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榆

榔榆有哪些作用?

榔榆又名小叶榆、豹皮榆、秋榆、榔树、蚊子树。落叶大乔木,高25m,树冠扁球形或卵圆形。树皮红褐色或暗绿色,呈不规则块状脱落,幼枝有深褐色毛,后渐脱落。叶厚纸质,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针形,长2~5cm,宽1~2cm,先端渐尖或稍顿,基部圆形或楔形,稍偏斜,叶缘具单锯齿。花簇生叶腋,或为短聚伞花序。翅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成熟时褐色,种子位于翅果中央。花期8~9月,果熟期10月。

产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四川、贵州等省、自治区。与白榆相比,榔榆耐水湿,适应性强,材质较白榆好,用途也广。木材坚韧、纹理直,耐水湿,供建筑、车辆、家具等用。树皮纤维可作造纸及人造棉材料。嫩叶及根可药用,有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牙痛、乳腺炎。树皮可作线香原料。老茎、老根萌芽力强,可制做树桩盆景。


榔榆的植物形态是怎样的?

榔榆(Ulmus parvifolia)为榆科落叶乔本,又名小叶榆、秋榆。在我国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及贵州、四川、西藏。朝鲜和日本也有。

植株高可25米。树冠卵圆形,树皮灰黄褐色,幼年光滑,稍老则成不规则鳞片状剥落,枝条纤柔下垂,叶小质硬,窄椭圆形或倒卵形,基部偏斜,边缘具单锯齿。8~9月开花,簇生于新枝叶腋。翅果卵圆状椭圆形,顶端凹陷,果核居中,10~11月成熟,淡灰褐色。

榔榆


榔榆在分类阶级种的分类地位
榔榆   学名:Ulmus parvifolia Jacq.   英文名:Langyu Elm   科名:榆科 Ulmaceae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5米;树皮近光滑;小枝褐色,有软毛。树皮灰褐色,不规则薄鳞片状剥离。叶革质,稍厚,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尖或钝,基部圆形,两侧稍不相等,叶缘有单锯齿,表面光滑,背面幼时有毛。花秋季开放,簇生于当年生校的6十腋。翅果椭圆形,长1-1.2厘米,翅较狭而厚;种子位于果实中央;果柄细,长3-4毫米。花期9月,不久种子成熟。   习性: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气候。适应性广,土壤酸碱均可;生长速度中等,寿命较长。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烟尘的抗性较强。   分布:我国除东北、西北、西藏及云南外,各省拥有分布。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500m以下地区。日本、朝鲜亦产。   经济用途:木树坚硬,可供工业用材;茎皮纤维强韧,可作绳索和人造纤维;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叶制土农药,可杀红蜘蛛。树皮含淀粉、粘腋质、鞭质、豆淄醇、植物醇。   景观用途:本种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在庭院中孤植、丛植,或与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适,。也可选作厂矿区绿化树种。
榔榆怎么养
榔榆盆景养护管理和观赏
  (一)养护管理 放置场所:榔榆宜放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之处。夏季不需遮荫,冬季可置于室外,为防止盆土干冻,可连盆埋于土中。 浇水:榔榆性喜湿润,浇水宜充足,夏季温高光强,早晚各浇水一次,但不要使盆中积水。秋季浇水可少些,冬季如埋盆土中,可不必浇水。 施肥:冬季施一次厩肥或饼肥作基肥,4~10月间(梅雨季节除外)可每半个月施一次稀薄的有机肥,以保持正常生长养分的需要。肥料以氮、钾肥为主。 修剪:榔榆枝叶生长快,为保持盆景造型宜经常进行修剪,一般在新芽枝伸长至5~6厘米时,仅留存2~3叶片,其余均剪去。为了控制生长,还可随时进行摘芽去梢。 翻盆:每隔2~3年进行一次,时间以春季萌芽前最宜,秋季亦可。翻盆时可去掉1B2左右旧土,并剪去部分老根,壅以肥沃疏松的培养土。病虫害防治:榔榆虫害较多,常见的榆叶金花虫、介壳虫、天牛、刺蛾和蓑蛾等。可喷洒80%敌敌畏1500倍液防治;天牛危害树干,可用石硫合剂堵塞虫孔。
  (二)观赏 榔榆树姿潇洒,树皮斑然鳞裂,干柯枝曲,小枝柔垂,当新叶初放时,满树嫩绿,为最佳观赏期。秋季落叶后也可作寒树观赏。此外,榔榆在初秋时将老叶全部摘去,并施一次速效氮肥,约半月后就可长出新叶,这样一年就有两次最佳观赏时期。老桩盆景,根茎苍古,姿态朴拙,如枯木逢春,仍旧峥嵘,最耐欣赏。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