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护人参苗

怎样养殖人参


1、习性

喜寒冷、湿润气候,遇强光直射,抗寒力强。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栽培,忌连作。


2、播种

播前先整地作畦,高23-33里米,宽126-133厘米,畦间作业道为2-2.66厘米。采用撒播,每平方厘米0.5克,播后,覆土3-4厘米,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至5月上旬出苗。春播在4月上、中旬播种。夏播在7-8月果实成熟时,采下立即播种。秋播在11月播种。


3、催芽

将1份种子混拦3份河沙,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提高出苗率。随即装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内或室外适当场所催芽,注意经常检查翻倒,控制好温度和温度播种,吉林抚松常于6月下旬播干籽(上年采收干藏种子)。


4、移栽

春栽4月中、下旬、宜于越冬芽萌发前栽完。秋栽10月中、下旬,宜于土壤封冻前栽完。


5、气候间距

出苗前,应搭前檐高100-133厘米、后檐高66-100厘米棚遮荫。随起,随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6-12)厘米,平栽或斜栽,覆土5-9厘米。搭棚分全荫棚、又透棚、单透棚或双透大棚等荫棚种类,可根据气候、土质及地势条件选择。


6、田间管理

畦面覆盖,出苗后,盖碎稻草或半腐熟落叶。松土除草,一般每年进行3-5次,防止土壤板结,消除杂草病株,培土扶苗。追肥,开沟根侧施有机肥。疏花摘蕾,留种田,开花初期疏掉1/3-1/2花序中部花蕾;生产田,开花前全部摘蕾。

越冬防寒,封冻前畦面培土或覆盖落叶,厚5-15厘米。参畦四财或风口处搭设防风障,以防冻害。 



扩展资料

人参、三七和西洋参中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是达马烷型(dammarane type)四环三萜皂苷,另一类如假人参、竹节参及其变种、姜状三七和屏边三七等主含齐墩果烷型(oleanane type)五环三萜皂苷,与葫芦科、唇形科、木犀科等数十个科的成分相似。

人参原生长在针叶和阔叶林中,喜倾斜的山坡地,耐阴湿,喜有机质丰富而松软、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斜射光照下生长特好,过于阴暗或光照强烈则生长不良。土壤以微酸性至中性(pH4.95~5.95)为宜,人参在中国、朝鲜以及苏联远东地区均有栽培。三七在中国云南、广西广泛栽培。

人参属植物是起源于地史第三纪古热带山区的“东亚-北美”分布的植物区系成分,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中国西南部,计5种,而著名中药人参则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

北美洲的人参属植物由于第四纪冰川的覆盖,而仅有西洋参和三叶参以北美东海岸山区作为避难所而残存,与人参同样已成为洲际间断分布的古老的孑遗植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参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参


人参怎么养殖方法
人参生长条件
人参喜欢温和、凉爽的环境,不耐旱又不耐涝,适合种植在肥沃、疏松通透性好、不积水的微酸性土壤中,最好是腐殖质土。
人参怎么养
人参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合在光线好的地方养护,夏季需要遮光,给以散射光照,冬季休眠避光,生育期间不能用大水浇苗,因为长期盆土湿润或积水,容易引起烂根,维持土壤的微微干燥为好,土中含水量相对稳定为好。
人参浇水
人参在首次浇水时,需要沿着花盆的边边浇水,避开芽孢,最好不要用自来水浇,主要是里面有漂白粉,浇水的量要合适,不要大水灌,避免出现烂根和干枯的情况。
人参施肥
人参生长期间对磷肥的需求较大,合适施用对人参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用百分之二过磷酸钙叶面施肥,另外施用无机肥能改善参根性状,也可以提升品质。
人参病虫害防治
人参常见的病害是菌核病以及立枯病,菌核病可用多菌灵防治,并注意控制湿度,土壤要做好消毒的处理,出现立枯病的话,可用恶霉灵防治。
人参家庭养法
人参适合种植在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中,喜欢温暖的环境,冬季不耐寒,需要做好保暖的措施,一般要养护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夏天遮阳,提供散射光,盆土干了,就可以浇上少量的水,切记不可长时间湿润或积水。
人参养护注意事项
人参一般在春季3-4月份播种,它的种子很小,因此在播种前,需要疏松土壤,并且加入足量的基肥,间隔10天即可出苗,生长期间需要及时除草,避免和植株争抢营养。

怎样养殖人参

1、习性
喜寒冷、湿润气候,遇强光直射,抗寒力强。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栽培,忌连作。


2、播种
播前先整地作畦,高23-33里米,宽126-133厘米,畦间作业道为2-2.66厘米。采用撒播,每平方厘米0.5克,播后,覆土3-4厘米,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至5月上旬出苗。春播在4月上、中旬播种。夏播在7-8月果实成熟时,采下立即播种。秋播在11月播种。


3、催芽
将1份种子混拦3份河沙,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提高出苗率。随即装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内或室外适当场所催芽,注意经常检查翻倒,控制好温度和温度播种,吉林抚松常于6月下旬播干籽(上年采收干藏种子)。


4、移栽
春栽4月中、下旬、宜于越冬芽萌发前栽完。秋栽10月中、下旬,宜于土壤封冻前栽完。


5、气候间距
出苗前,应搭前檐高100-133厘米、后檐高66-100厘米棚遮荫。随起,随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6-12)厘米,平栽或斜栽,覆土5-9厘米。搭棚分全荫棚、又透棚、单透棚或双透大棚等荫棚种类,可根据气候、土质及地势条件选择。


6、田间管理
畦面覆盖,出苗后,盖碎稻草或半腐熟落叶。松土除草,一般每年进行3-5次,防止土壤板结,消除杂草病株,培土扶苗。追肥,开沟根侧施有机肥。疏花摘蕾,留种田,开花初期疏掉1/3-1/2花序中部花蕾;生产田,开花前全部摘蕾。
越冬防寒,封冻前畦面培土或覆盖落叶,厚5-15厘米。参畦四财或风口处搭设防风障,以防冻害。 







扩展资料
人参、三七和西洋参中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是达马烷型(dammarane type)四环三萜皂苷,另一类如假人参、竹节参及其变种、姜状三七和屏边三七等主含齐墩果烷型(oleanane type)五环三萜皂苷,与葫芦科、唇形科、木犀科等数十个科的成分相似。
人参原生长在针叶和阔叶林中,喜倾斜的山坡地,耐阴湿,喜有机质丰富而松软、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斜射光照下生长特好,过于阴暗或光照强烈则生长不良。土壤以微酸性至中性(pH4.95~5.95)为宜,人参在中国、朝鲜以及苏联远东地区均有栽培。三七在中国云南、广西广泛栽培。
人参属植物是起源于地史第三纪古热带山区的“东亚-北美”分布的植物区系成分,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中国西南部,计5种,而著名中药人参则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
北美洲的人参属植物由于第四纪冰川的覆盖,而仅有西洋参和三叶参以北美东海岸山区作为避难所而残存,与人参同样已成为洲际间断分布的古老的孑遗植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人参属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人参
人参的养植方法

人参为多年生落叶草本。株高约60cm。花生于茎顶,白色或淡黄色,伞形花序,每花序有小花数朵至数十朵。果实为扁球形浆果。生时青色,熟时鲜红。既可观赏又可药用。人参属半阴性植物,喜暖畏寒,在15~28℃温度条件下生长良好。低于8℃即休眠;喜燥畏湿,盆土湿度以30%左右为宜。过湿易烂根。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盆栽一般可选用高约30cm的圆形泥盆,也可用长40cm,高25cm,宽20cm的方形盆,每盆栽2~4株。一般需养植3~6年,其根才能长到胡萝卜大小。盆土最好选用山坡上的腐殖土,也可用腐叶土6份、园土2份、河沙2份混合调剂。这样的培养土质地疏松、通透性强、排水良好、有利根部发育,否则人参生长缓慢。人参种子一般8月份成熟。采收后可立即盆播,也可进行砂藏,翌年春季再播种。一般播后第三年或第四年开花结果。播种苗长到2~3年于早春芽未萌叶前进行移栽。移栽时要选株形美、芽苞丰满、须子全的苗。栽时应注意将芽苞朝上,斜栽入盆内。播种和移栽用土,都要经过阳光曝晒或药物处理的培养土,以利消灭土中的病菌和虫卵。
养护人参的要诀是:初春和晚秋放在向阳处,夏季必须遮荫,给以散射光照,冬季休眠避光。浇水合适与否,是盆养人参成败的关键。出土后如盆土过干可浇少量水。生育期间一般也不能用大水浇苗,因为长期盆土湿润或积水,容易引起烂根,以保持土层微见干,土中含水量相对稳定为好。天气干旱和夏季常向枝叶上喷水给人参洗澡,对其生育有益。因为叶面上的毛孔如蒙上大量灰尘,就会影响吸收紫外线,因而不利其生长。人参在移栽时要在培养土内施入经过发酵腐熟的豆饼和草木灰以及少量过磷酸钙作基肥。开花至坐果期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3次。9~10月叶片自然脱落,开始进入冬眠。此时剪去茎,移入室内阴凉处(室温保持在0~5℃之间),盖上一层树叶,整个冬季一般不要浇水。待早春最低气温稳定在1℃以上进行换盆换土(宜每2~3年换一次)并逐渐出室,放置在向阳通风处,恢复正常管理。3~6年生的植株,青果形成初期进行疏果,一般留20~30个大果,其余的摘除,以利果实丰满、粒大、美观。若以增加根重为目的,应将整个花序剪除,不予留果。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