platanus 三球悬玲木P. orientalisl. 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 珍珠梅属Sorbaria 华北珍珠梅S. kinlowii 蔷薇亚科Rosoideae 蔷薇属Rosa 黄刺玫R,. xanthina 月季R.. chinensis 玫瑰R.. rugosa 蔷薇科Rosaceae 李亚科Prunoideae 李属Prunus 红叶李P. cerasefera 山桃P. davidiana 榆叶梅P. triloba 樱花P. serrulate Lindl. 含羞草亚科Mimosoideae 合欢属Albizia 合欢A. julibrissin 槐属Sophora 槐树S. japonica 龙爪槐S. japonica Aurea 豆科Leguminosae 蝶形花亚 科Pspilionoideae 刺槐属Pobinia 刺槐R.. pseudoacacia 毛刺槐R.. hispida http://www.paper.edu.cn 三叶草属Trifolium 白三叶T.repens 红三叶T.pratense 芸香科Rutaceae 花椒属Zanthoxylum 花椒Z. bungeanum 苦木科Simaroubaceae 臭椿属Ailanthus 臭椿A. altissima 黄杨科Buxsaceae 黄杨属Buxus 小叶黄杨B. microphylla Sieb.et 漆树科Anacardiaceae 盐肤木属Rhus 火炬树R.. typhina 卫矛科Celastraceae 卫矛属Euonymus 大叶黄杨E. japonicus 栓翅卫矛E. phellomanus Loes 柽柳科Tamaricaceae 柽柳属Tamarix 柽柳T. chinensis 无患子科Sapindaceae 栾树属Koelreuteria 栾树K. paniculata 胡颓子科Elaeagnaceae 胡颓子属Elaeagnus 沙枣E. angustifolia 木樨科Oleaceae 白蜡树属Fraxinus 丁香属Syringa 连翘属Forsythia 女贞属Ligustrum 茉莉属Jasminum 白蜡树F. chinensis 华北紫丁香S. oblata 连翘F. suspensa 金叶女贞L. vicaryi 迎春花J. sambac 玄生科Sarophulariaceae 泡桐属Paulownia 毛泡桐P. tomentosa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忍冬属Lonicera 忍冬L. japonica 刚竹属 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 淡竹var. henonis 禾本科Poaceae 羊茅属Destuca 早熟禾属Poa 黑麦草属Lolium 苇状羊茅F. arundinacea Schreb 紫羊茅F. rubra 草地早熟禾P. pratensis 多年生黑麦草L. perenne 百合科Liliaceae 丝兰属Yucca 丝兰Y. smalliana 鸢尾科Iridaceae 鸢尾属Iris . 鸢尾I. tectorum Maxim 马蔺var. chinensis koizi 锦葵科Malvaceae 锦葵属Malva
甘肃天水人把榆树叫啥?
甘肃天水人把榆树叫什么?甘肃天水人把榆树交着榆钱树。是当地的俗话,也是当地的俗语。
皂角树和榆树的区别在哪里?是不是一种树?
不是
皂角树(Gleditsia sinensis)标准中文名称“皂荚”,豆科植物,属于落叶乔木,皂角是豆荚状,可以入药,也当肥皂用。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甘肃、广东、浙江、山东、山西、江苏、河北、贵州、湖北、四川、陕西、江西、安徽、云南、福建、湖南、广西、河南等地,生长于海拔650米至2,5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谷地、山坡林中及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有同名书集《皂角树》。
榆树(学名:Ulmus pumila L.):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称,为榆科落叶乔木,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小枝无毛或有毛,无膨大的木栓层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圆形。叶椭圆状卵形等,叶面平滑无毛,叶背幼时有短柔毛,后变无毛或部分脉腋有簇生毛,叶柄面有短柔毛。花先叶开放,在生枝的叶腋成簇生状。翅果稀倒卵状圆形。花果期3-6月(东北较晚)。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朝鲜、前苏联、蒙古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000-2500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岗等处。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