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娘娘

誉为"人文女祖"“先蚕娘娘”的嫘祖到底是何方神圣?

相传嫘祖本来是西陵部落一户村夫家的孩子,从小就善良漂亮,一次去山上采摘野果时发现了蚕,后来经过研究发明了养蚕缫丝的技术并且她把这一技艺传给了远近的村妇,西陵部落的首领听到这一消息,将她认作女而,并给她取名为嫘祖。

嫘祖本是一名柔弱姑娘,但是为了照顾家中体弱多病的双亲,每天都会外出采摘野果,久而久之远近的野果都被她摘完,一次外出时发现没有野果可采,心急得在树下哭了起来,此时天上的玉皇大帝看见了就将受罚的神仙打下了凡间,让这神仙变成了蚕,吃桑叶吐丝。蚕把桑树上的果实送给了姑娘,后来她父母的身体也慢慢的变好。夏天,这些蚕开始吐丝并结茧,嫘祖看到这些蚕丝非常的有韧性,于是研究出来将这些丝织成了丝绸。之后,嫘祖就将这一项技艺教给了当地的人们,这时人们开始告别了穿着兽皮的生活。

也是因为此西陵部落的王听到后将她收作女儿,之后各个部落的首领以及年轻优秀的小伙子纷纷上门来求娶她,但是都被嫘祖所拒绝,直到后来轩辕黄帝来到西陵,两人互相生出爱意,最后嫘祖成为了黄帝的元妃。之后在嫘祖的帮助下,黄帝战胜了炎帝,蚩尤等部落,实现了对整个华夏的统一。而嫘祖也将自己缫丝养蚕的技术传遍了天下。

嫘祖之所以被称作先蚕娘娘,就是因为她发明了养蚕缫丝的技术,这一技艺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民间故事:嫘祖娘娘

相传远古时候,西陵嫘村山一户人家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她天生聪明伶俐,被当地人称为天女神童。尽管年纪不大,但她十分孝顺。见父母年 纪大了,不便行走,她便每天自己上山采集野果,奉养二老。

她勤劳勇敢,不怕苦和累,近处的野果采集完了,便跋山涉水到远处去采集,宁可自己饿着,也一定要父母填饱肚子。有一天,远处山上的野果也被 她采集完了,天快黑时,她还是没有找到足够的食物,想到父母将要饿肚子,姑娘便靠在 '棵桑树下伤心地哭起来。她的哭声哀婉、凄凉,连天庭都被惊 动了。玉皇大帝命人拨开云雾向下 '看,见一个小姑娘正为父母吃不饱肚子哭得伤心不己,遂被她的孝心感动,便发了善心,命罪仙“马头娘”下凡帮她。

马头娘本是要到人间吃桑叶吐丝的天虫,为了让自己在人间的日子好过些,便悄悄藏了些桑果在身上。见姑娘哭得可怜,马头娘便将桑果撒在了桑叶间。姑娘哭得正伤心,忽然见树上结出了自己从没见过的果子,就大着胆子尝了尝,味道竟酸甜爽口,又等了一阵见自己并没什么异常,她就采了许多带 回家给父母吃,没想到老人吃后精神一天比一天好。从此,姑娘便时常来这里采摘桑果。

有一天,姑娘偶然发现树上的天虫不断地吐着丝,又慢慢地结成了茧子,那些茧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七彩的光,非常美丽。姑娘很好奇那到底是什么 东西,于是就采了一粒拿牙齿咬开口,把茧上的丝拉出来看。见那丝又滑又有初性,姑娘便灵机一动,通过横竖交叉,细细连结,将细细的丝织成了布。 她把蚕丝织成的布连成片裹在身上,遮蔽身体。回家后,姑娘又把织好的布连成一大块给父母披在身上,.老都觉得很舒服。姑娘见这个东西十分有用, 便为天虫取名为“蚕”,并将其捉回家喂养。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姑娘完全掌握了蚕的吐丝规律和缫丝织布的技艺。

她见百姓们每天光身露体,只以树叶遮蔽私处,极不体面,便开始思考怎样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又研宄着将布制成了衣服。百姓见了她做的衣服后都 觉得既美观又体面,纷纷向她讨教方法。姑娘便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当地的百姓。

姑娘发明养蚕缫丝织布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西陵部落,西陵王听后亲自召见了她,并收她为义女,赐名“嫘祖”,命她将养蚕、缫丝、织布、裁衣的技术 大范围向百姓传授。嫘祖领命,便每日忙碌在桑林里、纺锤前向人们教授自己的技术,而且一遍遍亲自示范,极具耐心,人们都称她为贤女。贤女嫘祖的 名气越传越大,后来竟传至丨J了黄帝的耳朵里。

这年春天!黄帝带领常伯等人,到西陵°山访贤,途中遇到一位女子正在向众人讲述采桑摘蚕茧的技术。黄帝见她身姿绰约,口齿伶俐,便料想她就是 贤女嫘祖了。常伯看出了黄帝心思,忙上前代为问讯。嫘祖看看黄帝和常伯等人,见他们气宇不凡,谈吐大方,也料定都不是寻常之人,便大大方方地将 育桑、养蚕、缫丝、织布的方法讲给他们听。

讲完了这些方法,她还说:“如果这种技术能够在天下百姓中普及,百姓一来可以遮丑,二来也免去了受寒暑之苦。”

黄帝听后,也点头赞许,称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随后问她是否愿意担当将此技传给天下百姓的重任。这正是嫘祖日思夜想的事啊,怎么能放 弃这千载难遇的机会呢?于是,她立即表示愿意跟随黄帝进都。

接着,嫘祖便带着黄帝和常伯等人见了义父,说明原委。见了义父西陵氏,嫘祖才知道,自己身边的人就是黄帝。回去的路上,黄帝见百姓安居乐业, 心里十分高兴,坐在车里谈笑风生。

回到国都后,黄帝立即召集各部诸侯、宫廷官员请嫘祖传经。但是,嫘祖却一句话也不说。常伯上前问嫘祖,为何不发言。嫘祖说:“你们召集的是九 州诸侯和宫廷官员,我只是山村姑娘,无资格发言。”黄帝听后,冥思苦想,最后给她定了个“蚕正”的官职。

嫘祖一听,便对常伯说:“我只知道朝中有八正官员和九州诸侯,却没有听说有‘蚕正’的官职。不知黄帝身边是否需要人管理衣饰?要封,就封我为常伯将此话转告给黄帝,黄帝不禁心中一动。常伯早己看出了二人的心思,便故意提醒黄帝:“你今年已三十岁了,也该封正妃了。”黄帝为难地说: “如今正值百官大会,又怎么能谈封妃之事呢?”

常伯说:“只怕你嫌此女是山峪贫女,百官的事倒好说。”黄帝忙说:“我从未想过选妃和贫贱富贵有什么关系。只要能为百姓着想,能够造福于人,有 良好的德行就可以了。”常伯一听,知道嫘祖符合黄帝心愿。于是,百官大会时,他便把嫘祖在家乡育桑、养蚕、缫丝、织布的功德,向百官讲述了一遍, 并提议立嫘祖为正妃。

大家听常伯说完,便同声共呼,请封嫘祖为正妃,并行国礼请嫘祖娘娘,讲授养蚕、缫丝、织布之术。嫘祖便落落大方地讲述起养蚕织布之经。她还 让九州诸侯各派妇女儿童善学者十人,亲自传授养蚕织布的实际操作方法。由于嫘祖耐心的传授和积极的推广,很快,养蚕织布的方法便在天下普及开了。

传播养蚕织布之术告一段落后,常伯便着手操办起嫘祖和黄帝的婚事了。常伯问黄帝的意见,黄帝只答:“挑个好日子,让她进宫吧。”常伯便将黄帝 的意思告诉了嫘祖。嫘祖一听,又是一言不发,开始思索起婚姻的事情来。

嫘祖认为,由于婚姻盲目,很多男女对家庭生活不满意。而那些强行抢婚、以物换婚、部落间交换等不良现象都是不合理、有悖人伦的。她想,只有 夫妻关系建立在相互关心爱护的基础上,家庭才会美满。黄帝身为一国之主,应当以身作则,为天下万民立起婚姻风俗的榜样。仔细琢磨后,她便悟出了

''嫘祖把这个想法告诉黄帝,黄帝听后大加赞扬,认为用婚姻礼法安定社会,实在是个好方法。于是两人达成共识,就从自己的婚礼开始,树立婚俗新风。

于是黄帝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他和嫘祖的婚礼。在六月六日,这个万物茂盛之时,黄帝在始祖山顶的鸳鸯台上,同嫘祖行成婚大礼,以“拜天、地、曰、 月、山、河、祖先,夫妻对拜盟誓之约”八拜成婚,并号召天下百姓以后成婚皆以此礼为准。此后婚嫁文明之习开始大兴起来。

至今,始祖山东峰,还有古代鸳鸯台遗址,每年六月六日,百姓都会登山拜祖,举行黄帝与嫘祖成婚的纪念活动。传说始祖山上的桑树叶呈手掌形状, 人们认为这是嫘祖育桑养蚕的“仙手神化”而形成的。


桑树有公母吗
桑树有公母。
桑树花雄蕊或雌蕊,是不完全花,同时,雌花和雄花不生在同一植株上的,叫做雌雄异株。但桑树也有雌雄同株现象,属于自然变异现象,或者杂交品种。
也有采用人工秋水仙素诱发雌雄同株并获成功的培植方法。
谁知道哪个聊斋是一个集一个故事的?那里面什么都能成仙。还有什么...
展开全部


聊斋志异小说中【葛巾】一篇
86版聊斋电视剧中【花仙情缘】上下集。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