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种蒲公英

蒲公英什么时候播种

蒲公英在4-9月间均可播种

蒲公英肉质根较凳模粗壮;叶基生,叶狭倒披针形,先端急尖或盾圆,边缘有倒向羽状缺裂,长20-65cm,最长可达80cm以上,宽50-100mm左右;花由叶丛中抽出,头状花序,直径25-40mm。

总苞宽钟状,长13-25mm,绿色,先端渐枣胡缓尖长4-10mm;舌状花,亮黄色;花葶多数,可达百余枝,花葶高做和20-70cm;瘦果浅黄褐色,长3-4mm。

中部以上有大量小尖刺,其余部分为小瘤状突起,顶端突然缢缩为长0.4-0.6mm的喙基,喙长7-12mm,冠毛白色,长6-8mm,种子千粒重为0.68g;花期始于4月上旬,5月上旬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延续15天左右,全年均有零星开花,在9-10月间也有一次较集中的果期。

1.选地与整地。蒲公英适应性很强,在大部分土壤中均可成活,但人工栽培应选用向阳、肥沃、可灌溉的沙壤土地。

土地深翻25-30cm,每10000m²施有机肥30000-40000kg,整细整平,做畦待播。

2.播种与育苗。蒲公英在4-9月间均可播种。种子无休眠特性,且采收后生活力下降较快,最好在5月下旬选用刚刚采收的新种播种。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

直播一般采用条播,浇足底水后按行距25-30cm开浅沟,亩用种500g,播后耙平地面即可。育苗时需专用育苗畦,撒播用种5g/m2,覆土0.5cm以下,7-15天内出苗。及早清除杂草。

3.定植。育苗畦内苗高达到10cm以上、幼苗4片真叶以上时可以定植。按不同的栽培目的采用不同的株行距。

作药用与食用栽培时株行距一般为25cm×25cm,较好的地块还可以减小密度。作观赏用时可定植于较深的花盘,也可根据绿化带形状适当调整密度来定植。定植后浇定植水和缓苗蒲公英水,然后中耕锄草。


蒲公英种子什么时候种

1、蒲公或衫英可以在每年的二到五月份或者是八到十月份进行种植,这两个时间段的光照和温度都比较适合种子的生长。

2、蒲公英的种子没有休眠期,种子成熟之后就可以直接进行播种,播种一般采用条播的方式。

3、如果是侍团磨温室大棚的话,在冬季也可以进行播种老斗,播种之后如果温度适宜的话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出苗了。
蒲公英什么时候种植?
春天到秋天都可以种植

一、介绍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二、田间管理

1、播种当年的田间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出苗前土壤干旱,可在播种畦的畦面先稀疏散盖一些麦秸或茅草;然后轻浇水,待苗出齐后用杈子扒去盖草;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使幼苗茁壮生长,防止徒长和倒伏;在叶片迅速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湿润,以促进叶片旺盛生长;冬前浇1次透水,然后覆盖马粪或麦秸等,利于越冬。

2、中耕除草:当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可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垄为止;做到田间无杂草。封垄后可人工拔草。

3、间苗、定苗: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定苗。出苗10天左右进行间苗,株距3~5厘米,经20~30天即可进行定苗,株距8~10厘米,撒播者株距5厘米即可。

4、肥水管理:蒲公英抗病抗虫能力很强,一般不需进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虽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是它还是喜欢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种植蒲公英时,每667平方米施2000~3500千克农家肥作底肥,每67平方米还须施17~20千克硝铵作种肥。播种后,如果土表没有覆盖,就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出苗后,也要始终保持土壤有适当的水分。


蒲公英在什么季节成熟 播种
开花非常早,整个夏秋季节都会有的,成熟以后随风飘散完成播种过程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