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树三星堆青铜树

三星堆3号青铜神树或为扶桑树,扶桑树是种什么样的树?

三星堆的出现,让人们见识了一个全新的古蜀国文明。而在三星堆当中,最出名的文物,莫过于青铜树。青铜树有很多,最早出土的是1号树,在1986年被发现,出现在三星堆遗址的2号祭祀坑,树高达396厘米。2019年发现的是3号青铜树,专家们开始对起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有考古专家认为,它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扶桑树。

扶桑树其实是一种传说,它在《山海经》里有记载。据说是一棵神树,上面住着十个太阳,每个太阳轮流当值。

 


1、3号青铜树

三星堆遗址,是证明古蜀国文明最有力的证据。这个遗址,已经被发现很多年了,其中出土了很多青铜树。最有名的莫过于1号青铜出,在1986年被人们发现,如今已经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过除了1号树之外,专家们还陆续发现了很多青铜树。

如今被称为最像“扶桑树”的,是其中的3号。这棵树专家正在修复,虽然没有完全修复,但是很多专家认为,它和记载中的扶桑树最为相似。

 


2、扶桑神树

扶桑树是传说中的一种神树,它可上达天庭,贯穿天地人三界。后来大羿射日,把树给弄坏了,以至于天地人三界不能互通。根据《山海经·海外东经》和《山海经·大荒东经》的记载,它是金乌休息的地方。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简单来说,扶桑树是两个桑树组成,这两棵树相互依存。而在树上,挂着太阳女神的十个孩子,也就是十个金乌。金乌们轮流当值,其中一个金乌工作的时候,另外九个就在树上面休息。

 


3、其它记载

除了《山海经》之外,其它地方也有相关的记载。比如说《海内十洲记》、《玄中记》,里面都有关于扶桑树的记载。无论是哪一种记载,都和太阳有关系。甚至在一些画像中,还出现了扶桑树。只不过各种记载的扶桑树,外观有所不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是偏向于《山海经》的。

而扶桑树和后羿射日的传说,也有一定的关联。据说扶桑树上的金乌,有一天全部出动,搞得民不聊生。于是人间出现英雄羿,射掉了其中九个,于是天空中就只剩下一个太阳,每天出来工作。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高达4米,古蜀先民用它来做什么?

在古人的眼中,三星堆的青铜树并不是普通的树,而是自己的信仰,在古代人民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棵青铜神树高达4米,古蜀先民认为神树可以通天,又是太阳的象征,主要是用来祭祀祭拜,对其十分敬畏。

一、青铜神树的简介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其中修复比较完整的一颗是395厘米,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一个青铜器文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下面是像山一样的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块构成,树侧还有一条铜龙,铜龙造型怪异可怕,龙的爪子与腹部与神树紧密的连在一起几乎合二为一,形象非常生动,栩栩如生,总体呈S型。神树上面是树干以及树枝、果实和鸟,一般都有三层树枝,每一层树枝又有三根枝条,每根枝条上又有短枝,有小圆圈镂空的花蕾,花蕾旁边还有小鸟,小鸟活灵活现昂首翘尾,非常形象生动。神树的根部底座上个有两个人,而且他们双手向前伸似乎手里向前递着什么东西。

二、古蜀先民制作出青铜神树的作用

神树可通天。青铜神树被古人当作神是神树,在古蜀人的意识中,具有通天的功能,类似于山海经中记载的建木,建木可通天可以作为凡人上天的阶梯,通过这段阶梯就可以登天,古人们赋予它的意义是如此神圣。

神树还象征太阳。另有一种研究表明,青铜神树上的神鸟形象是作为太阳的象征,因为古代有一个十日神话,说太阳的运行就是由天上的鸟背负而行的,这是古蜀先民对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的解释或者说想象,有很多文献资料都有关于鸟日同行的图片,三星堆出土的高达四米的青铜神树上就有九只神鸟,如果是用来赋予太阳的意义,那也是可以说得通的。总体来说,青铜神树是古蜀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的反应,认为其具有通天、通神的特殊功能,反映了古蜀先民对神对天的向往及敬畏之情。


前天去上古文化艺术馆看的这个文物太漂亮了,可是不清楚这是什么。 ...
这是三星堆青铜树。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坑,共出土六件破碎的青铜树,其中一号青铜树修复得最为完整。该树树体通高3.96米,枝条和树干上装点有许多附件,其上的“一龙、九鸟、十二果”各有所指,寓意深邃。“一龙”象征东方苍龙星座,“九乌”象征“十日历”,“十二果”象征十二朔望月。可以说一号青铜树是一株名副其实的天文历法树。
秦岭青铜树的传说
应该是三星堆的吧,秦岭青铜树是小说《盗墓笔记》中的。 三星堆青铜树:青铜神树高384厘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树杆旁有一龙援树而下,十分生动、神秘,它把有关古代扶桑神话形象具体地反映出来了。 【扶桑】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 晋 郭璞 《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