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叶蜂分布区域

落叶松叶蜂的介绍

落叶松叶蜂,幼虫取食落叶松针叶,大发生时可将成片落叶松林针叶食光。尤其对幼树危害极大,可使新梢弯曲,枝条枯死,树冠变形,难以成林郁闭。落叶松叶蜂是危害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重要害虫,也曾在延边朝鲜自治州爆发成灾。


是一种什么昆虫那么喜欢吃落叶松

<松毛虫> 主要的松毛虫有6种,分别以其取食的松树命名:如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等.


落叶松林区分布
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中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据近年统计资料,全区共有森林面积6.8亿亩,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7%。木材蓄积量达32亿立方米,占全国木材总蓄积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黑龙江省有24亿立方米,占全国木材蓄积量的四分之一;吉林省有7亿立方米,辽宁省有1亿立方米。东北林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三块:首先是大兴安岭以落叶松为主的林区,它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北接黑龙江,西接呼伦贝尔草原,东邻小兴安岭,南依松嫩平原,面积比浙江省还大。这里夏日漫天皆绿,树海苍翠蔽天;冬时大地银装素裹,茫茫一片林海雪原,被人们誉为“绿色金子的宝库”。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蓄积量的六分之一,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白桦、椴树、胡桃楸、水曲柳、柞树等。其中兴安落叶松占林区面积的86.1%,树种总量占大兴安岭所有树种总量的72%,每公顷平均蓄积量为120余立方米,是全区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特产用材林,故大兴安岭又称“兴安落叶松”的故乡。小兴安岭林区位于黑龙江北部,西北接大兴安岭,东南隔松花江谷地与三江平原相衔接,面积约400万公顷,树种大部与大兴安岭林区相同,但红松所占比重增大,是本区具有代表性的优质用材林,故小兴安岭又被称为“红松的故乡”。长白山林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已围绕天池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9万多公顷,是世界上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地区。据调查,这里共有高等植物1500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植物800多种。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著名的地带性树种有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赤松等。此外还有第三纪残留下来的稀有树种。
落叶松松毛虫危害部位在哪?
松针

落叶松毛虫在东北2年或1年完成1代,在新疆阿尔泰林区完成1代跨3个年头,幼虫越冬2次,幼虫期长达22个月。

成虫呈枯叶色,前翅中外横线双垂,波状或齿状,亚外缘斑列深色
落叶松毛虫
,中室端具小白点。雄蛾触角近乎羽状,雌蛾呈短栉状。阳具尖刀状,表面多有小刺,抱器发达。
卵几十粒或几百粒成一堆或排列成行。初产为黄色、淡绿,渐变粉红和紫褐色。
幼虫具长毛,中、后胸有毒毛。末龄幼虫体长47~100毫米。体色有棕红、灰黑、黑褐、烟黑、灰褐等色,花斑明显成不明显,两侧有长毛,全体满布白、黑、棕色长毛或短毛。

雌蛾多产卵于松针上,呈块状,每一雌蛾产卵200~800粒,一般300~500粒,云南松毛虫最高产卵量高达1700多粒。幼虫在上午6~9时孵化,初孵幼虫在3龄前比较集中,有吐丝下垂习性,借风力传播,3龄以后分散活动,幼虫期共有6~9龄,以3~5龄幼虫越冬。

长江以南除高海拔地区的思茅松毛虫下树越冬外,一般均以幼林松针丛

松毛虫
为越冬场所。大树则有部分在大树树干皮层中越冬。在黄河、淮河流域,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大部分在树干皮层,一部分在树冠针叶丛中越冬。华北地区的油松毛虫以树皮下或地面石块下为越冬场所,东北的落叶松毛虫在地被物以下越冬。幼虫以最后一个龄期取食量最大,占整个幼虫总食量的70~80%。老熟幼虫在树枝上、针叶丛中或地被灌木上结茧化蛹,老熟幼虫体上及茧上均有毒毛。成虫多在傍晚羽化,交尾、产卵均在夜间进行,趋向生长好的松林产卵。成虫飞迁是扩散的主要方式,飞迁的距离与地形地势、松林分布、受害程度、光源有关。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