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杨多出多少木材

怎么种植速生杨
速生杨是“三北"防护林带、公路、铁路和四旁绿化的重要树种。杨树适应性强,生长快,用途广。中国林科院黄东森教授等培育的中林北京2000系列速生杨,在长江以北广大省区试种,表现出巨大的增产潜力,5年成檩、10年成柁。成片种植的用材林,年产木材2至3立方米,苗圃式种植用于生产纸浆,可年产4至5立方米。高标准四旁栽植杨树将是平原地区发展杨树用材基地的最佳模式。栽植速生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植大苗:亩栽种60-110不等,视用途而定,四旁环境人畜活动频繁,又有房屋杂树遮阴,适宜种植高4至5米、胸径3至4厘米有大苗。选植的苗木要尽量保留根系,断伤的根茬用枝剪剪平。侧枝宜重剪,只保留10至20厘米,顶枝也要适当修剪。
  二、坑要大,土要肥:四旁植杨定植坑直径应达到60至80厘米,深60厘米,坑的直径要上下一致,不要形成锅底状,沙石过多应换土。定植前坑底先垫上20厘米厚的肥土,稍加踩实。定植时仍保持根茎比土面位置低5至10厘米,不可栽植过深。定植时边填土边提苗,舒展根系并踩实土壤。栽后半个月内应浇3次透水。种植在房屋背后或风口处的树苗,要立柱防风。北方雨季前气候干燥,栽植时要及时补充土壤水分,并松土保摘。
  三、精心施肥管理:种植用材树要改变成活后不需要管理的旧观念。速生杨每年5月和7月有两个生长高峰期。植树成活后结合10至11月浇冻水,每株树施有机肥20至40公斤。夏季生长高峰期结合灌水或降雨,每株施追肥1至2公斤。
  精心管理的速生杨,种植当年可得到良好的树形,胸径可增粗2至3厘米。定植第3年胸径达到15至16厘米。10年生胸径35至40厘米。农户在四旁常年培养不同树龄的速生杨20株,从第10年开始,5年轮伐10株,可以获得木材17立方米。
  品种有南林9
5、895 中林200
1、35欧美杨10
7、108等品种。地径在3CM树高在3.5米以上价格每棵5-6元
107速生杨几年成材,附107速生杨的特点


1、成材时间:107速生杨一般在种植后8-12年左右可以砍伐,与其他普通的树种相比,要早8年左右。
2、特点:107速生杨杆型优美,树冠窄,侧枝细,叶满冠,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抗大风能力强,木材基本密度为0.322g/cm³,纤维长度为1044.4mm,1%氢氧化钠抽取物为16.64g。

一、107速生杨几年成材


1、成材时间

107速生杨一般在种植后8-12年左右可以砍伐,与其他普通的树种相比,要早8年左右。


2、种植密度

(1)如果是育苗,种植密度一般为3000-4000株/亩,株行距为0.4×0.6m,0.35×0.7m或0.3×0.7m。

(2)如果是培育大径级木材,株行距为6m×6m、7m×7m、8m×8m或4×10m。也可以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为20m,小行距为3m。轮伐期为10-12年左右,成材胸径为40cm左右,立木蓄积为180-240m³/hm²。

(3)如果是培育小径级木材,株行距小于4×4m,轮伐期为5年左右,成材胸径为20cm左右,立木蓄积为100m³/hm²。

(4)种植密度过大时,栽培管理费用增加,并且产出的木材径阶小、价格低、效益相对较差。

二、107速生杨的特点


1、植株特点:107速生杨是美洲黑杨和欧洲黑杨的杂交品种,杆型优美,树冠窄,侧枝细,叶满冠,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抗大风能力强(抗肩星天牛能力比I-214杨强)。


2、木材品质特点:107速生杨产出木材的基本密度为0.322g/cm³,纤维长度为1044.4mm,1%氢氧化钠抽取物为16.64g。


3、生长速度特点:107速生杨的生长速度很快,每年的胸径增长量为3.5-4cm,每年的树体高度增长量为3.2-4cm,3-4年间伐可作纸浆材及中小径民用材,7-8年主伐可作为干径材。


4、密度和产量特点:如果是育苗,每亩地可以培育3000-3500株树苗。如果是造林,每亩地可以栽种110株。间伐后,每亩地55株。蓄积量为18.76立方米。


5、适宜种植地区:107速生杨适合在我国淮河、黄河流域及辽河流域以南地区种植,也可以在西北地区种植。


6年的速生杨树多少钱一吨或者一立方?
速生杨如果不按照规定的指标施肥灌溉、除草、治虫,或是在其它的管理方面跟不上,它的优势一点也发挥不出来,生长速度就和普通品种一样。
如果严格按照规定的密度和田间管理进行种植或管理的话,5年时间胸径可达35厘米以上。
价格非常理想。
速生杨5年的树每亩能种多少颗
种植速生杨的经济效益很好.但有一定的要求: 1\要适地适树,即选择恰当的土地和对路的杨树品种. 2\栽种要科学. 3\季节要适宜. 4\密度要合适:如果是培育大径材,每亩种70棵;如果是培育中径材,每亩种110棵;如果是培育小径材,每亩种167棵. 5\经营管理要精心.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